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 广西新闻> 正文

增强识别能力+加强防范意识+了解自身权利 建行:理财学这三招很靠谱

南宁晚报 2018-03-15 13:57 大字

时下,理财产品层出不穷,各种非法金融活动借机变着花样来“吸引”你的眼球。投资者要如何避免掉入投资陷阱呢?对此,在“3·15”国际消费者权益日之际,建行广西区分行为你支招,理财前学学这三招,让你的理财更靠谱,权益得到更好的保障。

1 增强非法金融广告识别能力

近年来,不法分子经常会利用人们的行为习惯,通过各种渠道平台投放非法金融广告,引诱消费者购买不符合自身风险偏好的金融产品和服务,甚至通过夸大的广告诱骗其参与非法金融活动。因此,理财前,识别金融广告的真实性和合法性十分重要。

“消费者可通过多种方式辨别金融广告的真伪。”建行广西区分行相关负责人建议,投资者在看到金融广告时,要学会多看、多想。如互联网平台上发布的金融广告,是否显著标明“广告”两字;广告是否对金融产品或服务可能存在的风险以及风险责任有合理提示或警示,是否标明“投资有风险”字样等;是否对投资理财类产品的收益、安全性等情况进行虚假宣传、误导等。

此外,消费者还需辨别金融广告是否夸大或者片面宣传金融服务或者金融产品,在未提供客观证据的情况下,对过往业绩做虚假或夸大表述;是否对金融产品或服务的未来效果、收益或者与其相关的情况违规做出保证性承诺,明示或者暗示保本、无风险或者保收益;是否违法利用学术机构、行业协会、专业人士、受益者的名义或者形象做推荐、证明等。

2 加强防范非法金融投资意识

除认真辨别金融广告真实性外,消费者最好事先了解相关金融知识,通过正规的渠道咨询,决策前再三思考,以增强防范非法金融投资的意识,避免掉入非法金融投资的陷阱。简单地说,就是理财“三步骤”。

一是多问,涉及具体金融产品都应取得相应的金融业务资质,可询问该公司是否具备发行金融产品和投放广告的资质,询问推销人员是否具备从业资格证明,询问产品存在的风险和目标群体。在不确定其真伪时,可以致电金融机构、监管机构官方热线电话咨询。

二是多想,在购买金融产品和服务之前,想一想金融产品的风险在哪里,自身的风险承受能力有多大。决策前,要考虑高收益往往伴随高风险,虽然产品标注的预期收益让人心动,但不妨先去银行做一下风险承受能力测评,了解自身的风险偏好后再做决定。

三是多学,互联网时代的金融广告层出不穷,但金融的本质没有发生变化,消费者应通过学习和了解基本的金融知识和技能、培养良好的金融行为习惯和态度,提升自身的金融素养,才能避免踏入陷阱。

3 了解金融消费者的八项权利

作为金融消费者,你还有着财产安全权、知情权、自主选择权、公平交易权、依法求偿权、受教育权、受尊重权、信息安全权这八项权利的保障。进行金融消费时,这些权利自然不能忽略。

如保障金融消费者财产安全权,金融机构应当依法维护金融消费者在购买金融产品和接受金融服务过程中的财产安全。保障金融消费者知情权,金融机构应当以通俗易懂的语言,及时、真实、准确、全面地向金融消费者披露可能影响其决策的信息,充分提示风险,不得发布夸大产品收益、掩饰产品风险等欺诈信息,不得做虚假或引人误解的宣传。保障金融消费者信息安全权,金融机构应当采取有效措施加强对第三方合作机构管理,严格防控金融消费者信息泄露风险等。

此外,金融消费者还享有依法求偿权,即金融机构应当切实履行金融消费者投诉处理主体责任,在机构内部建立多层级投诉处理机制,完善投诉处理程序,建立投诉办理情况查询系统,以提高金融消费者投诉处理质量和效率。

(朱华 石舒怡)

新闻推荐

全国人大代表、广西柳工集团董事长曾光安接受《中国经济时报》采访 大力推进中国制造的品质革命

“过去五年,在我二十多年的职业生涯中,我觉得是最艰难的。但是在国家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一带一路\’倡议实施的支持下,通过企业自身不断创新,提高产品品质,渡过了难关。2017年,柳工集团的效益创...

广西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广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