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 广西新闻> 正文

为服务国家战略勇攀科技之巅 ——记广西大学亚热带农业生物资源保护与利用国家重点实验室

广西日报 2018-06-16 07:35 大字

本报记者余锋

在广西大学东校园一隅,有一栋表面看起来不起眼却相当有“内涵”的实验大楼——这里,曾涌现出一大批蜚声中外的杰出学者。如今,它已成为我国亚热带农业高端人才聚集的高地,在保障我国粮食和食糖安全、广西优势特色农业创新发展、维护边疆稳定和国家安全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它,便是广西大学亚热带农业生物资源保护与利用国家重点实验室。(下转第三版)

(上接第一版)

近日,记者到该实验室采访时,被其深厚的学术和人文精神积淀所震撼。循着历史的足迹追寻发现,这里人才辈出:老一辈科学奠基人中,有著名动物繁殖学家王丕建教授、遗传学及微生物学家马庆生教授等;新一代开创一个个“国际首次”的著名学者中,则包括“世界试管双犊之父”卢克焕教授,中国首届百名青年科技创业奖获得者黄日波教授,广西首位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长江学者陈保善教授,对国家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唐纪良教授,国家万人计划百千万工程领军人才石德顺研究员等。

2017年,实验室获科技部国家重点实验室评估“良好”成绩,并被认定为示范型国际科技合作基地。问及为何能取得一大批具有世界水平的创新成果时,实验室主任陈保善教授道出了“秘诀”:他们总是自觉集体加班,为的是尽量多挤出点时间,去勇攀世界科技高峰,去走别人未曾走过的路。

正是这条通往世界科技之巅的道路,让广西近水楼台先得月,不断打造出优势特色农业创新名片。

近年来,实验室的一批科研项目坚持特色,凝练成果,解决了不少国家产业问题——促进我国奶业发展,在水牛克隆和转基因、水牛性别控制研究和生产应用方面,处于国际领先水平;保障我国粮食生产,发掘利用野生稻优异基因,集成创新形成了国内领先的以“适种栽培”和“前氮后移”技术为核心的广西双季稻主导品种养分高效利用综合配套技术体系,技术成果累计推广面积达1000多万亩;保障我国食糖安全,培育出一批高抗黑穗病的高产高糖优良甘蔗新品种(系),目前已繁育甘蔗健康种苗逾6000亩,正在进行“万亩吨糖”示范……

国家要发展,国际交流是助推力,人才更是关键。实验室深知这一点,一直以来,他们积极与哈佛大学、耶鲁大学和康奈尔大学等国内外高水平大学、科研机构,开展多层次、多方位的学术交流和项目合作。同时,创新模式,引进和培养高层次人才队伍,为广西和国家培养了数以百计的亚热带农业科学的领军人才,在推动我国亚热带农业发展和区域经济发展中,发挥了不可替代的地位和作用。

新闻推荐

“广图筋斗云”走进三所高校

南国早报南宁讯(记者刘豫)6月11日至14日,广西壮族自治区图书馆共享工程广西分中心分别走进南宁学院、广西教育学院、广西财...

广西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广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