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才培训基地传播中医药文化
本报记者奚振海
新学期开始了,郑翔选择继续留在广西中医药大学,开启他中医学研究生的学习生涯。
郑翔是马来西亚华人。他爷爷移民到马来西亚时,在砂拉越州经营中药铺,同时行医。“后来,行医必须要有学历证明和相关资质,所以到了我爸爸这里,中医诊所就关闭了。”
出于个人对中医文化的好奇和爱好,同时也带着恢复“悬壶济世”传统的家族使命,5年前,郑翔来到广西中医药大学。“在这里,我的中医知识得到充实。而且南宁与马来西亚有地域、气候上的接近性,一些常见的疾病也有共性,这对我将来回到马来西亚行医都有帮助”,他说。
郑翔是历年来东盟国家人员在广西接受中医教育的其中一例。从1976年开展首批越南短期中医培训开始,广西中医药大学开启了我区对外中医药教育的序幕。截至目前,该校已经为40多个国家和地区培养2000多名留学生和进修生,涵盖中医、中西医结合、针灸推拿、骨伤、中药等专业方向和本科、硕士研究生等不同教育层次。
2014年,广西中医药大学正式启动“中国东盟传统医药交流合作中心人才培养基地建设项目”,开展为东盟国家培训中医师,到东盟地区开展中医传播活动,建设面向东盟国家学员的中医培训实验室,建设中医网络教学资源库等。项目实施以来,广西中医药大学已建立了2间教学实验室服务于东盟传统医药人才培养,同时在马来西亚拉曼大学、泰国碧瑶大学、泰国清莱皇太后大学等,设立境外教学点,选派优秀教师开展短期中医教学。
学校还先后与泰国、越南、马来西亚的高校、中医师公会以及政府部门,针灸联合总会等院校开展了在中医药师资培训、联合申报科研课题、科研人员互访等方面的合作。同时,学校还与新加坡中医师公会、泰国中医总会、缅甸传统医师协会、印尼中医协会雅加达分会等官方或民间传统医药机构建立了合作关系。
学校积极创建中国-东盟中医文化交流的服务平台,助推以中医药为代表的中华传统文化在世界的传播发展。近年来成功主办、承办了“世界传统药物学大会”“泛中医论坛”“中泰传统医学和药物研究学术研讨会”“国际传统医学与手法疗法研讨会”“中国-东盟传统医药高峰论坛”和国际扶阳论坛等20多个大型国际学术会议。由“国医大师”韦贵康创立的广西国际手法医学协会、世界手法医学联合会,在东南亚形成“广西正骨脊柱整治手法流派”。
这一切,越南留学生陈华林、印尼留学生李家莉都深有体会。他们告诉记者,在当地,接受中医文化的人越来越多。“我们回国后,也希望能将中医更加广泛传播,发扬光大。”这两位女留学生表示。
新闻推荐
本报南宁讯(记者/梁莹)9月15日,广西首座综合性现代化国际民族医医院——广西国际壮医医院正式对外开业。壮瑶医药是中国民族...
广西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广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