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暖花开三月三□秋水萤光(德保)
“迎着暖的风/踏着青的草/看看这里的木棉花/像火一样地燃烧/赶歌圩,对山歌/壮乡三月歌如潮/唱那阿哥的勤劳/唱那阿妹的俊俏……”身处壮乡,畅游歌海,灵感迸发,那年,我连夜写了一曲《壮乡三月歌如潮》。不久,便刊登在广西《歌海》杂志上,被广东著名作曲家张来卡先生一眼相中,张来卡先生谱曲后,由年轻歌手惜缘惜梦在网上演绎。
三月三之所以烙印在我心灵深处,不仅仅是因为前世之缘,更是今生的恩遇。在我高中毕业之前,每年的三月三,我都会跟随家人拿着祭品上山扫墓。由于先辈坟墓大多在山坡上,大家就习惯将这祭奠活动称为“拜山”。那时候的三月三,大多是对已逝亲人的怀念。
十九岁那年,我如愿以偿走进象牙塔,奔赴省城求学。在次年三月三学校食堂加菜时,我品尝到了家乡熟悉的味道——用嫩枫叶、紫藤、黄姜等植物染成的五色糯米饭;青葱岁月,我们高唱着深情缠绵、余韵袅袅的山歌,以示节日祝福。沿着梁庭望教授的《壮族文化概论》,我走进了既神秘又清新的壮族历史,从广袤的“那”(水田),溯邕江右江而上,钻进了逼仄的“山弄”,探寻着壮族始祖布洛陀和姆六甲的足迹。其实还在老家时,父亲也偶尔给我们讲布洛陀“赶牛化山”“伞柄戳洞”的故事,但故事毕竟不那么系统,我们都没听出什么哲理。在学堂和图书馆,我不仅再次感受到那个与盘古齐名的壮族始祖英雄故事,而且还深深感佩布洛陀的聪明智慧。天地万物造好之后,布洛陀约大家三月三到敢壮山领取各自的姓氏:牵水牛来的,姓韦(壮语“水牛”之意);赶黄牛来的,姓莫;提篮子来的,姓蓝;捧鸟儿来的,姓陆;家在森林的,姓农;家在山腰的,姓江;家在山顶的,姓岑……灵魂里浸染了文化的人们,自然而然流露出感激之情。他们在敢壮山下白天蒸着五色糯米饭,染着红鸡蛋,抛着红绣球;晚上燃起篝火,引吭高歌,久久才分别。
自从广西将三月三定为法定假日后,各地壮族群众纷纷挖掘本土文化,将古老的文明激活,让乡亲们再次体验传统的娱乐方式,让慕名而来的游客领略到壮乡的另一种美。除了传统的山歌擂台,大家更是目睹了壮拳的刚柔相济、阴阳相生;也享受到了板鞋竞走、竹竿共舞的乐趣;打陀螺、抢花炮、火龙,这些体育项目考验着竞技者的力量、灵活、耐心,刺激着观众懒惰的神经。花开似火的木棉树下,农民们用劳动果实做道具,用真情实爱做动力。他们背着爱妻进行跑步比赛,将质朴与唯美演绎诠释;他们用摩托车驮着成筐的农产品进行越野比赛,美其名曰“摩托箩拉”,将传统与现代完美融合;他们在西红柿池里摔跤,满面红光,意犹未尽,将劳动乐趣和大度潇洒充分展示……
民族文化之花越开越灿烂,但是人们没有忘记种下梦的种子。中小学生稚嫩的手、柔美的腿、甜美的歌喉,在粗犷的规则中,像柳枝摇曳,像大雁抖翅,像黄莺夜啼。他们的血液里,传递着壮族的豪情、壮族的基因、壮族的声音——他们在唱那爱情的甜蜜,唱那生活的美好。
新闻推荐
本报讯(记者覃琴)一人有医保卡,全家都可以去体检和看病。日前,记者从市社保局获悉,自治区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下发了《关于扩大职工基本医疗保险个人账户使用范围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其中的重磅利...
广西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广西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