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广西> 广西新闻> 正文

广西人一日三餐不离粉,如何做强做大广西米粉,有政协委员建议 打造米粉品牌 启动米粉“申遗”

南宁晚报 2018-01-27 08:01 大字

生榨米粉是广西的特色米粉之一南宁市民爱吃米粉,从早餐到夜宵都有多种选择

广西人的一天,是从一碗热气腾腾的米粉开始的。放眼全国,没有哪个省份的米粉种类和制作方式能超越广西,许多漂泊在外的游子想起家乡,心中最爱的依旧是那一碗魂牵梦萦、香喷喷的米粉。

八桂地域宽广,各地米粉种类繁多,形成了别具一格的米粉文化。在引以为豪的同时,我们也看到,广西米粉的品牌打造尚需努力,如何推动米粉产业升级,让家乡的美食走向全国甚至更远,成为广西人思考的问题,同时也引起了自治区政协委员的关注。

喜爱:一日三餐 餐桌不离粉

前不久,《新周刊》的一篇《黄山归来不看岳 广西归来不吃粉》引起了不少广西人共鸣。文中提到,广西人的一天,从一碗米粉开始。至于这一碗粉是什么粉,视地域而定:桂林人吃卤菜粉,柳州人吃螺蛳粉,南宁人吃老友粉,玉林人吃生料粉或牛巴粉,北海人吃海鲜粉……文中所描述的,就是广西人吃粉的日常。

全区各地米粉各具特色,形成了别具一格的广西米粉文化。在首府南宁,街头各种米粉店林立,汇聚了全区米粉种类,在这里吃上一个月的米粉,或许都不会重样。无论是清晨的中山路,还是入夜的双孖井,飘香的米粉温暖着广西人的胃。

“一天不吃粉,就觉得这一天没吃饱。”土生土长的广西妹子韦可说。这也是很多广西人的感受,即便是去到外地,仍然惦记着这一碗从小吃到大的米粉。

广西人为这碗粉自豪的同时,也意识到,广西米粉美味无比,但知名度还未打开,能说出的品牌并不多,米粉产业还缺乏统一的规划。

现状:米粉企业小、散、弱

在自治区政协十二届一次会议上,致公党广西区委对广西米粉产业的升级给予了关注。委员认为,目前支撑米粉生产市场的多是家庭式小作坊,它们是米粉餐饮店的主要供货渠道。米粉企业“小”“散”“弱”,缺乏创新意识,创新能力不足,产业处于自发状态,规模小,布局散,集约化程度不高,科技含量少,经济效益低,核心竞争力不强。这些制约产业发展的瓶颈问题导致产业总量增长不大,增速不明显,发展质量不高。

广西有20多种特色米粉,但只有3个预包装米粉品牌,其中有影响力的只有一个品牌。品牌少、知名度不高,龙头企业不强;投入方式、生产经营模式固化,技术改造、市场开拓力度不够,成效不明显,产业结构不平衡,没有形成引领产业发展的“主引擎”,无力推动产业质量型增长、内涵式发展。此外,政策引领力度不够,产业升级难以持续,产业在培育发展新模式、新业态,推动一、二、三产业深度融合等方面亟须政策引领。

这些现状,制约着广西米粉做强做大,只有打破这种陈规,才能寻求米粉行业的发展。

建议:打造米粉品牌 启动“申遗”工作

如何将广西米粉做强做大?致公党广西区委建议,打造米粉品牌尤为关键。米粉作为一个有着广阔市场的产业,首先要加强统筹规划,从顶层设计出发,根据产业的发展阶段、优势领域、政策需求,科学编制《广西米粉产业发展规划》,制定行业标准,力求政策法规与行业标准统一,建立和完善政策支撑体系。各市根据自身特色,制定品牌培育计划, 打造“一市一品”特色米粉品牌工程。加大技术创新支持力度,拓展企业融资渠道,探索多途径促进米粉企业融资渠道多元化。

其次,加快市场培育,按照“多元化推动、产业化发展、特色化建设、规范化管理”的原则,从拉动产业发展的市场需求、规范市场和产业竞争秩序、创新商业模式、健全市场化机制等方面推动产业快速健康发展。

广东有“干炒牛河”,陕西有“肉夹馍”,这些美食都是响当当的招牌,也是当地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广西的米粉,“申遗”实力也不凡,委员建议,尽快启动广西米粉“申遗”工作。成立工作组,指导广西各地按照国务院《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申报评定暂行办法》中的评审标准,深挖、提炼、加工广西米粉历史文化资源,并提出切实可行的十年保护计划,精选有代表性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申报,争取列入自治区级、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提升广西米粉文化品质。

新闻推荐

广西电网覆冰线路得到及时处置 截至昨日17时未发生跳闸事件

本报南宁讯(记者/谭卓雯通讯员/毛雨贤)受新一轮强冷空气影响,广西全区出现大范围降温天气。截至1月26日17时,广西电网有11条110千伏及以上线路覆冰,主要分布在桂林、柳州、河池。据悉,南方电网广西公司...

广西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广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