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广西> 广西新闻> 正文

广西摸清古籍文化遗产家底 150部藏于“深闺”的古籍有望展出

南宁晚报 2017-12-14 06:02 大字

卷轶浩繁的古籍记载着历史久远的文化精髓,摸清家底将让古籍得到精准保护。昨日,记者从2017年度广西保护工作会议上了解到,在经历了10年的普查后,广西已经摸清了古籍文化遗产家底。截至今年12月,全区45个收藏单位累计完成27000多条古籍普查登记数据的著录,并完成了50%以上的数据审校工作。

普查登记让古籍有了“身份证”

2007年,我国开始实施中华古籍保护计划,其中最重要的内容就是古籍普查登记。目前,广西已全面完成了收藏单位的古籍普查登记工作,截至今年12月,全区45个收藏单位累计完成27000多条普查登记数据的著录。通过广西古籍普查平台,已经能够便捷地检索到15000多部古籍数据,古籍普查登记编号让每一部珍贵的古籍拥有了专属的“身份证”。

广西首部正式出版的古籍普查登记成果——《广西壮族自治区图书馆古籍普查登记目录》于昨日举行首发式,登记目录首次对自治区图书馆馆藏的古籍进行了系统、全面的揭示,特别是王鹏运、龙启瑞、陈宏谋等一大批明清时期祖籍或客籍广西的人士著述和广西地方史典籍,对研究广西各个时期藏书、刻书情况乃至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150部古籍有望走出“深闺”

通过10年的普查,广西摸清了古籍文化遗产家底,基本建立了古籍分级保护机制。目前,全区共有73部古籍入选国家珍贵古籍名录,372部古籍入选广西珍贵古籍名录。

古籍保护的意义在于持续地研究和利用,让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活起来。自治区古籍保护中心主任韦江表示,目前27000多条普查登记数据已经完成了50%以上的数据审校工作,明年将推进分省卷的编纂工作,以及少数民族古籍普查,特别是古壮字的普查工作。

此外,明年是自治区古籍保护中心成立十周年,保护中心计划开展“我与广西古籍保护”的主题征文活动,开办古籍修复培训班等系列宣传推广活动,尤其是向国家保护中心争取了明年举办“册府千年——广西壮族自治区国家珍贵古籍特展”。“册府千年”系列古籍展已陆续在四川、广东、湖北、湖南等众多省份展出,明年在广西举办的特展计划集中展示广西全部入选国家珍贵古籍名录的古籍,以及部分入选自治区珍贵古籍名录的古籍,届时将有150部藏于“深闺”的古籍与广大读者见面。

新闻推荐

中国第一位交响乐女指挥家执棒广西交响乐团 郑小瑛邕城奏响 2018新年交响音乐会

2018新年交响音乐会海报广西歌舞剧院供图吴纯郑小瑛南国早报记者刘豫2018年的脚步悄然临近,不知你是否想过要以什么样方式来迎接新一年的到来。或许,可以和亲朋好友一起,相约去广西音乐厅听一场精彩...

广西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广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