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堡茶曾以‘陈茶\’之名出口香港”
讲述人:林圣光(63岁,原香港德信行茶叶经果部工作人员,现居香港)
香港德信行成立于1946年,当时是中国为了在香港采购国外物资和联络海外关系而设立的,后来隶属于华润集团有限公司。华润集团当时负责中国内地对香港的物资出口,以及部分通过香港中转到海外的物资出口。
我是上海人,但在香港出生。由于家庭背景的原因,我于1971年中学毕业后就进入香港德信行工作,那时德信行有100多名员工。初时,我在德信行的土产组,负责大宗土产类商品出口香港的代理业务,因经手的土产品种里有烟叶、桂皮、松香等广西土特产,所以我对广西比较了解。
1974年,土产组的主任叫我去茶叶组顶替刚调走的一个同事的工作,后来见我熟悉业务,干脆就把我调去了茶叶组。当时,中国内地茶叶出口到香港的全部代理业务都由德信行茶叶组负责,但组里的工作人员只有我和另一个来自广东的干部袁启明。直到1977年左右,茶叶经果部成立后,工作人员人数才增至6个,除了茶叶,经果(指经济类果品)出口也归我们负责。
20世纪70年代,香港的生活条件还比较艰苦。1974年的时候,上环连街灯都还没有,那时市面上也没有太多讲究。香港茶楼把所有黑茶统称为普洱,白茶则统称为寿眉,到茶楼喝茶基本上只能点这两种茶,六堡茶也被归入普洱。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香港市场上销售的广西六堡茶很多是“熟六堡”(指采用传统蒸压技术制作的精制六堡茶)。经销商往往将这种六堡茶当作普洱茶销往茶楼,茶楼购进后将六堡茶拆碎拼进普洱茶里,有的茶楼甚至直接将它当作普洱茶来用。
当时,这些“熟六堡”使用大竹箩包装,出口到香港后已经结成一大块,经销商要将它敲碎再出售,既费时,又费力,这难免会影响六堡茶的销量。梧州土产公司的负责人谢林泉知道后,决定推出散茶(指使用冷发酵技术制作的精制六堡茶)。当时六堡茶(指采用传统蒸压技术制作的精制六堡茶)的特征是压笠结块,普洱茶的特征是散茶,而广东茶叶公司和云南茶叶公司专营普洱茶出口,于是坚决反对梧州生产散茶。为此,谢林泉灵机一动,将出口香港的散茶改名为“陈茶”。1977年前后,散茶以“陈茶”的名称正式出口香港。随后,梧州六堡茶的出口量就加大了,香港好几家茶行和茶楼都经销“陈茶”。
此外,香港本地也有一些茶商采购青毛茶后自行加工踩压六堡茶和普洱茶。青毛茶的原料有分类讲究,来自广西的叫“桂青”,来自广东的叫“粤青”,来自云南的叫“云青”。茶商们一般使用“桂青”制作六堡茶,使用“云青”或“粤青”制作普洱茶。梧州土产公司除了出口“六堡茶”(指采用传统蒸压技术制作的精制六堡茶)和“陈茶”外,还出口“桂青”,这种青毛茶我们称之为“青六堡”。青毛茶属于大宗原料,“头盘”的进口量和价格都由德信行总控。当时青毛茶的价格是360元(港币,下同)一吨,六堡茶的价格是500元一吨。“头盘”出货收款后,全部按照定价把货款汇给德信行,德信行再退11%的佣金给“头盘”。进口经销青红毛茶的“头盘”有“元亨”“协丰行”“东荣”这三家,“永生祥”则专营“六堡茶”(指采用传统蒸压技术制作的精制六堡茶),还有几家“头盘”经销“陈茶”。其他的“头盘”里面,“广信”“祺栈”经销寿眉,“林品珍”经销乌龙。
虽然茶叶经销是一门生意,但当中也有很多讲究。德信行除了有经贸任务,还有“统战”任务,如果把价格定得太高,“头盘”因固定提取11%的佣金,不会有什么损失,但 “二盘”的利益则会受到损害,他们会“扭计”,搞些小动作。所以,我们在负责茶叶出口代理的时候,要不断通过调整定价和供应量来平衡茶商们的关系,保持市场稳定。
在计划经济时期,内地出口的六堡茶和青毛茶供应量有限,怎么分配都难以满足市场需求,加上一些加工制作六堡茶的茶商想赚取更高的利润,会通过海外关系自行从越南、缅甸、泰国、印尼等国家进口茶青原料。为了维护内地出口企业的利益,德信行有时会和那些供应国外青毛茶的商家打“价格战”。我们平时很关注市场动态,发现情况后,就会派人打听那些国外青毛茶的到港成交价,然后等他们的货即将运到香港时,突然大幅调低国内青毛茶的供港售价,使对方失去价格优势。其他茶商购得便宜茶叶,一下子就拉低市场价格。那些进口外国青毛茶的客商,买进的茶叶成了高价货,如果再进行加工的话成本更高,茶还怎么卖得出去?当然,我们也要讲究“既斗争又团结”的原则,不能每次都赶尽杀绝。对于一些要团结的茶商,我们会在他们订货装船前,通过各种渠道故意向他们透露一点风声,让他们知难而退,这样才能“斗而不破”。据我所知,“源茂兴记”至今仍存有两箩陈年六堡茶,以前这个茶庄卖的六堡茶很多都是从“联兴隆”和“长洲福华”(两家都是香港茶商)入货,其中“长洲福华”的制茶原料就以国外茶青为主,有“泰国青”“西贡青”“印尼青”等等。从20世纪五六十年代起,“长洲福华”一直加工制作大叶茶,所以“长洲福华”和德信行一直以来既是对手又是朋友。
经过加工的“青六堡”主要出口到马来西亚,那边的茶商大多将茶买回去给矿工饮用。这些加工后出口到马来西亚的“青六堡”,也是在香港中转运出去的。不过,出口到东南亚的六堡茶不需由德信行代理,而是由香港外运公司负责。以前,新加坡的华侨为了便于和国内的亲友联系成立了厦门信局,同时也从事两地的贸易。厦门信局通过中华总商会在中国内地订购六堡茶后,由香港外运公司负责经香港运出去。每年广交会举行时,外运公司的华侨代表途经香港,一定会与德信行打招呼。另外,香港当地也有几家茶商向东南亚经销六堡茶。
20世纪60年代左右,包括“桂青”在内,每年经德信行出口到香港的六堡茶约有100吨。20世纪70年代,出口到香港的广西“陈茶”和“六堡茶”数量大幅增长,每年约有1000吨。当时,在港销售的“六堡茶”是分级的,“六堡茶”分为六个等级,“陈茶”和普洱一样,分为五个等级。六堡茶在香港的售价一直很便宜,所以适合茶楼消费。20世纪80年代的时候,一级的广西“陈茶”每公斤定价13元至13.5元,每差一级,定价相差0.5元左右。
以前,从梧州外贸口岸出口到香港的六堡茶一定是经水路用船运来的,在西环的三角码头上岸,这些码头如今已不复存在。20世纪70年代至80年代,从梧州运茶到香港的都是机动船,属于散货船。不过,这些船不会只装茶叶,而是混装其他货品。
六堡茶在香港的销售高峰是在20世纪80年代,每年都有过千吨销量。这因为当时香港的经济大环境好,人人都“鱼刺捞饭”,市面上开了很多茶楼酒楼,用茶量很大。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六堡茶销量就逐渐走下坡路。之后,中茶公司香港分公司取代了德信行,直接出口六堡茶到香港。随着国内商品出口政策环境的改变,德信行于1991年结束了国内在香港的茶叶进口代理业务。1993年,德信行结束了特定时期的历史任务,我也离开了德信行,进入利安茶行工作。现在,香港德信行在华润集团只剩下一块商业注册登记的牌子,早已无人留守。
另外,讲到“发水茶”(指冷水发酵技术制作的茶叶),最先应该是广东和香港的茶商试制的。现在还有种说法,20世纪90年代后期,香港有茶商从越南购进茶叶,回港将其加工成六堡茶或普洱茶再销售。不过,我认为这是不可能实现的,因为那时香港的场地租金和人力成本都很高,这样的加工方式不可行。或许会有茶商从广东四会采购茶青原料,并在四会加工,因为那里有这样的加工条件。
新闻推荐
本报讯(记者冯晓华通讯员刘巍)11月22日,记者从航空部门获悉,南航计划2018年在广西招收公费委培飞行学员共计60名,其中理科53人,文科7人(实际计划以下达招生数为准),委培院校分别为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和中...
广西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广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