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籍修复与传拓,你也能体验
市民在体验古籍修复
■当代生活报记者徐哲通讯员李珺文/图
本报讯喷水上墨、铺纸刷印……昨日上午,很多途经广西图书馆一楼大厅的市民都被雕版印刷和古籍修复体验活动吸引住了,纷纷驻足观看,更有市民按捺不住,也上前体验了一把。
雕版印刷是我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据广西图书馆工作人员介绍,我国雕版印刷技艺于2009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雕版印刷技艺凝结了造纸、制墨、磨拓等多种传统工艺,是古代典籍主要的版本类型之一。
当天,广西图书馆特意选取馆藏古籍《思明府志》卷之一“时令”中一叶为底版,该书字迹古朴秀美,内容记载了南宁地区的时令风俗,颇有意味。此次供市民体验的,正是制版师傅根据该书叶手工刻制出一块雕版的印刷。活动中,蘸墨、上墨、上纸、刷版、揭纸……一道道工序在工作人员的悉心演示和解说指导下,到场市民无不感叹大饱眼福。
文化的传承首先是书籍文字的留传,体验活动还有碑石传拓、古籍修复和线装书装订。其中传拓就是用纸、墨及传拓工具将铸刻在器物上的文字或图案拓印下来的一种方法,发明于魏晋南北朝时期并传承至今。这个工作看似简单实则不易。活动上让市民体验的仅是一正方形的石刻,第一步对着石刻喷水,铺上有韧性的纸;然后再刷拍纸张,让纸张紧贴碑面;待纸张九成干后,用拓包蘸墨,将字迹完全拓出后,再小心揭下纸张,完成传拓。
与石碑传拓相比,古籍修复则要复杂得多。广西民族大学古代文献学专业大三学生小陈也坐上体验席体验了一把。因为有专业基础,她完成得很快,一张有多处破损和撕伤的纸张,很快就被她用去筋浆糊和纸张补好了。补好后还要喷水,然后放在撤潮纸中间吸去水分,纸张就又平整如初了。修复后纸张上的字迹有的模糊了,但却不能描摹。小陈说,如果描摹了,若干年后就成伪书了。
据工作人员介绍,修复一本古籍远不是市民体验的这样简单,一般要经过十几道工序,不仅要熟悉各个时代典籍的形式和版要,还要了解各种纸张、书皮与装订风格。当天让市民体验的是熟宣纸修复,真正要修复古籍,那么古籍是什么纸就要用什么纸修补。
“玉笋环星拱,青螺带雾披。山为天下胜,境占岭南奇……”这首宋人李曾伯写的题西山,描写的正是桂平西山的胜景。当天在广西图书馆一楼大厅,还举办了以“古籍中的广西山水”为主题的展览活动,详尽介绍了与广西25处景致相对应的诗词文章。
当天,作为一个肩负保护、传播广西十二世居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重任的广西民族博物馆,也开展了“广西少数民族染色技艺”手工体验活动以及“美丽伊犁——新疆伊犁风物民俗文化展”非遗展演活动,将广西少数民族的传统工艺与来自遥远边疆的婀娜风情呈现给到馆观众。
新闻推荐
1.根据驮英水库及灌区工程分标方案及实施计划,将工程大致划分为水库及总干渠工程、干渠工程、支渠工程及续建配套工程三个...
广西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广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