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让乡村碧波重现
全省代表参观武胜县观音桥村的农村厕污共治模式。
村民展示新建的污水处理系统。
罗江金山镇大井村的农村污水集中处理设施。
□本报记者 刘佳 文/图
卢山村的垃圾分类,让人纷纷点赞;河尔口村的粪污处理、资源化利用让人受益匪浅……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第一场硬仗。今年3月29日,全省宜居乡村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现场推进会在武胜县召开,来自全省农业农村、住建、生态环境等部门的约200名负责人济济一堂,学习武胜的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经验。
近年来,四川省各地多措并举改善农村人居环境,今年村庄清洁行动启动后,各地更是掀起“厕所、垃圾、污水治理”三大革命。由此,全省人居环境得到一定程度改善,但仍存在一些问题。
其中,生活污水处理是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中最难啃的“硬骨头”,点多面广、建设成本高、后期维护难等因素制约下,如何找到高效、合理的污水处理模式迫在眉睫。目前四川省各地做了哪些有益探索?下一步,全省又将如何布局此项工作?记者近日展开了走访调查。
现状 污水治理掣肘重重
轰轰轰……4月23日,武胜县飞龙镇污水处理站内,五台大型“生物转盘”正在运转,“这个污水站我们共投资570万元建成,采用了三维结构生物转盘技术,出水标准可达一级A标。”据武胜县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介绍,通过支网建设,飞龙镇污水处理站除了处理飞龙镇及周边农户产生的生活污水,还收集处理管网沿线的莲花坪村、卢山村、柳树村等3个村的生活污水。
“在乡镇修建集中式污水处理站,确实可以对生活污水进行有效收集。”攀枝花住建局局长王勇在肯定这里模式的同时,也表示:对于偏远的、散居的农户而言,这一模式不大适用。
“修建乡镇污水处理站,涉及相当高的建设和运营成本,并不能一劳永逸。”遂宁市农业农村局局长徐建军给记者算了一笔账,一个5000人左右的乡镇,污水处理站的建设成本约200万元,运行一年则需费用60万—100万元。
无独有偶,在年初的省两会上,多位省人大代表也纷纷就农村污水处理问题发声。
“没有污水处理设施,不少乡镇污水都是直排,会污染环境,但若要配备乡镇污水站,资金投入非常巨大。”省人大代表、资阳市雁江区临江镇党委书记张榕通过走访调研了解到,仅资阳市目前还需新建的乡镇污水处理站为150多座,这意味着未来几年资阳在污水处理设施和管网建设上,还需投入20多亿元。
“污水处理能力与用水规模不匹配,后期也缺乏专业人员进行管护。”省人大代表瞿永安调研发现,由于不少乡镇污水处理技术不健全,导致农村生活污水处理后并不能持续稳定达标排放。而管护队伍的缺位,更是让一些已建成的乡镇污水处理站并没有起到应有的作用,有些污水处理站甚至已经停运。
资金之缺、管护之困……仅乡镇污水处理站就有一系列问题亟待破题。而放眼全川,农户以散居居多,目前整个四川仅有不到20%的行政村具备生活污水处理能力,中、小型聚居点和散居农户普遍缺乏处理设施配套。
探索 管护模式谋新求变
农村生活污水横流,不仅影响乡村“颜值”,还会造成面源污染,不利于绿色发展。目前,省内不少地方结合本地实际,从农村生活污水的治理模式、管护模式上进行了探索。
在德阳市罗江区金山镇大井村7组,田坎旁一处设施尤其扯人眼球。“这是我们新建的集中式污水处理设施。”罗江区综合行政执法局综合股股长陈兵介绍说,大井村7组毗邻罗江当地重要水源筑江河,采用相关技术确保污水处理后的水质达标非常重要。
据了解,这个处理站主要收集处理周边26户农户的生活污水,日处理规模约5吨,前期每家农户的建设成本约2万元,处理后的水质可达到一级A标。“根据不同丘区、坝区的不同特点和出水水质的要求,采用不同的治理模式,是我们目前进行农村污水处理的主要方式。”陈兵说。
在武胜县三溪镇练山坝村4组,记者则见到了和集中处理模式完全不同的单户处理模式。“卫生厕所建立起后,每户农户都建起了三格式化粪池,可对粪污进行无害化处理,达标后的水质可用于农田灌溉,残渣可还田增肥,从而达到整个粪污的就近消纳。”在三溪镇党委副书记陈义勇看来,治理效果要好,后期的管护必须跟上。“既不由政府包办,也调动农户参与,从而保障模式的长期运营。”
针对新村聚居点内人口相对集中的特点,荥经县则引入社会资本打造城乡供排水一体化PPP项目。在该县工业集中区最新修建的烈太污水处理厂,可对荥经县烈太乡东升村、六合乡水池村等多个聚居点的生活污水进行集中处理,日均污水处理能力可达到3000立方米。“农村污水处理的管道,好比毛细血管,怎样由前端向终端输血,直接关系到建设成本的多少。”4月23日,荥经县住建局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正因如此,荥经县除了修建大型污水处理厂外,还以荥河和经河等重点流域为基础,以15户以上聚居点为单位,打造生活污水入站处理模式;对居住特别分散的农户,则采用化粪池进行处理。在后期维护上,除了政府购买服务,还通过宣传环保,利用村规民约等方式调动农户主动参与治理过程。
记者走访发现,瞄准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的前期建设和后期运营两大关键环节,省内多地都采用了不同模式,或纳入城乡污水处理体系集中处理,或单村、联村集中处理,或单户、联户分散处理。
对策 因地制宜不搞“一刀切”
“总体而言,四川省农村人口分布广、区域差异大,污水治理的标准、技术和模式也有待成熟,所以不能搞‘一刀切’。”省生态环境厅相关负责人介绍,去年四川省启动了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千村示范工程”,旨在通过试点先行、示范带动,探索适合四川省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的成熟路径。今明两年,四川省将分别完成1800个行政村的农村环境综合整治硬任务。
“我们将优先选择流域范围内,支流受水环境影响较明显的、有良好工作基础、地方积极性较高的行政村开展示范工作。在治理模式上,各地也应因地制宜。”该负责人表示,各地应根据农村居住相对分散、生活污水排放点多面广等情况,采取相应的治理模式。对靠近城镇的村庄,可采取以城带乡的方式,将农村生活污水纳入城镇污水处理系统;对离城镇较远但居住相对集中、人口较多的村庄,建设集中式污水处理设施;对一般村庄,可建设三格式污水处理设施或采用生物处理方式;对人口较少的偏远村庄,可建设分散式、单户式污水处理设施,就地回用。“总的来讲,就是要应集尽集、应治尽治。”
而针对当下污水处理能力与用水规模不匹配的技术瓶颈,省生态环境厅也在加快制定《四川省农村生活污水处理排放标准》。“我们将根据农村不同区位条件、人口聚集程度、污水产生规模等因素,分类确定控制指标和排放限值,并组织开展农村生活污水污染源减排核查政策和技术研究,加大农村生活污水处理技术和集约化处理设施推广应用。”该负责人说。
记者从今年初召开的省委农村工作会上了解到,今年四川省将统筹安排农村人居环境综合整治资金35亿元以上,政府债券资金30亿元,主要投放于城镇污水城乡垃圾三年推进方案的实施,以及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千村示范工程”。对此,省生态环境厅相关负责人表示,将统筹好相关资金,采取上下结合、横向统筹的方式,打好政策资金“组合拳”,同时鼓励和引导社会资本、金融资本参与农村生活污水的处理设施项目建设和运营。
记者手记
三方出力 破解农村污水治理难
农村生活污水治理问题,是四川省人居环境整治的突出短板。对于开展具体工作的基层而言,却要面对资金少、技术缺、管护难等多个痛点。
要探索出成熟的模式,不仅需要政府的大力投入、积极引导,也需要社会各界和农民自身的积极参与。一方面,应通过资金撬动、项目引领吸引企业参与到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的建设和管护过程中;另一方面,可通过宣传教育,制定奖罚措施,让农民认识到污水排放对个人、环境、产业发展的不利影响;另外,还可通过教育培训,让农民具备简单的污水处理设施管理维护技能,进一步保障分散式生活污水处理设施的正常运转。
新闻推荐
□武胜记者站张施施本报记者任雨薇2018年度全省“三农”工作先进县;全省城乡融合发展综合改革试点县、全省乡村振兴规划试...
武胜新闻,故乡情,家乡事!不思量,自难忘,梦里不知身是客,魂牵梦萦故乡情。武胜县,是陪我们行走一生的行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