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广安日报 2021-03-17 03:25 大字

(上接3月10日第6版)

1952年10月,岳池县政府召开全县工作会议,表彰杨甲银互助组在互助合作中取得的成绩,奖给犁头一架;11月,《川北日报》头版报道了杨甲银互助组的先进事迹。是年,岳池县新发展7717个互助组,单水稻增产的有4227个互助组,其中增产三成以上的455个,增产二成以上的1398个,其余皆增产一成以上,有效地防止了贫富两极分化;全县评出34个增产互助组和149名增产模范,出席南充专署农业增产表彰大会,岳池古大顺、黄元贵、何淑万、潘文榜、肖联美、徐海生、蒋秀清、蒋明堂等8个互助组被评为南充专区模范互助组,其中蒋明堂互助组为特等模范互助组,获奖耕牛1头。随后,岳池县召开农业增产表彰大会,蒋秀清、赵成善、左朝发3个互助组分别获县委、县政府奖水牛1头。1952年,岳池县互助组发展到12593个,其中常年性互助组4366个,占34.7%;临时性互助组8227个,占65.3%,参加农户91349户,占总农户的62.3%;肖昌佐、赵成喜、蒋秀清、罗大荣、刁树清等互助组被评为省爱国增产模范互助组,省政府分别奖给步犁1台。对互助组的激励措施有效地推进了农业互助合作步伐,不少季节互助组发展为常年互助组,互助组共同制订生产计划和管理制度,学习农业新技术和科学知识。

武胜、广安、邻水3县也根据县情实际组织起互助组。1951年4月,武胜县陈迪民、刘兴海将本村的21户农民组成陈迪民互助组,由于抓住了季节,提高了农活质量,秋收时陈迪民互助组家家增产,户户丰收。但因未建立管理制度,不实行等价互利,秋收结束时就自动解散了。后武胜县吸取经验,继续发展互助组,1953年1月统计,全县互助组发展到4462个,入组农民40683户,占农业户数的43.5%,人口达171780人,占农业人口的40%。1952年4月初,广安县保安乡农民共产党员谭克兴(女)和邻近几户缺少耕牛、农具、劳动力的农民带头组成第一个互助组。至12月,全县互助组发展到19418个,常年性3754个,季节性9542个,临时性6122个,参加的有65569户262276人,占农民总数的32%。1952年12月,邻水县有互助组11052个,共有53375户158734人,占农业人口的33%。

组织互助组是对农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第一步,互助组的成立,对于优化劳力组合,提高生产技术水平,调动农民的劳动积极性,增加粮食产量,改善人民生活条件,创造了有利条件。特别是互助组在春季抗旱、夏收夏种和开展爱国“丰产创模”等运动中,起了很好的增产示范作用。

(二)建立初级农业合作社

组建初级农业生产合作社(简称建社)是对农业社会主义改造的第二步。1952年起,各县组织开展大生产运动,推动了农业合作社的发展。各地坚持自愿,不搞强追命令,以社会主义的原则,以互利互助,以“民主协商,一致同意,简单方便,容易接受”的办法妥善处理生产资料入社和分配等问题,社内每一个具体事情凡是涉及到社员相互间的利害关系,均按有利生产有利团结的原则处理。区乡通过开展对比算账教育,用解放后几年的真人真事、农民亲身经历、具体事例对比来解除顾虑,提高觉悟;通过算机器生产比旧式农具生产,组织起来联合生产比农民单干生产的优越性,以及土改、减租退押及统购统销等给农民带来的好处,使农民认识到走互助组、合作化、集体农庄的优越性,走资本主义道路的危害性;通过开展农业生产社十大优越性教育,把办社带给农民的好处与国家工业建设的需要结合起来,提高群众入社积极性;通过正面阐明合作社的各项政策条件,入股分配等具体原则和办法,以进一步解决群众顾虑,巩固入社信念。县、区、乡(镇)召开党支部大会,着重解决建社的意义、作用、步骤及合作社的性质等,阐明办社条件,宣传建社的内容和方法及利用合作社推动生产;区、乡先召开建社骨干分子会议,统一思想,鼓舞骨干信心,明确依靠党员办社,后召开人民代表大会,贯彻党支部会议精神,认识办社好处,明确建社条件,建社对象自报入社;村上召开建社群众大会,讲明党对农业实行社会主义改造的重要意义,建社的意义、方针、政策、步骤、做法,激发群众入社热情,解决入股分配等问题。在处理办社的具体步骤上,首先召开积极分子会议,进行充分讨论,结合党课教育,提高骨干思想,让其到群众中去利用各种会议对相关问题反复讨论酝酿,本着公平合理的原则,与社员达成协议;其次坚持民主协商,达到社员互相团结,在入股秩序上,将田土、耕牛进行排队,先土地后耕牛,以土地多少决定耕牛,再按土地肥瘦确定肥料种子;最后召开社员大会宣布入股,向社员进行入社民主教育,积极向群众宣传参加社务会的条件(公道、能干、办事积极)和选举的重要性,发动社员酝酿选举,做好选举准备。初级农业合作社一般有20—30户农户,分别成立管理委员会,设社长1人,副社长1—3人,制订社章,实行土地入社,大型农具、耕畜折价入股,入社自愿、退社自由;统一制订生产计划,统一调配劳动力,按照“国家、集体、个人”三兼顾的原则,在保证90%以上社员增加收入的前提下,按地四劳六的比例统一分配。初级社一般能做到计划生产、适时耕作、合理用水、统一调配劳动力,能够有计划地进行农田基本建设,推广先进技术和先进经验,社员之间互助互济,贫困户也得到照顾。因此,组织起来的合作社生产能力较强,对广大农民具有较强的吸引力。(未完待续)

新闻推荐

熊尧蓂与 中共岳池支部的建立

二十世纪初,在旧中国的封建统治下,在半封建半殖民地的社会背景下,本来土地肥沃、物产丰饶、素有“银岳池”的岳池大众生活在...

岳池新闻,有家乡事,还有故乡情!连家乡都没有了,我们跟野人也没什么区别。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岳池县一直在这里为你守候。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