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淀,我的2017
2017年转瞬即逝,回顾来路,忙忙碌碌,收获满满。
农事以年为周期,一年一种一收获。机关以年为单位,一年一考评。我在机关上班,工作按部就班,完成上级交给的任务。对于喜欢写作的人,能产出作品才是收获。
但在2017年,我的作品相当少了。相比之下,往年每天都有稿件投到报刊,每三天都有文章发表,也算是笔耕田地上的“高产”。关心我的朋友感到奇怪:“难道你封笔了吗?”写作是一条不归路,我那么痴迷写作,已经把写作当作一种生活方式,怎么能不写呢?初学写作的后生常说写稿头疼,我却说不写更头疼,作为写作爱好者,如果不写了说明有其他情况。更有退休的写作高手坦言:写稿在报刊上发表,证明自己还活着,还在幸福地生活。
真的,2017年我基本不写稿,偶尔有小散文发表,也是真实生活感悟的白描。以往到处跑新闻,现在新闻撞到笔头也不写了,因为工作岗位的变换,我已不再从事新闻工作了。
没有作品,谈何收获?是的,我有作品,而且是有质量的作品,只是这些作品不是发表在报刊上,而是发表在我的心里。
2017年,我有幸获得上级的两个专项项目资金近10万元,分别出版了一本散文集《情到深处》,一本教育文集《帮助孩子成才》,两本书公费出版,都是正规的全国统一书号,公开发行。写稿20多年,早就想出一本书,却苦于没有经费而搁浅了。多年夙愿一朝圆梦,今年得出两本书,难道收获还不大吗。
但让我感到收获更大的是,在写稿道路上歇一歇脚,回顾和总结得失,沉淀经验。这些年来,为了追求上稿率,我拼命的写作,数量是多了,但匆匆忙忙地赶路,从没有好好地回头看看,所写的文章只是原地踏步的重复,没有质的提高。
因为要出书,我回头去收集和整理发表过的稿件。我平时做一个表格,把所发表的文章做个目录,标明题目、刊物、时间等,还把发表在报纸上的做个剪贴本。从这两份材料,可以知道20多年来所有发表过的文章,我要做的是,按照目录,一篇一篇地找电子版。2010年以来的稿件,在电子报刊上都可以下载得到。有一些报刊没有数字资料,也可以从电子邮箱里搜索到已发送的文稿。最困难的是,大部分发表在杂志的文章,由于几次搬家,早已丢失。有部分发表在外地报纸的作品,报社没有给样刊,一直没有收集到。因此,出书的作品是2010年后所写的文稿。竟想不到,我能整理出4本书来。另外的一本新闻集、一本散文集,等待以后有机会再出版。
为了出书,我把所有发表过的文章重新阅读和筛选。从出书要求到用现在的眼光去审视,发现每篇都有许多不足之处,从中看到了自己的肤浅。文章千古事,我对一些文章做了修改,尽力去完善作品。这个过程,其实是一个自我学习、自我超越的过程。特别是通过各级领导、出版社专家提出意见后,我再一次思考,再一次修改,思想上得到一次次升华。样刊出来后,我一次又一次的校对,每次都发现一些错漏字,或标点符号格式不规范等问题,细心慢校,使我这个“大老粗”,得到一次次静养和净化,急躁而浮动的心慢慢平缓下来。
这一年来,我还静下心来认真阅读。以前是为了写作阅读,功利性强,看书满足一知半解。现在是为学习和享受而阅读,虽然不像在学校那样读名家名著的长篇大论,但是《人民日报》《光明日报》《中国教育报》《广西日报》《右江日报》每天必读,欣赏到高水平的美文精品。我还从电子报上倒回去,把每个报纸的副刊都阅读,直至数字报截止的一份报纸。每天晚上,我一边读电子报,一边听音乐,真是无比的享受。
在旧稿中总结提炼经验,在新阅读中得到写作启示,为今后写作养精蓄锐。
新闻推荐
江佩珍董事长上台领奖。12月20日,以“创势与共进”为主题的2017(第十二届)品牌年度人物峰会在海南省海口市隆重召开。来自全国各行各业的企业家、行业精英、协会代表、主流媒体约1500人参加峰会开幕...
广西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广西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