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首例黑叶猴 野化放归大明山 5只人工繁育的濒危物种黑叶猴回归大自然, 标志着我国黑叶猴保护进入新阶段
此次放归的5只黑叶猴为1个家庭单元:1雄3雌1幼新华社发
本报讯( 记者 凌剑伊)“出来吧,你们回家了!”昨日,在大明山自然保护区上山公路19公里的密林深处,5只通体黑色、头顶冠毛直立、仅颊部和尾尖毛色呈白色的石山精灵——黑叶猴,正在笼舍里好奇地看着扛着长枪短炮的“客人”。在这里,“客人”们见证了人工繁育的黑叶猴首次回归大自然,这属于全球首例。
上午11时10分左右,饲养员打开了笼舍的门。“走了,走了,回家吧。”饲养员轻轻拍打着笼门,招呼他们的老朋友们——黑叶猴。起初,5只黑叶猴不肯离去,歪着脑袋不舍地看着饲养员。当饲养员将所有的笼舍门打开时,1只胆大的公猴确认毫无危险之后,迅速爬到笼子顶部,三两下就轻松跃至树上。
令人惊奇的是,这只公猴并未马上离开,而是静静待在树梢上等待其他“家人”。大约过了5分钟,确定公猴身处的环境是安全的,2只母猴带着1只小猴子,也迅速离开了笼子。而最后1只黑叶猴也许是胆小谨慎,几次三番离开了笼子,但又警惕地退回了“安全区域”,任凭饲养员如何招呼,都不敢越“雷池”半步,而是在笼子里上蹿下跳。又过了约10分钟,在其他同伴的“鼓励”下,11时20分左右,这只黑叶猴终于离开了笼子,一家子很快消失在密林深处。
据介绍,此次放归的5只黑叶猴为1个家庭单元:1雄3雌1幼,来自梧州黑叶猴珍稀动物繁殖中心。黑叶猴是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被列为“濒危”等级,野外种群稀少,面临绝灭风险。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在广西仍有数千只,分布于广西的西部和西南部,到现在退缩为14个斑块状地区,数量仅存300多只,且10多年一直在低位徘徊。
自2012年开始,广西开展种群选定、大明山黑叶猴本底调查、黑叶猴野外适应性训练、放归地点确定等准备工作。经过共同努力,黑叶猴野化放归活动取得了阶段性成果。这次放归黑叶猴正是种群调配的一种特殊的科学试验方式,希望通过人工手段,帮助野外种群之间重新构建联系,为广西黑叶猴种群稳定、繁衍生息及小种群保护工程奠定坚实的基础。
据悉,这是世界上首例放归自然的人工繁育黑叶猴,也是我国第一次放归自然的人工繁育灵长类动物。此举标志着我国灵长类野生动物科学研究、人工繁育和野化放归工作又一个新的里程碑,也标志着我国黑叶猴保护进入了以人工繁育种群反哺野外种群的新阶段。
新闻推荐
广西壮族自治区绩效考评 领导小组办公室关于开展 2017年度机关绩效考评 社会评价的公告
为了解社会公众对各市、自治区直属机关完成年度任务、履行职责情况的满意度,自治区绩效考评领导小组办公室委托自治区社情民意调查机构,于2017年10月至2018年1月,通过电话访问、问卷评议、网上评议...
广西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广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