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脱贫攻坚“十三五”规划登载(二十九)
第二节建立健全生态补偿机制
一、建立稳定生态投入机制。多渠道筹措资金,加大生态保护补偿力度。除中央财政增加对重点生态功能区中贫困县的转移支付外,建立自治区级生态保护补偿资金投入机制,加大对自治区级重点生态功能区中贫困县的支持力度。
二、积极探索不同生态补偿机制。结合国家、自治区的要求和区域特点,各市县落地划定生态红线并纳入当地规划,并制定管理办法和生态补偿机制,建立健全生态红线内各部门分工管理统筹协调机制,形成统筹保护体系。在贫困地区开展综合生态补偿试点,逐步提高各级政府的补偿标准。运用碳汇交易、生态产品服务标志等补偿方式,探索市场化补偿机制。建立生态环境损害赔偿、生态产品市场交易与生态保护补偿协同推进生态环境保护的新机制。探索横向生态保护补偿机制,引导鼓励受益地区与保护生态地区、流域下游与上游通过资金补偿、对口协作、产业转移、人才培训、共建园区等方式建立横向补偿关系。鼓励在具有重要生态功能、水资源供需矛盾突出、受各种污染危害或威胁严重的典型流域开展横向生态保护补偿试点。推进广西与广东九洲江开展跨地区生态保护补偿试点。
三、加快建立生态保护补偿标准体系。根据各领域、不同类型地区特点,以生态产品产出能力为基础,完善测算方法,分别制定补偿标准。加强森林、草原、耕地等生态监测能力建设,完善重点生态功能区、跨省流域断面水量水质国家重点监控点位布局和自动监测网络,制定和完善监测评估指标体系。研究建立生态保护补偿统计指标体系和信息发布制度。加强生态保护补偿效益评估,积极培育生态服务价值评估机构。健全自然资源资产产权制度,建立统一的确权登记系统和权责明确的产权体系。强化科技支撑,深化生态保护补偿理论和生态服务价值等课题研究。
专栏14生态补偿试点示范
(一)完善耕地保护补偿制度。建立以绿色生态为导向的农业生态治理补贴制度,对在地下水漏斗区、重金属污染区、生态严重退化地区实施耕地轮作休耕的农民给予资金补助。扩大新一轮退耕还林还草规模,逐步将25度以上陡坡地退出基本农田,纳入退耕还林还草补助范围。制定鼓励引导农民施用有机肥料和低毒生物农药的补助政策。
(二)提高水资源生态保护标准。在江河源头区、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重要河流敏感河段和水生态修复治理区、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水土流失重点预防区和重点治理区、大江大河重要蓄(滞)洪区以及具有重要饮用水源或重要生态功能的湖泊,全面开展生态保护补偿,适当提高补偿标准。
(三)完善水产养殖生态环境修复补助政策。健全增殖放流和水产养殖生态环境修复补助政策,完善捕捞渔民转产转业补助政策,提高转产转业补助标准。继续执行海洋伏季休渔渔民低保制度。
(四)开展石漠化土地封禁保护试点。加强石漠化地区资源和生态系统保护,完善以政府购买服务为主的管护机制。制定鼓励社会力量参与石漠化治理的政策措施,切实保障相关权益。
(五)健全地方公益林补偿标准动态调整机制。完善以政府购买服务为主的公益林管护机制,合理安排停止天然林商业性采伐补助奖励资金。
新闻推荐
5月22日,中国平安保险(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与广西壮族自治区签订“三村工程”扶贫战略框架协议书,通过“村官、村医和村教...
广西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广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