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 广西新闻> 正文

重时间 重人才 重机制

柳州日报 2018-09-05 08:54 大字

在8月中旬公布的2018度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评审结果中,市中医医院科教科副科长、脾胃病科副主任陈峭负责的项目《基于钙离子振荡介导下的内质网应激-自噬反应探讨“以俞调枢”法对Cajal间质细胞的调控效应机制》,顺利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立项资助。

截至目前,市中医医院共获得该项目立项12次。这也是该院脾胃病科第五次叩开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的大门。获得国家直接资助经费36万元,该科成为首批国家级脾胃病重点专科。

掌声响起的同时,业界也发出疑问,作为一所集医疗、科研、教学、预防、保健、康复等于一体的综合性国家三级甲等中医医院,该院获该项目立项的数次为何如此之多?获奖的秘诀是什么?

为此,记者走近这些活跃在医学领域的科研工作者,解密获奖背后的原因。

时间如海绵需挤挤 灵感如流星需抓住

受得住枯燥,扛得住劳累,耐得住寂寞,不仅是工业领域科研工作者奉行的金科玉律,也是不少医疗领域科研工作者的座右铭。

可一边是临床一线医生“没时间搞科研”“事情这么多,哪有空整理资料”的抱怨,一边是搞科研时间是挤出来的亘古不变的规律,矛盾重重。怎么办?

对此,此前已荣获一项国家青年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主持一项广西重点研发项目的33岁陈峭结合自己的心得体会介绍道,搞科研的时间是一点一滴挤出来,不付出怎可收获?

陈峭表示,每一天都是连轴转,作为科室副主任、主诊医师,他要熟悉科室和主诊组每个病人的情况,作为科教科副科长,他要兼顾全院的科研工作规划与开展。同时每天还要周而复始地出门诊,做内镜,查房,带教,整理病历,收集材料……几乎每天工作12小时以上。平时加班加点忙于本职工作,节假日休息时间查资料、撰写标书,收集病历,积累数据。

日子过得劳累、孤寂但却充实。

陈峭表示,这样的生活,五味杂陈。可当研究成果被认可、论文在医学知名刊物发表时,自豪感油然而生。

陈峭补充,基础研究的成果往往不能直接在临床治疗中直接表现出来。特别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而言,这项基金主要资助我国基础及应用基础研究领域具有创新性、探索性的研究项目,所资助的研究项目在相当程度上代表了我国基础研究各领域的当前最高研究水平。

而此次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立项的课题是先有临床疗效,再去探索生物机理。因此科研的立项的获得,对参与者而言都浸透着许多欢乐和痛苦。

重人才内培外引强科研苦练内功

谈起市中医医院12次获得国家自然基金资助的另一个奥秘,该院相关负责人解释,科研的发展离不开人才的支撑。市中医医院坚持“人才是第一资源”的人才观和“唯贤是举、礼贤下士”的用人观。近年来,医院在科室发展上采取“固强扶弱”策略:保持龙头科室的发展势头,积极扶持有潜力有特色的科室开展科研工作。设立了青年人才库,对临床科室优秀青年人才予以重点培养并给予相应待遇。实施重点学科带头人聚集培养工程,选拔了一批学术能力较强、临床经验丰富、有专业特长、具有一定管理能力的技术骨干担任学科带头人,培养出一批诸如陈峭一样具有基础扎实、技术精湛、思维活跃、勇于创新的中青年骨干。

陈峭说,科研看重连续性,市中医医院脾胃病科作为柳州市第一个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资助的科室,自从2010年实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零的突破”后,一直苦练内功,加快科研创新的脚步,不断刷新科研项目获奖数量和档次。在医院副院长、学术带头人周晓玲的带领下,目前该科已拥有5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项广西重点研发项目,其他各类课题十余项。

医学科研的进步,不仅为解决医院临床中遇到的疑难病症提供了新方法、新技术,也让众多患者享受到科学技术进步带来的实惠。以该院脾胃病科为例,住院患者保持在200人左右。拥有广西名中医、柳州名中医,5名医学博士;科室培养的研究生基本留下来。同时医院周晓玲、税典奎、朱初良等门诊专家时常出现“一号难求”的情况。

本报记者 荀诗媛

通讯员曾繁华

新闻推荐

免学费,给补助,“村来村去”广西计划三年招5500名“订单医学生”2018年报名时间:10月20日前

今报南宁讯(记者张若凡)9月3日,记者从自治区卫生计生委了解到,从2018年开始,广西开展村卫生室订单定向医学生(含中医)免费培养工...

广西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广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