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本账簿留下乡村生活变迁档案
陈明华的账本。
陈明华展示记账本。
新闻背景
1996年被全国农村固定观察点办公室确定为观察村的广安市岳池县石垭镇三块碑村,选取了50户农民对家庭收支进行记录,至今已经坚持了23年。
账本,用详实的收支数据作为语言,不仅留存了一份反映农户生产生活变迁的“家庭档案”,也成为各级党政了解农村、农业、农民情况的重要窗口,为领导决策提供有效的智力服务。
□特约通讯员 黄汉军 本报记者 刘佳 文/图
又一年即将过去。翻开记账本,记录下最后一笔账,岳池县石垭镇三块碑村村民陈明华完成了今年的任务——作为固定观察点的记账户,他将真实记录下自己日常的收入支出,以供定期来到该村的相关工作人员进行研究分析。
同陈明华一样,三块碑村共有50名村民参与到这一工作中。12月29日,村里的老文书李徳君告诉记者:“他们一直坚持记账20多年,从未间断,书写了一份份反映我们村居民生产生活变迁的‘家庭档案’。”
查账本
一笔笔收支明细
记下生产生活变化
作为广安唯一的一个观察点,三块碑村只是个普通的小乡村,但也正好因此具有了一定代表性。
6组村民陈明华是记账户之一,今年已经83岁。陈明华住的房子是一栋老瓦房。见到来访的记者,他主动招呼记者一行到屋里坐坐。了解记者来意后,他走进里屋,从立柜里小心翼翼地拿出一叠用红色绸布袋子装着的账本,有的本子颜色已经泛黄。
陈明华上世纪50年代起就在县粮站工作,1960年入伍,当过6年兵,退伍后分配到岳池粮食局石垭粮站工作。退休后他在家务农。
可能是因为在粮站工作过的原因,对待记账这件事他很认真。平时他随身揣着一个小本子,将自家的收支账目记录在上面,然后找一段比较空闲的时间一笔一画地抄写在全国农村固定观察点办公室下发的记账簿上。
谈到记账,他打开了话匣子:“1996年我就开始记,账本现在都留着呢。”
翻开陈大爷的记账簿,记者发现,他是将收入和支出分开进行记录的,这样查阅起来较为方便。
老人的收入账目比较简单,主要就是养老金、儿女给的赡养费,以及亲戚朋友逢年过节给的礼金。
“刚开始参加工作时一个月工资才几块钱。1998年退休时月工资涨到了470元。退休后的养老金也从470元/月渐渐涨到现在3700多元/月。养老金是我和老伴主要的收入来源。”陈明华说。
记者走进三块碑村7组雷凤香家时,她和老伴正忙着翻修鸡舍,准备来年养鸡。她家的三层小楼门口还贴了“固定观察点”的牌子。雷凤香今年71岁,这两年她和老伴留守在家,在城里头读初中的小孙女放假时回来一下,儿子儿媳都在外地打工。
雷凤香告诉记者:“这些年都是我在记录,老伴不太识字。”
“记账的好处多,因为收支明细都清楚,儿子儿媳每次回来,我就把账本给他们看。一方面让他们了解我们的经济状况,另一方面好让他们在外面安心打工。”雷凤香说。
记者发现,雷凤香共保存了9本收支账本,最早的是2001年左右记录的,里边有菜油、电灯、食盐等消费支出,也有看病吃药等其他支出,还有工资、赡养费等收入。2002年7月,雷凤香还在家附近打工,赚了一定的工资。
三块碑村6组村民文军华,现年49岁,也是从1996年开始记账的。记者看到她拿出的一叠账本,封皮有蓝色、黄色,也有绿色的。
“当天有收支,晚上就来统计和记录,因为我主要在家务农,基本上收支不多。爱人是村支书,他的记录要多些。由于养成了记账的习惯,让我知道了收支情况,也是不错的。”文军华笑着说。
“2005年4月24日,购买喷雾器、农药支出85元”“5月23日,购买除草剂4元”“7月6日,购买糟子(鸡饲料)5元、饲料160元、豇豆5元”……记者发现,2005年文军华的支出主要是生产性支出,以购买农药化肥、鸡鸭饲料为主。
“以前喂养很多鸡鸭,种庄稼需要用农药化肥,但是现在基本不养鸡鸭了,种庄稼用的农药化肥也很少了。”文军华说。
2017年,文军华在附近一家名为“创艺陶瓷”的工厂打工,所挣的工钱都一一记录在案,来龙去脉十分清楚。
账本解读
陈明华、文军华、雷凤香的收入情况,具有一定代表性。
记者从岳池县农业农村局获悉,2019年,50个观察户中,家庭收入主要来源为外出务工和其他方式(如子女赡养费、政府发放的养老金等),其中靠种植养殖及销售农产品的3户,外出务工的34户,附近打零工的1户,有农家乐等经营性收入的2户,以其他方式收入的有10户,如靠退休工资、子女赡养等;观察户的子女从事农业种植或涉农行业的仅1户,在县外非农务工的24户、县内非农务工的5户,占所有观察户的58%。
通过记账户也能反映全村生产变化的情况。三块碑村老会计李徳君一直在协助村上做好记账户基本情况的搜集整理工作。他介绍说,上世纪90年代,村民的主要收入来源还是靠水稻、玉米等种植业和猪、鸡 、鸭 等 养 殖 业 。 到 了2007-2008年左右,全村经济状况发生变化,村民陆续外出务工,如今全村1900多人,外出务工800人左右,在家的几乎都是老年人、妇女和小孩。这部分人平时种点庄稼、蔬菜自己吃,有剩余的挑到附近场镇上去卖。全村目前有耕地872.2亩,基本上没有闲置的土地。得益于村上的基础设施越来越好,种粮食也越来越便利,以前收割稻谷要靠人工挑、担,现在用车子到田边拉,省下很多人力,减少了相应支出。
看支出
食品消费占比降低
消费支出日趋多样化
从消费看,记者走访的这3户人家,都呈现出食品消费在总消费支出的占比在不断降低,消费呈现出多样化的特点。
例如,气费、化妆品、电视机、衣柜等支出,都出现在文军华2017年以后记录的账本里。“化妆品主要是网购,因为搬了新家,通了气,添置了新家具,所以都在账本上面体现了。”文军华解释说,现在村民生活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家家户户通入户路、通天然气,住进新房子,消费需求也多起来。
2017年以后,文军华家的生产经营支出少了,礼金往来反而多了起来:“2017年1月14日,送礼110元”“1月17日,小唐月礼300元”“2月18日,小婷月礼600元”。这是什么原因呢?
文军华说,她的丈夫之前在外面做泥水工、砖工,每年寄回来有4万-5万元纯收入,家里人情也往来不多,家庭经济状况还是不错。2017年丈夫主动提出要返乡发展,人情往来自然也多了。
“丈夫就想回来给老百姓办点实事,回来后还当选了村支书,主持硬化了村主干道和5-6组的便民路。担任村支书后他每个月工资1400多元,而外出打工是不可能的了。所以今年家庭经济有点紧张。好在儿子已经成年,在外打工有点收入,会拿一点回来,加上我出去打一点短工,可以维持着一家人的生活。”文军华告诉记者。
陈明华的消费支出则账目较多,除了米、面、油等食品消费开支,另外就是人情往来支出和医药费。纵向比较,最突出的是食盐和烟等的消费额度变化。
这位老人的账本显示,2003年退休工资450元,盐巴约每月购一次,每次3.5元,鲜肉每次10元钱,白糖2元,烟一包2元;2019年陈明华退休工资一月有3700多元,食盐每月消费10-12元,猪肉每次35-22元,烟一包7元。
“现在一个月抽10包烟,过去一天能抽1包。每天记账,发现每个月的烟钱不得了,逐渐就抽得少了。”陈明华说,“以前我和老伴的药费要少一些,现在因为老伴有糖尿病等慢性病,一个月要花600元,住院就更多了。好在有新农保,住院可报80%,门诊也可以报,减轻了我们的负担。”
“现在一年下来还是有所结余的,都是国家的政策好。”陈大爷告诉记者。
雷凤香最新的账本显示了她今年的消费情况:2019年的收入主要集中在1-2月,总共有14252元,包括亲戚朋友给的礼金数千元,儿子儿媳寄回的赡养费上万元,两次卖鸡收入479元,养老金260元。1月份支出1775元,最大笔的几笔开支包括电气费131元、奶粉210元、电话费200元、置办年货680元;2月支出2264元,大笔开支包括送礼220元、买酒134元、弹棉被362元等……除了奶粉和酒水以外,其他均是非食品消费支出。
账本解读
三户家庭收入中(或总支出中)用来购买食物的支出份额下降,农村居民家庭收入不断增加,食品支出占消费支出的比重(恩格尔系数)有所降低。记账户的收支情况能反映整个三块碑村,乃至岳池县的情况。
《岳池年鉴》数据显示,2012年,岳池县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7601元,同比增长14.8%;到2018年,全年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已达13756元,同比增长9.4%。
从构成来看,50个观察户中,在县及村内生活的占大多数;户主年龄在55岁以上的占比62%;文化程度主要为初中学历,占比52%。
“国家政策越来越好,也反映到这些收支账上。比如陈明华的养老金不断上涨,雷凤香吃药看病能够报销一部分。村民还能享受到粮食直补、农资综合补贴、良种补贴等。”李徳君说。
后记
记者所采访的三个观察户,一个是农村家庭妇女,一个是退休老党员、老干部,一户是留守在家的一对老夫妻,他们一笔笔认真记录下的收支账目,很有代表性,能够真实全面反映该观察点的记账工作和当地农村居民家庭经济状况。
记者发现,记账也改变改善了观察户的生活习惯,成为他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内容。正是有了收支账,农户陈明华看到了养老金上涨给家庭生活带来的积极影响;雷凤香让儿女少了一份担心和牵挂;透过文军华的收支账,也让外界看到了一名村干部在背后默默为村民所做的付出和贡献。
新闻推荐
成都血脂康项目与广安生物医药项目接连开工成都天府国际生物城今年开工项目20个
■本报记者杨成万近日,成都天府国际生物城新开工两大重点项目:绿叶生命科学集团成都绿叶血脂康研发生产基地项目(简称:血...
岳池新闻,有家乡新鲜事,还有那些熟悉的乡土气息。故乡眼中的骄子,也是恋家的人。当我们为生活不得不离开岳池县而漂泊他乡,最美不过回家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