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本笔记写就“大工匠”
“什么是工匠精神?作为一名炉长,工匠精神就是意味着,从进铁水开始一直到出钢整个过程的每一个环节和细节都做到精益求精。”在柳钢集团炼钢技能专家陈毅杰一本旧笔记本上,写有这么一句话。
像这样的笔记本,陈毅杰有60多本,50多万字――从1985年工作起至今,他已记了33年。“好记性不如烂笔头。”陈毅杰说,“工作中遇到难点,怎么解决,等等,我都记下来,怕忘了。”
21岁进入柳钢转炉厂冶炼车间做学徒工时,陈毅杰就寸步不离地跟着师傅,一招一式地学习取样、测温、配合金。师傅喝水、吃饭的间隙,他就向师傅虚心请教。下班回家后,他将当天所见所学记录在笔记本上,细细揣摩。因为勤学好记,陈毅杰学徒期还未满,就被车间破格提拔担任炼钢副炉长。
在陈毅杰的笔记本里,既有技术攻关、生产操作要点,也有炉前操作新办法、同行的先进指标等。2004年,转炉厂还在使用小转炉,当时转炉炉衬保护层易风化,炉底、出钢口穿漏的问题特别多。为攻克这一难题,陈毅杰与技术人员制定转炉筑炉工艺改造方案,常常爬进闷热的炉壳内,检测炉底、出钢口等关键部位,有时一待就是十几个小时。这是一项优化原有工艺的创新改造,没有任何资料可以参考。这个时候,陈毅杰的笔记帮上了大忙。他边一页页翻看笔记,边研究新工艺。
这项工作完成后,炉子局部穿漏事故下降80%以上,转炉单炉产钢量增加一两吨,每年可创造直接经济效益1650万元。
2008年,陈毅杰又把目标转向溅渣护炉技术创新,由他创立推广的“提高转炉炉衬寿命三步操作法”,使炉龄首次突破2万炉大关,最高炉龄达到2.37万炉,该炉龄指标处于国内领先水平。陈毅杰说,这个操作法是自己通过长时间用笔记一点点记录,总结提炼出来的。
2013年,转炉厂开始推行少渣冶炼攻关,在陈毅杰的笔记里也有清晰记载:“头一炉钢留渣××,前期开吹加矿石量××,煤气回收量××。”陈毅杰当时还总结出“留渣、单渣+双渣”的吹炼模式。最终,造渣料消耗从每吨钢70多公斤降至40公斤,为转炉厂的
降本降耗作出重要贡献。
工作33年来,陈毅杰在最艰苦的炼钢炉前岗位上,做出不平凡的业绩。作为柳钢集团科技攻关和技术创新方面的领军人物,他先后负责及配合技术部门进行了60多项科技攻关和技术创新,近40个项目获奖,每年为企业创效8000多万元。2009年起,陈毅杰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2011年荣获国家个人技能水平的最高奖励――第十届全国“中华技能大奖”,是迄今为止广西获此殊荣的第一人;2014年获得“全国五一劳动奖章”;2017年,被评为“广西工匠”。
(原载于《广西日报》2018年8月3日一版)
新闻推荐
新华社北京8月3日消息,伏天至,热难耐。民间有“大暑老鸭胜补药”的说法。可近来网络上一些传言却让不少消费者犯了难。传言...
广西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广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