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靠科技创新补齐生态环境短板 ——访十九大代表、广西大学教授王双飞
本报特派记者 袁 琳
“作为一名科技工作者,我对中国过去五年所取得的科技成就倍感振奋,对十九大报告规划的未来充满期待。”10月22日,十九大代表、广西大学技术成果转化研究院院长王双飞教授做客十九大广西日报、“广西云”北京直播间时表示,解决环境短板问题,必须依靠科技创新。
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创新”是一个重要关键词。王双飞带领的科研团队经过10年的不断努力,终于成功地实现生物智能的高效回收、再生水的有效回用、污染物的超低排放,该技术也凭借着工艺先进、清洁环保、质优价廉等优势打破了国外在这一领域近30年的垄断。
“广西山清水秀生态美,空气优良率全国领先。保护好、利用好、开发好生态优势,是关系我区长远发展的一件大事。”王双飞说,但广西的生态环境仍有短板,比如城市内河治理、农村污染治理等,这些突出环境问题的解决,还是得依靠环境科技创新。目前广西的科研团队在水污染防治、土壤修复、城市黑臭水体、内河治理等方面取得了一系列的成果,“广西环保科技创新方面已有一定基础,下一步大力促进成果转化,将会有力推进全区绿色发展。”
“过去五年,从国家到地方都相继出台了鼓励和激发企业创新的系统政策措施,比如广西开始构建科技计划项目申报常态制、设立50亿元的创新驱动发展专项基金等。”王双飞建议,要充分发挥政府引导作用,以财税、价格等政策工具,分担创新风险,并吸引各类社会资本支持创新。同时政府应帮助企业拓展创新合作渠道,与科研院校联合起来,推动产学研合作,让创新成果不断涌现。
新闻推荐
本报南宁讯(记者/梁莹)10月21日,由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学科牵头、84家区内外医疗机构共同加盟的广西呼吸专科联盟在南宁成立。当前,专科联盟以其深入、专业化的特点,更好地解决专科...
广西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广西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