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 广西新闻> 正文

我看2018年高考语文卷 □黄 依

右江日报 2018-06-13 09:48 大字

6月8日下午5点,2018年高考结束了。时近傍晚,阳光仍然明亮,大地仍然灼热,校园里满眼绿荫,结束考试出场的学生三五成群,面带微笑——孩子们,你们考得好吧?真希望你们都能圆梦高考!

虽然前一天的语文试题太不容易了,尤其是作文。

今年广西用的是全国卷三,作文是材料作文题。它给了三则材料:深圳特区1981年的口号、浙江2005年的时评标题、雄安新区2017年的标语,要求考生围绕材料写作。作文题目没有明确的写作指令,也没有进行任何阐释。很多孩子说看到这个作文题就有点懵了:我该写什么?

除了作文,其他题目也不轻松:作文前面的语用题打破以往的惯例,将成语辨析、病句修改、补写句子三个题目合在一个语段里考,信息量固定,但考查点多且集中,极为挑战学生语段的综合阅读及解题能力。文学类文本阅读也出现了新内容:选材是《三体》作者刘慈欣的《微纪元》节选。科幻小说是冷门考题,以往高考真题甚至样卷里从未出过。有一道题是:“谈谈科幻小说中‘科学\’与‘幻想\’有什么关系?”题型不特别,问题很有意思,重点是答案无法“模式化”,只能凭借学生个人的阅读积淀去解答。那些阅读面广、脑筋灵活的学生或许明白这其实是问小说创作与现实生活的关系,但仍然会因为没把握而增加心理压力。难怪监考老师都说,不少学生把这题留到了最后来写。语文科考试结束,很多学生出来脸色都比较凝重。

高考结束后,好些孩子跟我聊起今年语文高考题,普遍觉得难:新题型没见过,答案迷惑性强,作文不知道该怎么写。心理重压之下,答题已经很不自信了。有个别孩子对我说,考完回头想,作文完全不记得自己写了什么。

作为语文老师,我自然很在乎语文考题,这“高考头炮”能否打响就看考题。只是考题未必能如你所愿,比如今年的作文题。考语文历来是“得作文者得天下”。客观来说,全国卷三的作文命题意图很好,意在引导学生思考自己和时代、民族、国家发展的关系,思想价值也高,体现了“立德树人”的命题要求。只是,这样宏观的视角、大气的命题,对相当一部分考生来说还是很难驾驭的。比如对大中城市的考生,比较关注新闻、国事的考生比较有利;文科生比理科生会多点优势,因为好些理科生连“雄安新区”是什么都不懂,文科生在政治课里会听得到。这样的题目对我们这些小县城的学生来讲就有点勉为其难。对那些有文学功底但是缺乏时代感和政治敏感的学生来说,可能有点“壶嘴倒不出饺子”的抓狂。有同事开玩笑说,以后语文不用教,看《人民日报》就行了。这是句玩笑话,却值得反思。作为一个语文老师,缺乏时代感和政治敏感也是一个缺陷。我们都有点悻悻。

考前就有专家说,今后语文将成为高考最拉分的科目,今年的改变来得确实猛烈,不论是对学生还是对老师都提出了严峻的挑战。如何破解?

我想,今后至少得往以下三个方面努力:

一是学生一定要有很大的课外阅读量,而且要“杂食”。古今中外的文学,经典的流行的现实的科幻的甚至网络的,最好都涉猎,否则很难有相应的阅读速度和能力,在两个半小时内高效完成一份高考题。刷题再多仍然很难考好语文。

二是学生不能“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一定要有时代感,有“社会人”意识。拿起手机不要仅仅聊天拍照玩游戏看视频,还要看新闻听评论,看新闻时不要只注意娱乐八卦更要关注国家大事。学校也应努力创设相应的环境条件。

三是师生都要重视培养思考、写作的习惯。语文高考考题开始反对那些僵化性、教条式的“解答模式”,作文命题也一直“反押题”“反套路”。如果老师不重视培养这样的习惯,很难培养出有着这种良好习惯的学生;如果考生不会消化知识,没有思考,只会“依葫芦画瓢”,也很难应对“万变不离其宗”的高考题。而学生的阅读习惯与写作能力培养,仅靠高中三年努力很难实现,最好能从小学开始。

语文高考,是“年年岁岁人相似,岁岁年年题不同”。在现行的高考制度和高考改革的影响下,如何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让他们顺利打响高考头炮,对所有语文老师来说皆任重而道远。

新闻推荐

大力发展户外健身,壮大体育社会组织,提升人均体育场地面积 广西健身休闲产业目标1000亿元

广西体育产业发展,有了一张蓝图。昨日,广西加快发展健身休闲产业新闻发布会在广西新闻发布厅召开,该会议公布了接下来数年广...

广西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广西这个家。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