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 广西新闻> 正文

聚起微光,成为炬火

济南时报 2018-06-24 14:02 大字

学生作品《我的核桃星球》支教老师杨松□本报记者 钱欢青

2016年9月,张述以特约记者的身份借调到美丽中国支教。一年多时间里,他跋涉于云南、广东、广西的山区,坐着乡村巴士走访一所所乡村学校,采访那些支教老师和学生们,听他们讲述异彩纷呈的支教生活、对农村教育的见解与思考,陪他们一同欢笑和沉默。

这一年多的采访,最终汇聚成了一本充满着爱与力量的厚厚的纪实文学作品——《微光·炬火》。

“一辈子都忘不了的周记”

“……杨松曾批改到一篇自己一辈子都忘不了的周记。女孩写到:星期六的早晨,阳光明媚,太阳叫我起床,我不想起;可是妈妈也来叫我起床吃饭,我只好起来了。但洗漱后我非常开心,妈妈做了我最爱吃的饭菜。我大口大口地吃着,吃得好香好饱。可是杨松知道,女孩的妈妈早就去世了,在她一岁的时候。”

《微光·炬火》记述了上百位优秀的支教老师离开大城市,去往偏远农村,与青山绿水、稻田星空和农村孩子相伴,带给孩子们知识与梦想,陪伴孩子们成长的故事。而这些故事之所以动人,不在于简单记述支教老师的经历和学生的情况,而是充满了情感的温度。

“一个孩子摘了把桂花送给她,问‘香不香\’,鲁思凡正忙着批改作业,随口说了句‘香\’。下午刚进教学楼,她就闻到满楼道回荡着浓郁的桂花甜味,‘甜得都发腻了。\’走进教室更吃了一惊,讲台上摆满了桂花,足有四大瓶。孩子们为了让她高兴,几乎摘光了整棵桂花树……有记者来村里采访她,整整一天,几个孩子和当地老师从头到尾跟着,始终不说话,记者要走时才小心翼翼开口:“你们会把鲁老师带走吗?”

这些令人动容的细腻情感背后,是支教老师带给孩子们的知识和快乐,比如书中写到的大寨中学24岁的副校长陶潜,“讲反应速度,陶潜让全班同学举起直尺,在它落下的瞬间攥住。讲到做功改变物体,他带学生搓手搓脸,感受热量。讲光的色散现象,他分发了三棱镜,让孩子自己举到阳光下,看折射出的七彩光芒。讲重力,他从食堂要来一箱鸡蛋,带领学生们用纸张做成小降落伞套在蛋壳上,再把鸡蛋从楼上丢下,看会不会碎。他还带领学生做水火箭,十几枚水火箭呼啸着掠过操场,学生们欢呼雀跃,瞬间理解了压强的概念。”

对于支教老师来说,眼前这群孩子,20年后将成为这片土地的主人,所以他们想了解孩子的生存现状,想对他们产生点影响。“我去教他们,是在擦亮镜子,同时也照亮自己。两年前,我决定支教时,本想收获一片树叶;两年后,我收获了整个春天。”“但是这条鱼在乎”

“2017年7月15日,第一天,宜迎新。雨一直下,前面有塌方,长途大巴在高速公路上趴了近两个小时,之前来昆明的航班又误了点,这些都没影响章林昱的心情。她下了车,踩在湿漉漉的柏油路上,呼吸着湿润的空气,透过雨幕远眺云雾中影影绰绰的连绵青山,满心的窃喜:这就是未来自己将要长期生活的地方。”

这一年章林昱24岁,皮肤白皙,鹅蛋脸,披肩发,眉目清秀,举手投足间带着江南女生的温婉和书卷气。不久前从伦敦大学毕业回国后,她只在浙江湖州的家中待了两天,就匆匆踏上了新旅途,“这是她第一次来云南,不是旅游,而是来支教”。

和章林昱一样,很多支教老师,都是放弃了城市的优渥生活,选择到偏僻的山区支教。一位前世界500强公司的管理者,37岁辞掉工作、告别两岁孩子,去云南教书,面对父亲的不解,这位女老师以七页长信,讲述自己的支教选择,并最终以此说服了父亲;一位女老师春节不回家,用整个寒假走访100多名学生家,终日在积雪的深山里跋涉,归来时,远山不再远……这样的故事,在《微光·炬火》中还有很多。这些支教老师们在角落里安静地呵护着数不清的小孩。他们的到来,为这些孩子打开了通往未来世界的窗口。

“海啸过后,很多鱼被冲到岸上,一个小男孩在海边不断捡着鱼扔回海里。大人告诉他,这样做没有意义,海滩上有成千上万条鱼,根本救不过来。小男孩继续捡起一条鱼,扔进海里:‘但是这条鱼在乎。\’——我们去支教,是要在孩子心里种下个念头,让这些终将散入人潮的孩子,对良善的东西存有一些信仰。”《微光·炬火》让这些支教老师的生命故事和责任、情怀,被更多人读到,让他们留下的一个个脚印被更多人了解,可以说,对他们的关注和了解,就是对中国乡村教育的关注和了解;对他们的支持,就是对乡村教育的支持,也是为中国社会有个更美好的未来做的一点努力。

愿有朝一日,炬火能真正燎原

《微光·炬火》的作者张述,是中国新闻社记者,长期从事非虚构类写作、历史类写作。为了写作这本书,他走访了20多所乡村学校,采访近百人次的支教老师、乡村学生和工作人员。

张述原本想把书名定为《不必等候炬火》,因为他想到的是鲁迅的那段话:愿中国青年都摆脱冷气,有一分热发一分光,不必等候炬火。“后来在美丽中国支教的工作群里,有同事提到支教老师们

自己印制的文集《微

光》,廖杞南老师想到一句:‘十年前是微光,十年后是炬火。\’这句话得到了大家的一致认可,于是有了现在这个书名。我想,再没有更形象的比喻能概括美丽中国支教的历史了。十年前,一群年轻人心怀同一个梦想走到一起,哪怕力量薄弱,依旧要发出自己的微光。十年后,美丽中国支教已在教育公益领域拥有了相当影响力,越来越多的年轻人选择加入项目,万千微光聚成一团炬火。

《微光·炬火》就是记录这段从微光走向炬火的历程。书稿写作期间,很多支教老师对张述说,谢谢你记下了我们的故事,它会为我们带来力量,激励我们继续前行。可张述清楚,他从老师们身上学到的更多,“他们用自己的选择与努力,让我看到了人生的多种可能,那些访校的见闻,那些老师和孩子们的故事,时刻激励着我,感动着我,促使我思考关于农村和教育的诸多问题,让我以更开阔的视野来看待这个国家和时代,以更谦卑的心态来面对生活,以更坚强的意志去迎接困难和挑战。愿有朝一日,炬火能真正燎原。”

新闻推荐

清废行动之下,产废企业突击处废,导致处废价格随之上涨 危废处置“吃不饱”还是“吃不下”?

固废污染治理正在持续发力。日前,生态环境部启动“清废行动2018”,对长江经济带固废倾倒情况进行全面核查,工信部、海关总署...

广西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广西这个家。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