奏响乡村旅游“四季歌”武胜:乡村旅游策马扬鞭正当时

广安日报 2019-09-19 03:15 大字

宝箴塞旅游区。

游客骑行。

游客猜灯谜。

游客在曹门院子打糍粑。

鸟瞰张家院子。

□武胜记者站 张施施 本报记者 龙俊帆

数说

成效

武胜县建现代农业产业示范园7个,农业观光采摘园21个,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点1个、省级乡村旅游示范镇1个,省级乡村旅游示范村3个,幸福美丽新村76个,全县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景点达140个,其中年营业收入500万元以上的乡村旅游景点13个。

主要举措

●武胜县以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和发展强劲的农业产业为依托,以生态田园旅游和传统文化体验为重点,逐渐形成四季有景、四季有节的乡村旅游大气候。

●坚持“以文致胜”的理念,深度挖掘红色文化、太极文化、甜橙文化、农耕文化等,极大地丰富了乡村旅游内涵。

●跳出旅游谋旅游,打出组合拳,全面推进“旅游+”战略,激活乡村旅游发展的新动能。

仲秋时节,田园风光美如画。

走进武胜县白坪—飞龙乡村振兴示范区,鲜花簇拥的乡间小路,粉墙黛瓦的农家房舍,风景秀美的阡陌田园,勾勒出一幅美丽的乡村生态旅游画卷。

近年来,武胜县把发展乡村旅游作为乡村振兴的抓手,建设农业产业基地,深挖文化内涵,突出融合发展,将白坪—飞龙乡村振兴示范区创建为国家4A级旅游景区,走出了一条有别于传统乡村旅游发展的新路。

丰富供给

9月13日下午,走进武胜县沿口镇五一村精品水果采摘园,一株株碧绿色的灌木丛挂满了红灿灿的火龙果,前来采摘的市民提着小篮子,蹲在火龙果旁精心挑选,更有市民迫不及待地尝鲜。

“今天是中秋节,我带孩子到园子里摘一些火龙果回去品尝。”武胜市民何佳蓉告诉记者,采摘游既让孩子体验到田园采摘的乐趣,也增进了亲子感情。

如今,以踏青、赏花、采摘等为主题的乡村旅游已成为游客体验休闲慢生活的首选。

梦幻田园,处处皆景,季季有景。近年来,武胜县以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和发展强劲的农业产业为依托,以生态田园旅游和传统文化体验为重点,逐渐形成四季有景、四季有节的乡村旅游大气候。

春光融融,万物复苏,油菜花、桃花、李花铺天盖地般绽放,以“踏青”为主题,打造以摄影、踏青、野餐、徒步为主的赏花游。

夏日炎炎,在白坪—飞龙乡村振兴示范区运动中心的游泳池里感受清凉一夏;在宝箴塞旅游区安营扎寨,望星赏月;在烈面镇高峰村太极湖畔的“东西关钓鱼城”垂钓……

秋意绵绵,体验田园采摘乐趣的同时,在三溪镇观音桥村朝门院子欣赏“民间五坊”,感受一场“民国风情+慢时光+乡愁”的时光之旅。

冬情脉脉,武胜刨汤旅游文化节、宝箴塞帐篷旅游文化节最为应景,让游客在寒冷的冬日倍感温暖。

中秋节期间,来自重庆的游客梅敏带着家人先去了号称“蜀中一绝”的宝箴塞旅游区,再去白坪—飞龙乡村振兴示范区感受田园慢生活,玩累了便在“花儿开了”酒店住下来。

像梅敏这样的游客,如今在武胜越来越多。随着吃、住、行、游、购、娱等旅游产品日益丰富,游客已从“看一回风景、拍一张照、吃一顿饭”向“住一夜”“玩几天”递进式的体验。

“内外兼修”提升旅游内涵

文化引领

乡村旅游离不开绿水青山,也离不开乡愁文化。民俗风情、历史文化是乡村旅游的灵魂,以文化引领乡村旅游,是提升乡村旅游品质的重要手段。

礼俗文化大院、农耕文化大院、民国风情大院……9月14日,遂宁游客郭涵熙来到白坪—飞龙乡村振兴示范区,不仅欣赏到田园风光,还感受到武胜不同风格的文化院落。

“这里真实还原了上世纪40年代至90年代农村建筑风貌,像是穿越了时空,让我找到儿时的记忆。”在白坪乡高洞村的“下坝记忆”,郭涵熙感受颇为深刻:这里再现了上世纪不同年代川东民居原貌,让人大开眼界。

院落文化是武胜独特的乡村景点,古老的农耕文明,深深影响着武胜人民选择定居住所的环境,造就了现在一姓一院子、一院一风光的田园风光。

白坪—飞龙乡村振兴示范区只是武胜县坚持文化引领,不断提升旅游内涵的一个缩影。近年来,该县坚持“以文致胜”的理念,深度挖掘红色文化、太极文化、甜橙文化、农耕文化等,极大地丰富了乡村旅游内涵。

开发、建设、发展及传承以太极湖、太极广场、太极宝剑、太极养生为代表的太极文化;以彩船游江、智擒活鸭、飞龙升天、画龙点睛、龙舟竞赛为主要内容的龙舟文化;以段家大院、李家大院、张家院子、下坝院子、甜橙新村为代表的农家院落文化;以《红岩》英雄文化陈列馆、华蓥山起义烈士纪念馆、红军小学为载体的红色文化;以竹编、竹丝画帘、竹丝画帘展览馆为代表的竹文化;以桑园、桑蚕养殖、丝绸生产、丝绸博览馆为代表的桑蚕文化;以甜橙种植园、甜橙广场、甜橙博览园为代表的甜橙文化;以开心农场、下坝记忆为代表的农耕文化;以段式八大碗、刨汤宴、坝坝宴、三巴汤、大河鱼等为代表的饮食文化。

乡村旅游叩开致富门

融合发展

成功的乡村旅游是一根扁担,一头挑起市场和游客,一头挑起产业和村民。

9月14月,在白坪乡高洞村甜橙山庄农家乐里,老板杨成正忙着招呼客人。

“没想到吃上了旅游这碗饭。”杨成感慨地说,10多年前,高洞村贫穷落后,致富无门,一家人挤在三间石头房子里。“没有文化,只能出去打工,一年下来根本存不了几个钱。”杨成说。

2012年,远在他乡务工的杨成收到一个令人振奋的消息,高洞村将与周边的飞龙、三溪连片的29个行政村被统一规划为乡村旅游度假区,大力发展乡村旅游。

杨成嗅到了乡村旅游的商机,和妻子商量后,决定回家创业。返乡后,他流转邻居土地80余亩,建起“百果园”,同时将家里的住房提档升级,打造成特色农家乐。

几年来,杨成不断将农家乐提档升级,在百果园里建了四间民宿酒店,每到旅游旺季,百果园里就游人如织,酒店客聚如潮。“现在我家年收入有20多万元。”杨成说。

依托现代农业产业基地,武胜县推进农旅融合,大力发展美丽经济。目前,该县已建现代农业产业示范园7个,农业观光采摘园21个,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点1个、省级乡村旅游示范镇1个,省级乡村旅游示范村3个,幸福美丽新村76个,全县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景点达140个,其中年营业收入500万元以上的乡村旅游景点达13个,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已成为农民增收的重要产业。

不仅如此,武胜县跳出旅游谋旅游,打出组合拳,全面推进“旅游+”战略,激活乡村旅游发展的新动能。

“旅游+产业”融合,深入推进武胜火锅产业园建设,让游客旅游观光之后,畅享美食;

“旅游+文化”融合,依托“乡村”旅游资源,举办乡村文化旅游节、乡村音乐节、乡村广场舞赛等活动;

“旅游+体育”供需两旺,乡村马拉松、皮划艇、小轮车等越来越多的重大赛事走进武胜,凝聚起乡村振兴的强劲动力。

本版图片均为资料图片。

新闻推荐

13 岁少女 谎言背后的秘密

张翅陈力本报记者雍剑波“你的出生年月和身份证号码是多少?”“我不知道何时出生,也不知道身份证号码。”“你...

武胜新闻,故乡情,家乡事!不思量,自难忘,梦里不知身是客,魂牵梦萦故乡情。武胜县,是陪我们行走一生的行李。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