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 广西新闻> 正文

用我们微弱的灯光,点亮孩子的希望

淮河早报 2018-04-24 10:39 大字

本报记者 王玲

15年,我们能做什么?15年,我们可以坚持什么?对于1981年出生的柏云来说,15年,她始终关注的一件事就是贫困的留守儿童。

奉献爱心只是一个开始

柏云,一个高高瘦瘦的女子,说话不紧不慢,脸上永远带着微笑。说到爱心,她告诉记者,2003年,一直关注公益活动的她,偶然间加入了一个爱心社的QQ群。“那时QQ群比较流行,但凡一些活动组织,都是通过QQ,大家都是陌生人,平时称呼都是用网名,但喊起来特别亲切。一旦群主提出活动,我们都是自愿参加,活动做的不是很系统,只要是奉献爱心的,都去做。”柏云说。就这样柏云跟着这个团队一直断断续续奉献着爱心,终于有一次爱心活动,激起她内心沉睡已久的热情。

支教让公益之花开得更盛

2008年,汶川地震牵动了中国人民的心,大家纷纷捐款,有志之士还亲身前往汶川参加救援。对于充满爱心的柏云来说,她除了捐款更想身体力行参与到救援当中。于是,她专门前往汶川,和许多爱心群体一起在当地救助百姓。震后的场景刺伤了人们的心,柏云和许许多多的爱心人士尽最大的能力帮助着当地人民,但能力是有限的,时间也是有限的。回淮后的柏云和外地的爱心群体有了更深的感情,平时交流也增加许多。因为这些交流,柏云知道在许多贫困山区需要老师,虽然她不是专科出生,但她的知识和能力可以担负这项任务,于是2014年,她请了年休假,专门前往广西里当龙琴地区支教。“广西山里真得很贫困,很多人一辈子没有出过山,孩子们根本不知道外面的世界是什么样的,我们一行人根据自己的特长分配工作,我教孩子们手工、舞蹈等,去之前我准备了好多资料,就是想把自己所会的全部传授给孩子们。”柏云说起那次支教之行,很是兴奋。说话之余,还把手机里留存的日志和照片翻给的记者看,详细地解说着每一张照片的故事。

让爱心在淮南遍地开花

一年又一年,柏云所在的爱心群经历过数任群主,2010年年底,柏云接下了这个爱心群,并有了正式的名字——淮南小橘灯爱心社。经过两年的努力,爱心社一路成长起来,先后开展过爱心特校行、为福利院孩子开设辅导班、送冬鞋,和特校孩子参加豆腐文化节表演、义卖筹款等爱心活动。2012年,柏云和几位管理员有了一致目标,小橘灯专注乡村孩子的成长和发展,并以“用我们微弱的灯光点亮孩子的希望”为宗旨,以一对一资助结对和游学为主要形式,开展各种公益和资助活动。

柏云和几位管理员为了让爱心落到实处,深入大通区农村学校,通过调研和走访确定一对一资助的孩子,然后向广大群友公布资助要求。至今为止,已经有51名学生成功结对,最早的两名资助对象已经进入大学学习。除了资助,让贫困孩子开拓眼界也成为小橘灯爱心社的宗旨,受到资助的孩子每年会参加由资助人赞助的游学活动,游学活动先后去过市博物馆、合肥科技大学等地方,孩子们开拓了眼界,也认识了新的世界。

让爱心之路越走越宽

柏云有自己的家庭,有自己的工作,可因为爱心社,她很少能照顾到家,所幸丈夫理解,孩子也懂事,这让柏云很是感动。“管理爱心社并不难,就是琐碎的事太多,这么多双眼睛看着,一点都不能马虎。现在一对一资助和游学已经走上正轨,下一步我想去做的就是农村青少年性教育。支教给了我很大启发,越是偏远地区的孩子,性教育越薄弱,在做公益这几年,我感觉农村孩子的性教育基本为零,有的女孩都十来岁了,还跟着爸爸或爷爷睡,我们告诉他们这是不对的,可他们根本就不当回事,所以我现在着手准备性教育课程,准备把这个带入到以后的日程中,让更多的孩子接受性教育。”柏云已经开始有了下一步的打算。

做好事不难,难的是一辈子做好事,因为做好事也会遇到很多困难,不仅仅是财力、精力,更多的是在做的过程中会有不理解不支持。对于柏云为说,她觉得为孩子做公益仿佛就是她与生俱来的东西,没有任何事情可以动摇她的决心,因为一谈到为孩子,她就两眼放光,全身有用不完的劲。“我觉得我会一直做下去,因为看到孩子,我就开心,有那么多人一直在公益的道路上走着,我相信我也会!”柏云坚定地说。

图:柏云在广西支教 (柏云提供)

新闻推荐

多举措治“四风”强作风

本报讯(记者胡光磊通讯员许靖)近日记者从广西—东盟经开区获悉,今年,该开发区在抓早抓小中强化运用“第一种形态”,通过提醒谈话、深刻检讨、通报批评、诫勉谈话四项措施,让“咬耳扯袖、红脸出汗”成为...

广西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广西这个家。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