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广西> 广西新闻> 正文

如何防止“精准骚扰”,委员建议 多方联动 筑起个人信息保护防火墙

南国今报 2018-01-27 16:14 大字

今报记者徐庆成刘冬莲

大数据时代,你的个人信息还安全吗?当市民的身份证号码、银行账户、网上购物记录、酒店住宿记录、聊天记录、网络约车轨迹等信息,被人公然在网上贩卖时,不法分子依靠个人信息进行点对点的“精准骚扰”让人防不胜防。如何为个人信息构筑防火墙,成为今年广西“两会”关注的热点之一。政协委员建议,从立法、行业监管、企业自律、技术防护和执法打击等方面设计可操作的制度体系,实现对个人信息安全的有效保护。

现状

垃圾骚扰电话防不胜防

记者调查发现,近年来,个人信息泄露已经成为了一个社会问题。保险推销、房产推销、投资推销……有些电话直呼名字,问你所住的位于某处的房子卖不卖,有些甚至冒充快递公司和电信公司的短信或电话进行诈骗。在利益驱使下,电信、银行、保险、医疗、教育、快递、房屋买卖等行业成为信息非法获取和使用的重灾区。

短板

现行法律约束打击力度偏弱

非法获取公民个人信息,借助于手机、固定电话、网络等通信工具和现代网银技术实施的非接触式诈骗犯罪迅速发展蔓延,作案手法不断翻新,严重影响人民群众合法权益,已成为一大公害。

今年自治区政协十二届一次会议期间,委员武绍会在《关于加强个人信息保护的对策建议》中指出,由于国家已出台的个人信息保护相关法律法规与部门规章相对分散,可操作性较弱,再加上一部分处理公民个人信息的公共管理和服务机构内控机制尚不健全,而且对IT服务外包的管理不规范,侵害个人信息犯罪的成本低,打击查处力度不强,因此导致个人信息外漏,进而被“精准骚扰”的现象越来越多。不法分子基于对个人信息的充分掌握,设计因人而异的“剧本”进行骚扰、甚至诈骗。

建议

从立法等方面设计可操作的制度

武绍会委员建议,从立法、行业监管、企业自律、技术防护和执法打击等方面设计可操作的制度体系,政府、行业组织、企业、民众个人都参与,以实现对个人信息的安全有效保护。

首先,应加强公民个人信息保护的执法力度,对相关职能部门执法不严、选择性执法等问题要追究责任。

其次,进一步明确各种方式传播信息的责任界定,对个人信息泄露最主要渠道的单位诸如银行、医院、通信公司、保险公司等,应作出更严格约束,制定专门的规范、标准,明确相关责任和惩处措施。并采取必要的方式阻断垃圾信息和诈骗信息的传播,切割各种“黑色”或“灰色”产业链,防止个人信息的泄露。

政府相关部门应建立个人信息保护相关技术监管平台,在推进政务数据的采集共享时,加强数据信息的安全保护和管理。

此外,在技术上可以引进其他先进地区甚至外国的先进方法,增强风险识别手段,通过多部门配合和信息共享,防止境内境外的勾结和利益瓜分。

新闻推荐

将旧城区改造成特色小镇

本报记者蒋予昕“广西具备生态、文化、民族、临海、沿边5大优势,发展‘特色小镇\’潜力巨大。”来自澳门的自治区政协委员卓重贤说。在他看来,改造旧城区、打造特色小镇是广西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的...

广西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广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