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安二十四桥今安在?
□夏孟珏
广安老城西依翠屏山,东临滔滔渠江。城区渠江沿岸有多条河溪:原城墙以内,有北仓沟;城外,南有象皮沟(今人也称橡皮沟)、文庙沟、化龙沟、崇圣祠沟等等,西南有西溪河;北有洗脚溪、丰家河、邓家湾河等等。为了方便交通,这些河溪之上,自古以来就陆续建有桥梁。老城内外总计有桥24座,多是石拱桥,也有少数石礅石梁桥。上世纪八十年代以后,因旧城改造、城北片区开发和滨江大道的建设,除西溪河以外,老城区所有溪沟的排水功能都被埋下的涵管取代,沟壑推平,其桥梁也被拆除或掩埋。让我们捡拾起过往的记忆,重数这些老桥,感受广安乡土文化。
城墙之内和紧靠城墙的6座桥
彩虹桥(双桥) 位于老城小北门下,即北仓路最西端,现萃屏公园大门外,广安市中医院大门前。建于明代,史载它原是双桥,但我们从小看见的就只剩下一座桥了,系较小的单孔石拱桥。因桥建在城门下流入城内的北仓沟溪流之上,桥洞内装有竖石条砌的栅栏,水能流过而人却不能通过。民国《广安县志·关津志》载:“彩虹桥,城北紫金山下,二桥相距不数武,明讲官南充黄辉书名,取李诗‘双桥落彩虹’之意。”黄辉,字慎轩,明万历皇帝长子(即后来在位一个多月的光宗皇帝)的老师,系广安历史名人、明朝户部尚书王德完的好友。其时,王德完因维护国本,上《恭请笃厚中宫疏》,惹恼了明神宗朱翊钧,被捕入狱,险丢性命,后受杖责,削职为民,回到广安。黄辉专程来广安看望,显然他是应王德完之请,为该桥书名。此处为翠屏山山麓,有两条小溪在此交汇,合成北仓沟的溪流。溪流北面即紫金山,王德完的住宅就在山坡上(后来改建成涵虚园)。当时溪流上还有一座类似的桥,所以才取唐代大诗人李白的《秋登宣城谢脁北楼》中“两水夹明镜,双桥落彩虹”之诗意为桥命名。
紫金桥 位于城墙内的紫金山上,即现涵虚园旁边的古银杏树附近。紫金山顶原有玉皇观,按道教的说法是玉皇大帝驾临人间的行宫,玉皇观门前下面不远的紫金桥即接驾的接引桥。史载该桥建于明万历年间,已被毁多年,现在的人都没看见过。紫金山上并无溪沟,推测它是一座桥下无水的景观桥。目前已发现该桥的一块残碑,旧志记载,碑文内容和书写均出自明户部尚书王德完。
暗桥 在老城内的北仓沟上,原位于北街、小东街、北仓路、横街交汇口,即现人民路(俗称政府大道)的北街口和小东街口之间。建于宋代,系单孔石拱桥。桥两边的河沟上都架空建有木结构房屋,这里的街道就与其他地方无异,走到这里,一点看不出正走在横跨深深河沟的桥梁之上,“暗桥”这个名称即由此而来。当年,这一片是广安老城最热闹的地方,店铺林立,人气极旺。
水洞子桥 也在北仓沟上,位于暗桥下游的城墙之下,临近渠江,即现在人民路靠滨江大道的位置。不知何时所建,系单孔石拱桥,长约20米,宽七八米,下面是六七米深的河沟。这桥连接原城墙下的环城东路,通行汽车。上世纪五十年代汽车极少,一整天也难得过几辆,这里虽是交通要道,却被作为了蔬菜市场,每天早上和上午,卖菜的农民和各种摊贩云集,买菜的人熙熙攘攘,热闹非凡。
私娃子池桥 位于新南街出新南门往左边的城墙之下,即现在的南新街(原叫环城南街)中段。桥不大,系单孔石拱桥,建造时间无考。“私娃子”是本地人对私生子的俗称,这里是否是因有人抛弃私生子而得名,不得而知。也有人说,清代和民国时广安的刑场在这下面渠江边的猪市河坝,行刑时死囚从监狱提出,便从这里直达江边刑场。过这座桥时,死囚一般都已魂飞魄散全身瘫软,大多靠兵丁架着拖行,所以也有人称这座桥叫“落魂桥”。
南门外各条小溪沟上的7座桥
环城桥 位于新南门城门外近百米,横跨于汇合了文庙沟溪流的象皮沟上,即现在新南门的转盘接近新平街口之下。建于宋代,系单孔石拱桥。没有公路时,该桥是广安城南面的唯一通道,连接老街(现已拆建),向上接古老的南驿道。上世纪三十年代初,修筑公路通过其上,在老街口左边连通新平街,往南园、平桥。这座桥两边的河沟上都建有房屋,人行其上也看不出下面有桥,实际上也是一座“暗桥”。
象皮沟桥 位于环城桥上游三四十米的象皮沟上,即现在出新南门往高岩即将上坡处。系1927年川军罗泽洲部驻防广安时,修筑广岳公路(广安至岳池)时所建的单孔石拱桥,长约14米,宽约7米。上世纪五十年代初,在往高岩方向上坡约60米处的左边,建起了广安最早的汽车站,这一段路就被称为车站街,因此,也有人把这座桥叫做车站街桥。
老化龙桥和新化龙桥 均位于新南门外新平街接近南园处的化龙沟上,桥以沟名。且都是单孔石拱桥,两桥相距十几米。老化龙桥靠里,建于清代,连通往平桥、官盛方向的石板大路。桥体较小,仅五六米长,约两米宽;位置较低,渠江涨水即被淹。新化龙桥靠外,是1931年县城商民集资修筑新南门通往平桥的公路时所建。长约20米,宽近10米;位置较高,不易被水淹。
南园桥 位于新平街过了南园的原河街口上,即现在滨江大道南段南园(兴国寺)至思源广场下的观景平台之间。系单孔石拱桥,建于新化龙桥同期,桥长约20米,宽7米多。早先这里有一条溪沟,修公路时建起了该桥。
崇圣祠桥 位于原河街中段,即现在滨江大道南段观景平台与广安中学之间。原来这里也有一条溪沟,也是1931年修公路时建了单孔石拱桥,桥长10余米,宽近七八米。过了桥右边的半坡上有崇圣祠,由此而得名。
链子桥 位于原河街中段靠东南,即现在滨江大道南段广安中学校门内偏左处,系1931年修公路时所建。现在看起来广安中学整个校园内较为平坦,其实原先这一片区域是几条山沟,汇聚到靠近现在校门的地方已是一条又大又深的沟壑。因此这座桥规模较大,系三孔石拱桥,长有30多米,宽七八米,高近10米。原桥的护栏有铁链,由此而得名。
北门外各条小溪沟上的7座桥
洗脚溪桥 洗脚溪是老城北门外紫金山麓的一条溪流,早年间一般民众多穿草鞋或打赤脚,从北面进城的人往往要在桥下的溪流里洗洗脚,再进北门,所以人们称其为“洗脚溪”。洗脚溪桥的位置在现北门外建华路接近洗脚溪公交站处,建造时间无考。这座平板石梁桥横跨洗脚溪上,连通北门出来的石板大路,上九石坎、谏议坡,接古老的北驿道。桥并不高大,只七八米长,不到两米宽,一米多高,可在未修公路,未建一道桥、二道桥时,它却是进出广安北门的唯一通道。
麻柳湾桥 位于老城东北边城墙之外,横跨洗脚溪汇入渠江的交汇口上,桥北面上坡即原城北公共体育场的后门。现在的位置在麻柳湾市场内靠滨江路处。建于清代,是长方形石条搁成的单孔平板石梁桥,桥长近6米、宽2米。上世纪三十年代以前,还没有公路,城北面渠江沿岸只有三四尺宽的石板大路,这座桥是这个方向进出城的重要通道。城北面的公路建成后,石板大路毁弃,这座桥就只成了东门外至城北体育场的通道。
青龙嘴桥 青龙嘴是一座近十米高的石岩,耸立于老城城墙东北面的渠江边,岩下水深流急。现在的位置在建设路与滨江大道交接处均悦大酒店门前。这里有一条溪流汇入渠江,这条溪流汇集了上游好几条溪沟,其中包括北辰湖原溪沟。这座桥就在接近渠江的溪口处,与麻柳湾桥一样,也是长方形石条搁成的通行石板大路的石礅石梁桥,不过比麻柳湾桥大些高些,有两孔。估计也是建于清代或以前。上世纪二十年代末城北面修了公路以后,这座桥的交通功能即完全丧失。
一道桥 位于北门外,现渠江北路起点处,其下的溪沟即洗脚溪,往下即麻柳湾。系三孔石拱桥,长约40米,宽约7米,高约8米。初为1928年川军罗泽洲部驻防广安时修筑广渠公路(广安至渠县)所建石礅木面桥,1937年改建为永久性石拱桥。
二道桥 位于北门外,现渠江北路与建设路交汇处,桥下溪沟的上游后来筑坝建了北辰湖。该桥系规模较大的三孔石拱桥,长约70米,宽约7米,高约9米。建筑情况与一道桥相同。由于该桥与一道桥原先都是石礅木面桥,以致改建成石拱桥多年以后还被老百姓称为“一道木桥”“二道木桥”。
新福寿桥 位于北门外老地名金家花园处,即现渠江北路中段接近四九滩电站大门处。系单孔石拱桥,长约40米,宽约7米,高约8米。建筑情况与一道桥相同。
老福寿桥 位置离新福寿桥不远,偏外靠渠江。系清咸丰二年(1852年)知州程祖润组织修建,为二孔石梁平桥,长约8米,宽约2米,高约3米。连通原城北的石板大路,其路左边原立有石碑。这座桥与麻柳湾桥、青龙嘴桥一样,均为石礅石梁平板桥,每孔桥面都是两块巨大石条并排搁成,每块长约两三米,宽近一米,厚约四五十厘米。在没有现代起重设备的情况下,这些每块重达几十吨的巨石,开采、搬运、搁上桥墩实属不易。这座桥与新福寿桥多被当地百姓讹称其为新老“浮水桥”。
西溪河上的4座桥
平桥 又名平滩桥,得名缘于桥下游的河滩叫做平滩口。广安区将其定为区级保护文物,立碑为“志喜桥”。位于原河街末尾,横跨于水流湍急的西溪河上,距离新南门约4里。它是一座堪称雄伟的五孔石拱桥,长约70米,宽近7米,高约10米。原桥面两侧石栏上有古戏文内容的精美浮雕,石栏两端各有石狮一对,现均已毁。史料记载,此处下游不远早先也有桥,是一座平板石梁桥。现在的平桥建于清道光年间(1823年),原只是县城往白塔、官盛方向的石板大路上的一座老桥。但它十分坚固,1931年县城商民集资建成新南门至此的公路,1954年广安人民政府投资建成平桥至白塔的公路,它就成了可供载重汽车行驶的公路桥。几年前其下游滨江大道上的西溪峡大桥建成通车,平桥公路交通的功能就基本不复存在。值得一提的是,平桥西头有一座青石牌坊——蒋陈氏节孝坊,建于清道光十一年(1831年),造型庄重壮美,其上运用圆雕、透雕、浮雕等多种石雕技法呈现的人物、动物、花草、文字精美绝伦。可惜“文革”中被砸了个千疮百孔,牌坊上的石雕严重毁坏。
中桥 又名致中桥。位于平桥上游的西溪河上,离老城约4里,即现城南金安大道的西溪桥下游约40米处。也是五孔石拱桥,规模比平桥稍小。早先它连接的石板大路,是从老城新南门出发,经老街向东南到此,过桥后即接通天广道。天广道是一条民间石板古道,从华蓥山上的天池场经甘溪场(今华蓥市永兴镇)过落鸿渡,再经官盛到此桥东,沿西溪河到五福桥东,上枣山抵广门堡。早年间广安老城所用华蓥山出产的竹木、石灰等货物多从此路经中桥进城。史载此桥未建时,原在下面不远处建有原来的中桥,清同治年间被大水冲毁。现在的中桥建于清同治九年(1870年),系监生龙光宗捐资所建,至此更名为致中桥。不过,老百姓一般还是习惯称它为中桥。上世纪六十年代至广安建地区时,县城到前进公社、朝阳公社(现方坪乡)的乡村公路即从桥上通过。广安设地区后,中桥的上游建了宽阔的新桥,它的交通功能就完全不复存在,成了纯粹的景观桥。
一些史料记载西溪河上有一座“至喜桥”,但究竟是平桥还是中桥,现众说不一,未成定论,有待进一步考证。
五福桥 位于中桥上游,兔儿山下,离老城约5里,现今所在位置即横跨西溪河五福西路上。也是五孔石拱桥,其规模原与平桥相当,上世纪九十年代城南新区兴建时有所扩宽。最早这里的桥是石台木面桥,所以人称板桥,史载曾多次被毁。清嘉庆十一年(1806年)改建成石拱桥,知州钱国瑞改名为五福桥。早先,五福桥处于广安重要的通衢要道南驿道上,向南往罗渡、合川、重庆方向。广安人外出,往重庆方向的人最多,所以这座桥来往行人众多,络绎不绝。南驿道在桥南头与天广道相交,更增添了这座桥的人气。所以当年五福桥两端街房较多,商铺林立,较为热闹。上世纪二十年代末,川军罗泽洲部驻防广安时修筑广岳公路,利用该桥,从此,五福桥成为公路桥,至今都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交通作用。近年,为了解决车辆太多交通繁忙的问题,靠近五福桥的上下新建公路桥和人行桥,今年春节前刚竣工。现在,老桥、新桥通行能力大增,车辆行人畅通无阻。
西溪桥 位于现在市民广场西北端的西溪河上。为多石墩石板平桥,有两米来宽。它是广安城区最长的石梁平板桥,长50多米,在河面上还拐了两道弯,呈“乙”字形。原来的老桥在清代即已建成。上世纪五十年代末,因西溪河下游五福桥往上几十米处建起了拦河坝,水位上升,桥面被淹,通行困难,政府采用民办公助的办法在老桥上置墩建成高出水面约一米的新桥,从此通行无阻。西溪桥原是广安西驿道上最主要的一座桥。西驿道是广安到岳池、顺庆(南充)、成都方向的要道,系五尺宽的石板大路,从老城内经州坡出西门上百花山到此桥,过桥后即可上枣山堡、广门堡,往岳池、南充方向。因这条古道上行人众多,早年间西溪桥两岸一带建有很多房屋,开了些商铺,形成小街。桥东河岸上(现市民广场北部)原有一所十来个班的学校,先是红旗公社小学,后为广福乡初中,常闻书声琅琅。现在这些都已全部拆除改造,这里已成了市民广场的一部分。而今我们能看到的,西溪河上新建的E号桥下游几十米处,西溪桥的残桥还横卧水面,似乎在向人们诉说着过往。
时光可以把一切藏进历史,变成过往,甚至化为尘埃。如今,除西溪河上的三座石拱桥加西溪桥残桥外,城区的其他老桥都已湮灭于历史长河,再也看不见了。城市建设飞速发展,面对赏心悦目的新的城市景观,这些老桥当年的情景,却有时会浮现在年岁稍大的老广安人的眼前,挥之不去。
新闻推荐
本报讯(岳池记者站何苗记者刘婧)3月9日,市领导、西溪河市级河长洪丽、钟静带领西溪河市级警长、检察长到西溪河岳池段联合巡...
岳池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岳池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