废弃桑枝上长出“致富菌”

广安日报 2020-12-11 05:42 大字

变废为宝拓宽致富路。

12月4日,在武胜县猛山乡双河村桑枝食用菌种植基地大棚里,错落有致地吊放着一袋袋菌包,菌包上一朵朵形态迥异的黑木耳正竞相生长。

“我们正在对桑枝食用菌进行试种,白玉木耳、猴头菇已经试种成功,等黑木耳种植成功就可以向全村推广。”双河村党支部书记潘朝云兴奋地说。

蚕桑产业是武胜县的特色产业,养蚕则离不开桑树。2017年,武胜县政府与本地蚕桑产业龙头企业安泰集团签订蚕桑基地建设协议,选定石盘、鼓匠、猛山等6个最适宜发展蚕桑产业的乡镇推进蚕桑产业基地建设。双河村90%的土地因此种上了桑树,每年为村民增收1.2万余元,村集体经济收入达10万余元。

村民收入增加了,废桑枝的处理却让潘朝云犯了难。“村里每年修枝后,要产生50多万公斤的废桑枝,没办法处理实在是愁啊!”潘朝云说,他们每年冬至前后都要对桑枝进行修剪,为来年养蚕打好基础。以前因桑枝细长耐烧,村民将其当燃料。如今,家家户户都用上了天然气灶和电饭锅,桑枝只能堆在房前屋后或田间地头任其腐烂。

今年3月,武胜县组织四川省农科院专家到双河村的一次考察帮潘朝云解了难题。“当时,我问专家有没有办法将桑枝利用起来,专家调研后说可以用桑枝种植桑枝菌。”潘朝云说,所谓桑枝菌,就是以粉碎的桑枝作为主料,配以一定比例的糠壳、石灰等原料放入菌种,最快20多天就能陆续成熟的菌类。

有了方向,潘朝云就与其他4名村干部四处考察调研。最终决定从安徽引进白玉木耳、猴头菇等优质食用菌种,配合香菇、黑木耳等市场需求量大的品种,按照不同季节进行合理种植,发挥最大效益。

不到两个月时间,双河村就在闲置村小里,建起6个标准化养蚕大棚和简易大棚结合的食用菌种植基地,进行桑枝食用菌种植试点,一个月的时间就实现了丰收。今年,仅通过试种白玉木耳和猴头菇,双河村集体经济就增收50余万元、村民人均增收1000余元。

更让潘朝云高兴的是,通过种植桑枝食用菌,还解决了养蚕间歇期村民无收入的问题。

受天气等因素影响,养蚕一般从4月开始,持续到10月,一年里有5个月的空闲时间。以往,养蚕间歇期村民大多外出务工赚钱,探索出桑枝食用菌种植后,村民不仅可以在春、夏、秋三季养蚕,冬季还可使用养蚕大棚种植食用菌。

“现在的菌种是从安徽引进的,下一步,我们要学习制种。”潘朝云说,以后自己粉碎桑条、自己制种,可以有效降低成本,让村民的腰包变得更“鼓”。

新闻推荐

广安柑桔产业的“甜蜜样本”

农民增收的“金果子”——邻水脐橙。(资料图片)□本报记者站张国盛唐力肖雪本报记者刘婧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橘绿时。眼...

武胜新闻,有家乡事,还有故乡情!连家乡都没有了,我们跟野人也没什么区别。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武胜县一直在这里为你守候。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