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 广西新闻> 正文

美容市场 不要“美丽陷阱”

桂林晚报 2018-03-15 10:06 大字

图为张贴在店门外的“医美”广告。

图为榕城工商所的执法人员正在检查美甲店的营业执照。

“爱美之心,人皆有之”,这是一句古谚,而将它放置当今社会,众人皆有的“爱美之心”,也随着科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使“扮美”孕育出了当今生活中一个重要的行业———美容,美容消费也成了市民日常消费的重要组成部分。

然而,随着美容科技的不断发展,放眼现在不少美容机构,都打出了琳琅满目的美容服务项目,水光针、玻尿酸、激光祛斑、激光除皱等等,也让不少市民有些摸不着头脑。

这些美容项目是否确有其效?是否真的安全?要怎么选择?种种疑惑和顾虑,加上不时发生在美容行业里的负面新闻和存在的消费陷阱,俨然让“美容”,成了一些市民眼中“想得,却不敢得”的“禁果”,究竟“爱美之心”如何才能安心呢?

案例

美容不成成“毁容”

2016年,市内曾发生过这样一起案件。

30多岁的莫颜(化名)原本眉清目秀,唯一的遗憾就是脸上有些斑。让她没想到的是,自己花了大价钱到美容院祛斑,结果斑没去掉反而在脸上留下疤痕。而对此,美容院矢口否认是自身责任并拒绝赔偿,身心受伤的莫颜将美容院诉至法院。最后,莫颜起诉到秀峰法院,法院依法判决该美容院赔偿莫颜美容费、精神抚慰金等共计24990元。

据案件记录我们看到,从2012年12月6日起至2014年8月10日,莫颜在该美容院前后花费了19800元进行了多次祛斑美容。在祛斑美容中,美容院为莫颜多次使用了点震镭射祛斑仪进行祛斑美容,并数次为她进行刺破皮肤表面的破皮祛斑美容治疗。

可让莫颜郁闷的是,花了这么多时间、这么多钱,而自己脸上的祛斑效果并不好,由于破皮祛斑反而导致自己面部出现比较明显的疤痕且一直无法消除。2015年4月9日,她到广西中医医院门诊治疗,确诊为外伤性面部色素沉着斑。

美容变成“毁容”?莫颜找美容院讨说法,但美容院认为自身操作没有问题,且称为莫颜施行破皮祛斑美容治疗的美容师已经辞职,无从对证,所以拒绝退费及赔偿。

无奈之下,莫颜将该美容院告到法院,要求该美容院退还其祛斑美容款,并进行精神损害赔偿。法院查明,该美容院于2008年成立并在工商部门注册登记,经营范围为生活美容,并不具备医疗美容的资质。

法院认为,该美容院的营业范围内并没有医疗美容。但其所使用的具有侵入性、创伤性的方法进行祛斑美容项目,超出其生活美容的经营范围,侵害了莫颜的身体权,过错明显,美容院应该赔偿莫颜的损失。此外,容貌对于女性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莫颜面部皮肤受损,给其的确带来了巨大的心理压力,所以美容院也应对莫颜进行精神损害抚慰金赔偿。

最后,秀峰法院依法判决该美容院赔偿莫颜美容费、精神抚慰金等共计24990元。

直击

市场超范围“陷阱”不鲜见

莫颜的遭遇,让我们真切地看到了美容行业中,一旦一些不规范行为渗入其中,不加以监管,就会给消费者会带来极大的伤害。

近日,记者暗访了市中心几家提供美容服务的小店,发现一些小店里竟然放着所谓的医疗美容仪器,更能提供冰点祛斑、脱毛等服务。

而记者跟随工商、卫生部门联合执法,对这几家记者早前暗访的店面进行突击检查,发现这些店铺都涉嫌存在超范围经营的状况。

3月7日下午1时许,记者最先暗访的店铺,是桂林市工人文化宫里一家名为“甲情甲艺”的美甲店,但是除了美甲之外,在店里的一张美容项目服务清单上,店家的服务项目可以说是琳琅满目,文眉、修眉、冰点祛斑、化妆等等,不胜枚举。

因为临近“妇女节”,在这里做美甲、修眉的女性不少。“冰点祛斑是怎么做啊?我想给我女朋友问一下。”一进店,记者装成是顾客,询问店里的经营情况。

这时,店员立即指了指放在店里的一台所谓的“opt美容仪”,开始介绍起自己的生意来了,店员说:“这台机器是新买的最新型美容仪,可以用激光无痛脱毛、祛斑,还能美白……”

而在附近一家名为“双鱼座”的美容店里,同样放上了这样的一台美容仪器,店员还拿出三块写着“脱毛”、“祛斑”、“美白”字样的组件,向记者显示店家的专业,还说:“美容仪操作员都经过培训,技术过硬、专业……”

可当天下午,记者就找到了市卫计委负责医疗美容和生活美容监管的相关负责人,同时联系了市榕城工商所执法人员,由卫生、工商两部门,对记者暗访的两家美容店进行了联合执法突击检查。

首先,工商部门检查了两家“美容店”的营业执照,其中“甲情甲意”的经营范围只限于美甲,进行其他美容项目显然涉嫌超范围经营。而“双鱼座”虽然持有美容服务经营执照,但只能涉及生活美容项目。

之后,市卫计委相关工作人员检查了两家所用的“opt美容仪”,发现所谓的冰点脱毛、祛斑、美白,都属于作用于皮下组织的美容项目,存在损伤皮肤的可能,属于医疗美容的范畴,相关的店铺、操作员,都必须取得相关医疗美容资格证,但经检查,两家都无法提供相关资格证明,也违反了《医疗机构管理条例》的相规定。

之后,市卫计委立即下发了整改通知书,整改意见上写了两点,“立即停止医疗美容服务”;“立即处理opt美容仪”。

延伸

规避“陷阱”要将自保意识放在侵害发生前

对于以上两家“美容店”,通过卫生、工商部门的联合执法,已经下了整改通知书。但对于现在美容行业的现状,市卫计委分管医疗美容的医疗美容科周献科长指出,现在美容行业里各种各样的“陷阱”真的不少,而更令人担心的是,虽然各种美容科技不断发展,各种各样的美容方式层出不穷,但是不少市民的防范意识并没有能与时俱进。

周献举例说,就拿一个简单的“医疗美容”和“生活美容”怎么区分来说,不少市民都不知道其中的差别,到底他们接受美容服务时,究竟是接受医疗美容服务,还是生活美容服务,他们都不清楚,更不要提如何树立正确意识,保护自身权益。

对此,周献说,在进行美容行业管理时,之所以要区分医疗美容和生活美容,主要是两者在专业度和风险性上完全不在同样个层面上,如果统一对待肯定会出问题。

她说,生活美容范畴内,仅仅是针对皮肤外层的清洗、保养等方面,不涉及皮下注射、植入、损伤等,因此风险性很小。但被划分到医疗美容范畴内的美容项目,都伴随有表皮之下皮肤组织的损伤和改变,它的风险要大很多,对专业要求也会高得多。就拿激光美容为例,激光本身是能量极高的光束,将它作用于皮肤,对于照射波长、计量等方面的专业要求都很高,一旦操作不当甚至会对皮肤、人体造成不可修复的伤害。因此,卫计委对于医疗美容资质的监管,一直很严格。

但周献也指出,因为现在美容科技的发展过于迅速,各种法规、监管体制都有不够完备的地方,一些医疗美容仪器很容易就能获得,一些工作室、美容店,甚至美甲店都在经营医疗美容项目。对此,除了相关部门应该加大监管力度、完善法规之外,消费者也应该有意识地进行自我保护,一旦发现美容店超范围经营,切勿贪图便宜,心怀侥幸尝试。而是立即向相关部门举报,终止相关美容服务,将自我保护做在侵害发生前。

记者陆鑫文/摄

新闻推荐

云南监狱警察禹凌云突发疾病倒在工作岗位 终年42岁

在这个分控平台,禹凌云完成了自己最后一个值班任务。本文图片均来自“云南监狱”微信公号“云南监狱”微信公号3月14日消息,“上身正直坐着,双眼紧盯执勤台”,这个监狱人民警察认真工作的姿态,是禹凌...

广西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广西这个家。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