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胡宏斌:稻草里长出“幸福菇”

广安日报 2017-12-28 03:23 大字

□骆凤荣本报记者曾一莹

广安是农业大市,每年秋收后,每户村民家里都会剩下大量稻草。以前,这些稻草或是被当地农民当做柴禾烧掉,或是被闲置田间。殊不知,稻草的用途非常多,只要稍加利用便可变废为宝,比如利用稻草培育蘑菇,就很有“钱途”。在岳池县朝阳乡秦家店村4组,“蘑菇大王”胡宏斌就找到了利用稻草培育蘑菇的致富新路子。

稻草再利用育出“幸福菇”

12月25日上午,记者走进秦家店村胡宏斌的种植大棚,对他如何走上致富之路进行了采访。“以前,稻草基本都是烧掉,现在讲环保,擅自在田里烧稻草属于违法行为了,你是怎么想到利用稻草来培植蘑菇的?”记者饶有兴趣地向“蘑菇大王”胡宏斌提问。

在重庆有着20多年培植蘑菇经历的胡宏斌,一直希望找到一种适合蘑菇生长的简易环境,在2015年底,他结合多方种植方法,发现稻草作为原材料最适合一种名为凤尾菇的食用菇标准。对此,他还为这种蘑菇取了一个好听的名字——“幸福菇”。

随后,胡宏斌回到家乡岳池,成立了广安鸿海生态农业有限公司。为了生产组装设备,胡宏斌开始尝试将稻草装袋制作菌包,作为蘑菇生长的“营养砣”。胡宏斌说,稻草、玉米芯、木屑、花生壳都能养蘑菇。岳池是产粮大县,稻草比较多,通过就地利用,可以降低从外地收集秸秆、打捆运输的成本费用。

“掌握好控温、调湿等,只要把稻草打碎、消毒、装袋栽培即可,简单易学,可以说是‘傻瓜式栽培\’。”胡宏斌说,凤尾菇的栽培原料广泛,有稻草(壳)、油菜秸秆、麦秸、亚麻秆、玉米秸、花生藤(壳)、树枝等,栽培“幸福菇”是解决秸秆利用的有效方法之一。

工厂化生产实现环境与经济“双赢”

在胡宏斌的种植大棚,每天清晨,工人们都会根据菇房里的蘑菇生长情况进行轮番采摘。胡宏斌一共有54间智能标准化菇房,每天能采摘1500斤至2000斤的凤尾菇。

虽说种植蘑菇简单易学,但胡宏斌培育的“幸福菇”对生长条件却有着严苛的要求,正因如此,胡宏斌组建了一支专业的研发团队,对培育菌菇的温度、湿度等参数进行系统分析,总结最佳培育方案,并投资200万余元,建立起了标准化工厂生产凤尾菇。胡宏斌告诉记者,现在的菌包以切碎的稻草为主,里边还加入了糠皮,而为了规模化批量生产,他还自主研发了一套菌包包装设备。

通过自主研发的这一套设备,1小时可以生产出700多个菌包,目前,胡宏斌的公司每天能加工1500斤稻草,大大提升了菌包的生产量。同时,也有效解决了当地农户的就业和增收问题。据胡宏斌介绍,公司收购稻草的价格为5毛钱每斤,按农户每亩地产800斤稻草来算,就可以使农户每亩地增收400元。

不仅如此,使用后的菌包还可以作为饲料养殖家禽,而家禽的排泄物又可以作为有机肥料、作为农作物的养料还田种植,从而实现有机生态循环,实现资源环境和经济发展“双赢”。

据悉,广安鸿海生态农业有限公司年利用稻草等秸秆300吨,可有效缓解朝阳乡及周边稻草的综合利用难题,提高秸秆附加值,增加农户收入。同时,推动了废弃物合理使用的生态循环农业建设,构建了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的有效治理模式。

新闻推荐

“老兵回家”发起人孙春龙 为老兵回家奔走感恩华西9年持续关注

﹃老兵回家﹄发起人孙春龙。2017年1月23日,深圳市龙越慈善基金会理事长孙春龙的电话响了,一条短信弹出,他瞄了一眼之后,忽然趴在桌子上忍不住泪流满面:刘召回走了。刘召回是流落缅甸的四川籍抗战老兵...

岳池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岳池县这个家。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