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广西> 广西新闻> 正文

公示资助要合规有爱有温度

广西日报 2017-11-24 08:14 大字

一事一议

边 车

据报道,近日,教育部全国学生资助管理中心向全体学生资助工作者发出预警,要求保护学生个人信息和隐私,让资助工作“更合规、更有爱、更有温度”。

将资助学生的信息公开,本意是为了追求公平和公正,利于社会公众监督。但由于没有注意到资助对象个人信息和隐私的保护,就可能导致“好心办坏事”。

公示个人敏感信息和个人隐私,既违法也易遗留祸害。近日,湖南、湖北、浙江、福建、江苏等省多所高校的官网被曝泄露学生隐私信息,包括身份证号码、银行卡号等。这样的信息披露显然违背了《民法总则》规定:自然人享有名誉权、肖像权、隐私权等人格权利;自然人的个人信息受法律保护,不得非法买卖、提供或者公开他人个人信息。而且,个人信息和隐私的不当披露,也容易让不良分子获取可乘之机。

未征得当事人同意公开披露学生个人信息和隐私,可能会严重伤害学生人格尊严。今年8月25日,广西一家市级媒体刊登该市教育基金会2017年资助家庭经济困难大学新生名单公告,1005名公开受资助学生的姓名、性别、民族、录取院校、家庭住址,以及备注里说明其序号所代表的毕业中学都一清二楚。个人资料被如此毫无保留地公布,让他们如同“裸奔”,对受资助新生的大学生活的影响、对学生人格尊严和人格权的伤害,可想而知。

11月22日《南国早报》刊登的广西社科院2017年我区公众社会心态调查报告显示,公众安全感最低的是个人信息及隐私安全。这一民意,应引起政府和高校等有关方面的重视。无论是宪法还是民法通则、侵权责任法和民法总则,都强调保护个人信息,保护人格尊严,保护人格权,刑法还专门规定了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对公权力信息公开知情权和对公民个人信息隐私权的保护,都属于公民的信息权利范畴,其公开和保护的主体、方式、内容等,都应该以法律法规来加以规范和限制。

党的十九大报告强调将人格权与人身权、财产权并列加以保护,而人格权的核心是人格尊严。要让资助工作“更合规、更有爱、更有温度”,避免个人信息和隐私反复“裸奔”,就应将心比心,彰显人文关怀,把对公民的权利保护放在至高地位。

新闻推荐

全国律协通报3起维权案件:涉会见权、阅卷权以及人身权保障

以证件无法看出A证B证还是C证为由拒绝律师会见嫌疑人、律师休庭期间遭遇旁听人员殴打、法院拒绝律师复制庭审笔录和录音录像。11月23日,全国律协副会长、新闻发言人蒋敏通报了上述3起维权案件,涉及...

广西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广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