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四川省优秀乡村教师风采(一)

广安日报 2016-09-22 00:00 大字

编者按:

教育是一项崇高的事业,具有全局性、战略性、基础性和先导性,教师是教育的第一资源,是发展教育事业的关键所在。今年9月10日是我国第32个教师节,全省深入开展了“四川省优秀乡村教师”评选表彰活动,广安市评选出21名“四川省优秀乡村教师”,他们政治坚定、业务精湛、事迹先进、贡献突出。现陆续将广安市部分“四川省优秀乡村教师”的先进事迹简介进行刊登,以飨读者。

停不下脚步的“蓝天下”助学者

——记广安区大安镇小学教师李庆华

李庆华,女,53岁,大专学历,中共党员,广安区大安镇小学高级教师,教育战线上的志愿者标兵,广安区第二届、第三届党代表,广安区第四届道德模范、四川好人,2013年10月中国好人榜“助人为乐”候选人。

李庆华走上扶困助学这条路,既是偶然,也是必然。2008年,一次语文课上,李庆华发现学生小兰脸色苍白,无精打采。询问得知,小兰的妈妈在她4个月大的时候就离家出走,至今也没有回过家,家里的农活过早地压在了小兰稚嫩的肩上,加上家庭困难导致长期营养缺失。那天,小兰没吃早饭,因精神不佳在课堂上昏昏欲睡。在后来的家访中,小兰的家庭状况更加深深地触动着李庆华的心。于是,李庆华把小兰的遭遇和家庭现状写成文字材料发到“蓝天下”助学网站上,没过多久,就得到了好心人的帮助,小兰渡过了人生中最艰难的时光。

此后,李庆华成为广安义工第一批成员和一名“蓝天下”助学者,积极与社会各类爱心组织联系。她不断地走访、不停地回访,把“帮扶一个人就要帮扶到底”作为基本信条。汶川地震捐款有她的身影、“合众公益助学行”有她的脚步、“暖冬计划”有她的忙碌……8年多来,李庆华走访贫困孩子300多人,募集善款20多万元、助学物资价值达10多万元。

李庆华常说,一个人的力量很有限,希望有更多的人加入到扶困助学的行列中来,为这个社会增添更多的温暖。所以,她利用一切能够利用的机会,不停地为助学鼓与呼。她还带领贫困孩子参加了弘扬奉献精神的《生如夏花》,广安故事《四万元》、《成长》的拍摄,深受孩子们的欢迎,孩子们都甜甜地叫她“爱心妈妈”。

这就是李庆华,一个高调做事、低调做人的乡村小学教师,一位自从踏上扶困助学这条路,就没有停下脚步的助学者。

用爱为学生引航

——记岳池县罗渡小学教师付涛

付涛,男,1976年出生,大学本科,中共党员,岳池县罗渡小学高级教师,岳池县骨干教师,岳池县“十佳女婿”获得者,2016年岳池县“红烛奖”优秀教研工作者。

在20多年执教生涯中,付涛一直坚持用爱为学生引航,这是他多年从教的经验,更是他教育的信念。那是一个夏天的上午,他发现一向沉默寡言的贺胜伟没来上课,向学生一了解,才知道贺胜伟可能辍学了。他焦急万分,经过一路问询,找到孩子的家。原来,孩子家庭非常困难,母亲残疾,行动不便,仅靠父亲一人打工,聊以维持生计,所以他想辍学去打工挣钱。了解到这个情况后,他给孩子和家长做工作,把孩子接回学校继续上学,在生活上给予钱物资助,在学习上精心指导,几年后,贺胜伟顺利考上了重点中学。

贺胜伟只是付涛教师生涯中碰到的无数孩子中的其中一个,几乎每个孩子都得到过他如父亲的关爱。他认为,一个教师,只有心中有爱,才会让孩子在爱的滋润下健康成长。他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

课堂上,总会看见他与孩子们热烈探讨的情形,课余时,少不了他和孩子们交谈的场景。孩子生病了,他是最贴心的呵护者;孩子开心了,他是孩子快乐的分享者;孩子有心事了,他是孩子最忠实的倾听者;孩子有困难了,他是孩子最热心的帮助者。

这,就是付涛,一个心中充满对学生无限热爱的普通教育工作者。他说:“献身教育是我无悔的选择,我愿用我的爱,照亮每个孩子前行的道路。”

平凡的岗位不平凡的坚守

——记武胜县万善初级中学教师周冬琼

周冬琼,女,35岁,大学本科,中共党员,武胜县万善初级中学教师,四川省优秀乡村教师,广安市优秀教师,武胜县优秀班主任、师德标兵。

不到1.6米的周冬琼没有特别引人注目的地方,但刻着岁月痕迹的脸上始终带着微笑,平和而温暖。然而,平凡的人常给人不平凡的感动。2006年寒假临近,周冬琼正准备回家,突然发现学生小华默默地站在办公室外等她,眼角还有泪痕。小华幼时父亲已去世,之后母亲远嫁他乡,杳无音讯,自己和妹妹便跟着大姨生活,因大姨生病,小华准备辍学回家照顾大姨。女孩超越年龄的懂事令她心疼,周冬琼决定到孩子家去家访。在家访中,她不仅以真挚的话语打动了孩子一家,还以善意的“谎言”为孩子大姨留下500元钱作为治病费用。事后,周冬琼及时向学校及上级主管部门呼吁,争取社会各界的资助,帮助小华完成了初中、高中学业。

“我是一个平平淡淡的人。”这是周冬琼给自己的评价。她常说,希望在平凡的工作中让更多的孩子健康成长。她在《四川教育》撰写《读懂、引导学困生》,号召大家关爱学困生;她带领班级学生参加县法建办征文,师生双双获奖,让学生提高法律意识,感受学法的快乐。

周冬琼喜欢“鹤发银丝映日月,丹心热血沃新花”的意境。勤勉,只为将朴实与平凡诠释得温馨和谐;坚守,只为将繁琐与枯燥演绎得多姿多彩。平凡的岗位,不平凡的坚守,她就是一名平凡的农村孩子的守护者。

乡村教改的“探路人”

——记广安区悦来初中教师彭宗彪

彭宗彪,男,大专学历,中共党员,小学高级教师,1990年8月参加工作,广安市语文骨干教师,广安区优秀教师、优秀班主任。

教研之于乡村,犹如攀登之于珠峰。参加工作26年来,彭宗彪始终行走在乡村教育教研教改的探索道路上,积极承担学校的教育科研工作,主动辅导和培养年轻教师参与课改,赢得了学生的尊敬、同事的赞赏、领导的赏识、社会的认可。2013年,针对从小学到初中跨越的台阶困惑,他主研了课题《六七年级语文教学衔接研究》,在学校推广后,对提高初中学生语文成绩和促进年轻语文教师的成长都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2015年,他根据《广安市教育改革发展试验区建设总体方案》的要求,立足校情,主研了课题《悦来初中创建“读圣贤书、立君子品”特色学校的实践研究》,从构建办学理念体系,解决工作思路不明晰的问题;打造国学育人环境,解决学校建设无主题的问题;丰富教学活动内容,解决校本课程虚无的问题;促进国学经典传承,解决传统文化弱化的问题;提高学生道德品质,解决家庭德育缺位的问题等五个方面入手开展研究,为学校创建特色学校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教师陈红,是一个爱动脑筋、喜欢琢磨、教学上有想法的年轻人,彭宗彪常常与她一道探讨教学方法、钻研教材、分析学情,同她为上好一堂公开课、示范课、观摩课而一起不断地修改教案、磨课,指导她撰写教研论文,开展课题研究。如今,陈红已经成为一名教研教改骨干。谈到彭宗彪,陈红是这样评价的:“彭老师热爱教研、喜欢教改,并在自己的教育教学实践中认真探索,形成了一套适合农村学校初中语文教学的新路子,带动和鼓舞了我校众多的年轻教师参与到教研教改中来,值得我永远学习!”

扎根乡村育桃李默默耕耘塑灵魂

——记岳池县白庙小学教师屈桂花

屈桂花,女,52岁,1982年参加工作,大专学历,小学语文高级教师,岳池县白庙小学教师,岳池县优秀教师、四川省最美乡村教师。

1982年高中毕业后,屈桂花便在偏僻的老家当上了民办教师,教室无水无电,工资仅有十几元,条件十分艰苦,可她一干就是十几年,无怨无悔。

作为班主任的屈桂花,视学生如亲生子女,时刻关注他们的成长。2008年3月,班上新转入的一名叫小丽的女生,面黄肌瘦,性格内向,成绩较差,从不与人交往。一个星期三的早上,屈桂花发现她没来上课,为了弄清原因,放学后,她顾不上吃饭直奔十里外的小丽的家,在半道上,她发现一个背着一筐红苕的瘦小身影,走近一看,竟然是小丽。她立即接过背筐,边走边拉起了家常,了解情况。原来,小丽父亲早亡,母亲外出打工,她和弟弟寄居在年迈多病的外公外婆家,生活十分困难。现在,外婆病倒在床,家中农活落在了小丽的身上。到家后,屈桂花二话没说掏出了身上仅有的100元交给小丽的外公,说道:“生活再苦,学业不能耽搁,放学后可以让她做力所能及的事情。”那次家访深深地触动了屈桂花的心,她更加关注小丽的学习生活。第二年冬天,雨水多,道路滑,小丽没有厚实衣物,浑身冻得发紫,为了不影响小丽学习,她同爱人商量,干脆把小丽接到家里一起住。经过一个冬天的照顾,小丽的脸上泛起了开心的笑容,成绩也得到了提升。后来,在屈桂花的努力下,政府解决了小丽部分生活费。现在,小丽已顺利完成了小学、初中、高中学业,还以优异的成绩考上了河北师范大学。

从教几十年来,从民办教师到正式教师,屈桂花一直这样默默耕耘在生她养她的这片土地上,将所学的知识传递给学生,为祖国输送了一批又一批人才。

新闻推荐

岳池现代都市农业快速发展

本报讯(岳池记者站肖勇张秋林记者张飞)9月16日,记者在岳池县大石乡游家沟村生态农场看到,盛开的鲜花争奇斗艳,吸引了大量游客前来观赏。今年以来,岳池县重新理清现代农业园区发展思路,充分发挥“产业前...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