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 广西新闻> 正文

预付消费 期盼安心托付

桂林晚报 2018-03-15 10:06 大字

彰泰城小区旁的这家美发店关门后,顾客们手中的预付卡就成了一张空头支票。

近些年,随着预付式消费成为一种流行,人们的钱包里便有着林林总总的美容卡、美发卡、健身卡、洗车卡。这本是一种双赢:商家因此得以快速回笼资金、稳定客源;而消费者也因此享受到更加优惠的价格乃至更为优质的服务。

然而,不协调的音符年年频发———商家突然失联,预付的资金难以兑现,弥足珍贵的信任被一次次撕裂。

预付,何时能成为一种安心的托付?

案例

沦为空头支票的预付卡

查阅本报的既往报道,便能整理出不少过去一年里发生在我们身边的“老板失联”案例。

去年1月,市民陈女士发现甲天下广场附近一家童乐城已经关门好几个月。此前,商家在门口挂牌,宣称要重新装修,但两个多月过去了,却迟迟不见动静。而陈女士的手里,还有一张花了400元买来的会员卡,里面余额还有350余元。陈女士拨打会员卡上的电话,却一直没人接听。本报记者调查发现,经营这里的场地早已退给房东,而这家童乐城的几个老板都已失联。

去年2月,市民屈先生拿着还有6000多元的山水会城市温泉酒店会员卡准备消费,发现这里已经人去店空,对于众多预付了款项的会员却没有任何告示。工商部门积极介入,联系到该酒店相关负责人,希望促成双方协商,维护消费者的权益。然而,酒店方面负责人却以各种理由推脱,协调一度中断。5月15日,市消协向应对此事负责的一公司发出全区首份公开劝谕书,认定该酒店侵犯了消费者的求偿权,应该担负一定的责任。经不断协调,7月,酒店所属公司负责人同意为消费者登记换卡。时隔近半年之后,近百名消费者终于得以领取到新会员卡,可以在别处继续使用。

2017年12月,市民覃女士在百货大楼一家新开的美发店花5800元办理了会员卡。只剪过一次头发,店家就贴出“申明”,称因自身原因无法正常经营,已申请关闭,并将所有会员转到另外两处美发店消费。不能接受的覃女士给店方发型师打电话,对方几次推脱后拒接。而店方经理,索性只留下一个无人接听的虚拟运营商号码。接手为会员服务的商家称,他们与该美发店并不熟,也仅得到服务的成本费。

记者从市消费者协会了解到,从市消协受理投诉和城区工商所反映的情况来看,桂林每年至少有一至两起预付式消费的商家跑路事件发生。

直击被伤害的信任

5日上午,象山区环城南二路,家住彰泰城小区的严女士在小区附近吃过早餐往家走,路过一家大门紧闭的理发店,习惯性地看了又看,尽管心里早已不抱任何希望。

去年下半年,这家名为“悦造型”的美发店热热闹闹地开门营业。因为离家近,严女士去剪过一次头发,“老板是个年轻的小伙子,看着很老实,也很健谈。”之后,她又去过几次,“每次都会聊聊家常,慢慢熟络起来。”架不住劝说和优惠,去年12月底,她花500元买了一张会员卡,“随身带着嫌麻烦,之前也挺信任这个老板的,就把卡寄存在店里,消费一次就由老板记上一笔。”

春节前,正是美发行业生意火爆的时候,严女士就发现这家店关门了,心想或许店老板急着回家过年,也没有在意。春节后,这家店仍迟迟不见开门营业。直到看见玻璃门上贴出的门面出租转让告示,严女士心里“咯噔”一下,给老板发微信、打电话,一连几天都没有回应。

“假期都过了10多天,别的理发店早开门了,这个老板估计是再也不会回来了。”严女士苦笑着告诉记者,她的那张会员卡只消费了两次,估计余额还有400多元。“钱也不算多,但老板一声不吭就这么走了,想想就心里憋屈。”

2月下旬,一名同样曾在这里办理了会员卡的网友在网上发帖称,其花600元在店里办理了会员卡,只消费了3次,就遭遇老板失联。

7日上午,记者联系上这一门面的房东王女士。王女士告诉记者,店老板是个二十多岁的小伙子,去年租下这间门面,开起理发店。春节前,店老板说家里有事,要赶回四川老家。春节后,她多次给店老板打电话、发微信,可对方一直没接电话,也没在微信上回复。“欠着我3个月房租,还借了我5000元现金,加起来2万多。”王女士猜想,店老板家里可能遇到困难,所以不打算再回来继续经营,“但不管是对我,还是对那些办了卡的顾客,都应该有个交待才对。”

不管是因为经营困难无力偿还,还是恶意敛财卷款“跑路”,这些不给预付费顾客任何交代就失联的商家,伤害的不仅仅是消费者的钱包,也一次又一次冲击着本应珍惜的信任。

延伸谁来保障我们的预付款

“预付式消费在上世纪90年代开始出现,最普遍的就是洗头卡,后来这种消费方式越来越热,逐渐扩散到其它行业。”曾在市消费者协会工作多年的一位人士告诉记者,如今,预付式消费主要集中在美发、美容、健身、教育培训、洗车、餐饮等服务行业。

这种预付式消费之所以得到商家热捧,在于商家可以因此快速回笼资金,并有利于在激烈的竞争中稳定住部分客源。而为了让顾客心甘情愿地预支费用,商家最常用的手段就是给予消费上的优惠,预付金额越高,顾客获得的优惠幅度越大。

糟糕的是,“很多小商家,一旦跑路后根本不知道该去哪找。工商部门和消协对于消费者遭遇的损失,想帮助挽回也常常是有心无力。”市消协这位人士说。

想要寻求司法解决,也并非易事。

广西嘉宸律师事务所的文金发律师认为,如果有证据证明商家以非法占有为目的,虚构事实或者故意隐瞒真相骗取财物且金额达到立案标准的,则已涉嫌诈骗罪;如未达到刑事立案标准的,则只能通过民事诉讼主张权利。“由于商家下落不明,受害者在此类民事诉讼活动中,不仅可能增加‘讼累\’并付出较大的经济和时间成本,还将面临较大的举证困难以及判决无法执行的风险。”文金发律师说,对于预付金额普遍不高的消费者而言,诉讼并不是一个理想的解决问题的方式。

2012年9月,商务部出台《单用途商业预付卡管理办法(试行)》,试图将广泛存在于美容美发、食品、邮购、维修、保健、洗浴等多个服务行业的商家自己发行的预付卡纳入监管范畴。该《办法》明确,发卡企业在开展单用途卡业务之日起的30日内,要到商务部门进行备案。凡进行备案的企业,必须在规定的存管银行,存管不低于上一季度预收资金余额20%的资金。此外,《办法》还作出"单张记名卡金额不得超过5000元,单张不记名卡金额不得超过1000元"等诸多限制。

这一制度设计可谓理想,但从一年又一年的现实来看,如何让遍布城市街道的发卡企业备案、存管资金仍是一个有待解决的难题。

今年1月,新修订的《广西壮族自治区消费者权益保护条例》正式实施。对于没少让消费者心疼又憋屈的预付式消费,该《条例》也新作出诸多限制———新开张的经营者要在发放营业执照六个月后才能发放预付款卡;预付卡要有书面说明,要订立书面合同,明确责任与义务;不得设定有效期限,除非双方另有约定……此外,《条例》也对充值的金额作出了封顶限制。

“这些新规如何监管落实?商家违反后如何处罚?都还有待进一步的探索和细化。但对于预付式消费领域,这无疑是政府重视、努力保障消费者权益的一个积极信号。”市消协副秘书长杨铭说。

记者龚亮勇文/摄

新闻推荐

扶持成立综合农事服务组织

本报记者袁琳“广西水稻种植包括整地、育秧、插秧、施肥、灌溉、病虫草害防治、收获、稻谷烘干等环节,由于区内农业领域缺乏综合农事服务组织,所以水稻种植散户或大户要依靠自己完成所有的农事作业...

广西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广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