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 广西新闻> 正文

把脉扶贫政策下中国反贫困的经验与教训 评《中国战胜农村贫困:从理论到实践》

广西日报 2018-03-22 07:58 大字

万广华黄露露

消除贫困一直是发展中国家在发展过程中力求攻克的难关,也是国际社会一直关注的问题。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要确保到2020年我国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解决区域性整体贫困,做到脱真贫、真脱贫。由广西财经学院副院长潘慧教授和复旦大学经济学院章元教授所著的《中国战胜农村贫困:从理论到实践》试图基于中国取得降低农村贫困的伟大成就,找到中国消除农村贫困的动力源泉,总结出中国降低农村贫困的普适经验,以期对其他发展中国家的反贫困实施和政策提供借鉴。

该书于2017年12月由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共28万余字。主要围绕中国为何能够摆脱农村贫困这一核心问题,分5个部分进行了全面研究,主要创新点有以下方面:

一是从微观视角验证了工业化和市场化推动的经济增长模式是益贫的,作出了不同于传统经济学家的判断。首先,作者基于农户调查数据,从微观视角的实证结果表明:工业化的渗透效应有助于贫困农户增加非农收入以摆脱贫困,使得贫困农户能够比非贫困农户更多地进入城市部门就业。作者还深刻指出,这种优先发展工业部门的不平衡发展策略也为进一步缓解相对贫困带来一定的挑战,从而使得经济增长降低贫困的力度进一步减弱。其次,作者在构造衡量市场渗透效应的微观度量公式的基础上,从微观视角阐述了市场化渗透效应对农村贫困的影响及其机制,为大多数基于宏观数据的研究提供了微观基础,从而提出能够更具操作性的政策建议。

二是评估了扶贫政策减贫的真实效应,视角独特,观点新颖,颇具创新性。强调发展中国家不能单纯依靠经济增长来消除贫困,政府应采取相应的主动干预政策或措施。同时,基于CHIP2002年、2007年和2013年的数据,论证了开发式扶贫政策在降低新时期农村主要贫困人口(老弱病残型)的贫困力度已经微乎其微,而***政策的实施适应了中国社会经济形势的变化,有助于贫困农户脱离低水平均衡陷阱,从而夯实了当前中国扶贫政策由开发式扶贫转向***的实证基础。另外,作者还深刻总结了这些扶贫政策在制定和实施过程中存在的4个方面教训,可为2020年以后的农村扶贫政策制定提供一定的思路。

三是提出了提升***的长效机制,构建了未来的农村扶贫政策设想。首先,在对桂滇黔鄂川藏18个贫困县市的***政策调研报告中,指出了部分政府实施扶贫政策时存在的6个方面共性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改进建议。其次,指出当前部分***政策在执行中不具备长效机制的问题,并对此提出了4个方面建议,以构建***的长效机制。第三,基于2020年中国步入全面小康社会后政府将提高扶贫标准的判断,提出了未来农村扶贫政策的主要取向。

总之,该书资料丰富,立论有据,文字流畅,既有理论深度的创新,又有可供操作的具体政策措施,是其他拥有庞大人口的发展中国家降低农村贫困问题的一部不可多得的学术专著。

(作者分别为复旦大学经济学院世界经济研究所所长、教授;复旦大学经济学院博士研究生)

新闻推荐

增强消保意识+建立快速处理机制+普及金融知识+创新审核模式 建行广西区分行为消费者“护航”

建行工作人员向市民宣传金融安全知识时下,金融产品和金融服务越来越丰富,如何更好地保护金融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呢?对此,多家金融机构积极推进“消保”工作,建行广西区分行就是其中之一。多年来,该行高度...

广西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广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