首家公立医院对接器官捐献登记平台上线:延续“生命的接力”
2018年的清明节,一位市民来到广西南宁市青龙岗长安墓园广西遗体器官捐献者纪念碑前鞠躬祭奠。 新华社记者 周华 摄
在中国,每年约有30万人在等待进行器官移植,但实际上只有约1万人能够最终完成移植。需求大,供给少,导致很多需要器官移植的患者在苦苦等待中离世。
这样的情况正在转变。近日,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上线器官捐献志愿者登记平台,这是国内首家对接中国器官移植发展基金会“施予受”捐献志愿者登记平台的医院。随着像公立医院等力量参与其中,器官捐献这项无私大爱的事业将进入新阶段。
34家医院辐射3000万人
据介绍,邵逸夫医院器官捐献志愿者登记平台由该院联合34家帮扶医院共同建设,辐射人口达3000万。
该平台登记十分便捷。人们通过“邵逸夫医院”微信订阅号和“浙大邵逸夫医院”支付宝生活号即可完成器官捐献志愿者实名登记。登记的信息将直接传送至“施予受”平台,加入全国器官捐献志愿者队伍中。该平台甫一上线,就收到上千人实名登记。
“器官捐献志愿平台的建立,将为全社会营造器官志愿捐献的浓厚氛围。”中国人体器官捐献与移植委员会主任黄杰夫说,中国器官捐献与移植工作还处于成长期,应该有更多社会组织参与其中,各地都可以想办法,跟社会组织或政府部门合作,开发便捷、服务能力强的器官捐献志愿者登记平台。邵逸夫医院的做法,是个不错的尝试。
为促进公立医院器官捐献与移植事业的发展,2017年9月,邵逸夫医院成立了器官捐献与移植协调办公室,目前已成功完成15例器官捐献。目前,邵逸夫医院正在申请肝、肾、心、肺器官移植资质,正处于专家评审阶段。
邵逸夫医院院长蔡秀军表示,公立医院是器官捐献宣传推广的重要阵地。“邵逸夫医院始终以彰显公立医院责任与担当为己任,努力推动与实践器官捐献与移植事业的“中国模式”。”
法治保障 监管深入
一直以来,中国器官捐赠数量与需求之间的矛盾难解。为改变这种困境,从本世纪初开始,中国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改革措施。
一批法律法规问世。2007年,《人体器官移植条例》发布,器官捐献和移植工作走上法治化道路。2010年,公民逝世后器官捐献试点工作启动。2011年,器官买卖罪被写入刑法修正案(八)。2013年,《人体捐献器官获取与分配管理规定(试行)》出台。2015年,全面停止死刑犯器官使用。
相关监管走向深入。10年来,能够从事器官移植的医院从600多家削减至164家,行业内部评审和准入更加严格。监管部门每年都会对器官移植医院开展飞行检查,确保器官分配溯源性、公平性。此外,各地还依法严厉打击器官买卖犯罪,捣毁多个“黑中介”和非法器官移植窝点……
为了让社会大众“捐赠有门”,2014年3月19日,国家卫健委(原国家卫计委)“施予受”器官捐献志愿者登记网站正式启动,任何人均可自行登记成为器官捐献志愿者,并能随时修改或取消其捐献登记。据介绍,截至今年3月28日,中国已累计完成公民逝世后器官捐献达1.65万例,捐献器官近4.65万个,累计报名登记42.2万人,年捐献和移植数量居亚洲首位、世界第二。
完善体系 改变观念
虽然中国近年来器官捐献志愿者数量大幅增加,但由于缺口巨大,整体形势仍然非常严峻。
首先,很多地方体制机制建设依然滞后。据了解,目前还有不少省份没有组建专门的器官捐献组织管理机构,未出台地方性法律法规。
其次,人们自愿捐献器官的观念仍然不强。例如,很多人误以为,登记志愿者就等于真正捐献。其实这是两个概念。志愿者登记是对器官捐献事业表达支持,只有符合临床医学条件者,才能成为潜在的捐献者,而最终是否启动捐献,还需要家属的同意。届时,志愿者登记可以作为器官捐献协调员和家属沟通中的一个依据,表明患者在病重前表露过捐献意向。
有关人士建议,由于在中国人的传统意识中,死亡是一件令人避讳的事,当下要对人们加强死亡教育,树立积极的生命态度。同时,也需要加强器官捐献体系的公开透明,让更多人打消顾虑,加入自愿捐献者行列,让“生命的接力”持续下去。
(原题为:《首家公立医院对接器官捐献登记平台 共同参与 延续“生命的接力”》)
新闻推荐
10月20日14时35分,满载着3902吨墨西哥铅精矿的34532次集装箱班列从防城港火车站驶出,开往云南蒙自北站,这是广西开出的首列...
广西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广西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