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 广西新闻> 正文

千古奇冤袁崇焕 ◎陈路

亳州新报 2018-03-22 09:11 大字

在群里与友人议起好人孬人、君子小人的话题,说到这些人最后结局的时候,心里突然就想起了袁崇焕。想起了他的神武,想起了他的忠烈,想起了他的千古奇冤。

自从多年前看了一个袁崇焕和他的守墓人的电视节目之后,一直为袁崇焕的沉冤屈死耿耿于怀。每想起,心中必泛起阵阵寒意。为英雄心寒,为好人心寒。

世间悲情事也多,但比起袁崇焕都不能算悲。世间受屈者也众,但比起袁崇焕都不能算屈。

对于袁崇焕这样的英雄来说,死不可怕,可怕的是不为天下人知,可怕的是至死不为天下人知,可怕的是至死不为天下人知死后还遭万人唾骂。大丈夫战死沙场,死而无憾,死得其所。这样的屈死令英雄不甘。他的赤胆忠心,他对国家、对民族、对皇上的大义大爱,只留给了历史。

袁崇焕(1584—1630),字元素,生于广东东莞石碣,祖籍广西梧州。明朝末年蓟辽督师。

在志在必得中原的皇太极眼里,袁崇焕是他的清军全面拿下明朝江山的最大障碍,是他的心头之患。但是在屡次与袁的较量中,清军深知袁崇焕的厉害。强攻不成,皇太极就见机施以反间计。最终英勇神武的袁崇焕,对皇上忠贞不二的袁崇焕,被他天天山呼万岁的明思宗朱由检,以通敌叛国罪处以凌迟。家人被流放三千里外,抄没所有家产。

被执行凌迟时,北京万民争食其肉。所过之处,争相咬之。群众你一口他一口,都想亲口咬死这个“叛国者”,以示自己绝对的爱国,也以示自己对皇上的绝对忠诚。凡食到者,无不大快其心,大解其恨。可怜的袁将军,不知临死前的最后时光,是在怎样忍受着来自身体和灵魂的痛楚!他内心充斥着的是什么?痛苦、绝望,还是屈辱、悲愤?没人能够知道。

最后袁将军被如期凌迟,身上的肉都被民众吃完,骨头也被民众万段而难寻踪迹。明政府就留下一颗人头悬于高高的旗杆上。按照明朝的法律,乱臣贼子,死后暴尸而不得收殓。

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一个跟随袁将军多年的姓佘的谋士,在将军被害后,冒着灭门之祸偷偷取回了悬于旗杆上的袁将军人头,神不知鬼不觉地埋在自家院子里。从此隐姓埋名誓为袁将军守墓。并在死前立下遗嘱,死后让家人葬他于将军旁,不许后人为官,不许后人回南方老家,必须世世代代为将军守墓。这位义士,名字不详,甚至连他的后人也不知道,只能称其为佘义士。

是什么样的一种友谊,是什么样的一种感情,能让一个人、一个家族牺牲这么多?这位佘义士能做到这样,除了个人的小义气,我想还应该有着一种民族大义的信念在里面,有着对正义的敬仰与膜拜。这样的一个袁将军,这样的一个佘义士,让后来者怎么能够不肃然起敬,怎么能够不为之慨叹唏嘘!

讽刺的是,后来给袁崇焕平反的不是他尽忠的明朝皇帝,而是他当初的敌人之后,一百多年后的乾隆皇帝。

三百多年后,佘义士的第十七代传人佘幼芝还在为她的袁将军守着墓。问世间,“义”为何物?直教人世代坚守!

对于袁崇焕的结论,是英雄是奸佞,据说至今还有争议。试想,如果袁崇焕不是英雄,能有人冒着犯上之险、灭门之祸偷他的首级吗?如果袁崇焕不是英雄,能有人把没有血缘关系,仅是上下级关系,仅是朋友关系的人的首级埋在自家院子吗?如果袁崇焕不是英雄,能有人呕心沥血世世代代为他守墓吗?

世人都知道岳飞惨死于大奸臣秦桧之手,死得很冤。但岳飞是在死后二十年被平反的。也就是说,有很多和他同时代的人,活着看到了他的平反,见证了他的忠贞大白于天下。况岳飞死时,当时就有很多人知道岳飞是被小人所害而付之同情和爱戴。也就是说,当时的舆论是支持同情岳飞的。由此看来,岳飞虽不幸,却幸于袁崇焕。

袁崇焕虽不幸,却幸于有个佘义士,有个佘家人对忠魂的世代相守。

做好人做英雄的代价为什么总是这样高呢?一个忠字,让袁崇焕丢了性命。一个“义”字,又让佘家人失去了多少人世间的选择啊!好在一百五十年后袁崇焕终究得以平反,也算忠诚得见天日。一百五十年后的佘家人,也终于可以把那个代代相传的秘密公之于众。

其后的袁墓,又经历了二百多年的历史风云。到了今天,佘义士的第十七代传人佘幼芝,一个普通的羸弱老太太,还在坚守着祖先的遗训,还在为袁崇焕将军守墓。守着那一缕屈死的忠魂,守着祖先的那一份承诺。

新闻推荐

广西下达4亿元助力乡村振兴计划项目

本报讯(记者王小欢)近日,自治区本级财政统筹乡村振兴发展补助资金,下达2018年乡村振兴发展三年行动计划义务教育学校建设项目(以下简称“乡村振兴计划项目”)补助资金4亿元。该项补助资金重点支持新建...

广西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广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