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胜县吹响新时代乡村振兴号角 让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

广安日报 2019-04-25 02:13 大字

□武胜记者站 张施施 本报记者 任雨薇

2018年度全省“三农”工作先进县;全省城乡融合发展综合改革试点县、全省乡村振兴规划试点县、发展特色产业建设特色园区的经验列为全省乡村振兴大会典型案例……这些荣誉的获得,凝聚着武胜人民不懈奋斗的力量,展现了全县上下朝气蓬勃的精神状态。

如何吹响新时代乡村振兴号角?武胜县通过敲定“122”现代农业产业发展格局、开展“四好村”创建等一系列举措,让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

因地制宜

敲定“122”现代农业产业发展格局

发展现代农业,不仅需要目光长远,更要规划好理念,明确目标,才能长久稳定。

“农业是农民从事的主要职业,是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的桥梁,农业发展能促进农民增收致富。”武胜县农业局副局长戈凯说。

没有好的规划,农业发展就毫无章法。武胜是全省蚕丝、生猪、大米等农副产品的重要生产基地县,得天独厚的环境让武胜县在发展农业上得心应手。为此,该县出台了《武胜县现代农业发展规划(2016—2025年)》,同时还为每个乡镇配套了四川农业大学的“洋专家”做产业发展规划。

从县到乡,实实在在的规划为每个村镇的农业发展保驾护航。不仅综合考虑了自然、交通等条件,还将各乡镇适宜发展的农业主导产业进行了具体细化、空间布局,并依托市场将农业生产结构逐渐调优、明确。

此前,以“爱武胜爱大雅”为主题的武胜县第一届大雅丰收节在康源桔园生产基地举行。

柑桔为何在初春时丰收?康源桔园生产基地业主杨超刚给出答案:晚熟柑桔与普通柑桔品种不同,主要在1月中旬成熟。“由于错开了市场高峰,普通柑桔市场价9元1公斤,晚熟柑桔可以卖到12元1公斤,而且销路更好。”杨超刚说。

杨超刚还发展了“春见”“爱媛”等品种,今年预计销售超30万公斤,产值200多万元。

“武胜县是长江流域柑桔最适宜种植区域之一,也是晚熟柑桔适宜种植的区域。”戈凯说,近年来,武胜县大力发展晚熟柑桔,将其作为主导产业之一,目前已建成晚熟柑桔基地8.2万亩,并计划在2020年建设15万亩基地。

晚熟柑桔产业只是武胜县大力发展的主导产业之一。县委县政府根据武胜产业发展现状及基础,决定重点抓好“122”现代农业五大产业。即一个基础,发展优质粮油基础产业;两个主导产业,晚熟柑桔、优质生猪产业;两个特色产业,优质蚕桑、生态水产产业。规划之外,武胜县还为每种产业制定了相关的产业扶持政策。

有了好的规划和政策,更重要的是抓好落实。数据显示,武胜县政府不断加大农业投入,2018年财政支农投入96990万元,占财政总支出的28.16%,同比分别增长40.8%、3.8%。

一分努力,一分收获。目前,晚熟柑桔产业涵盖全县25个乡镇,6个乡镇连片建设优质蚕桑基地、全县23个乡镇建设稻渔综合种养基地3万亩。至此,武胜县31个乡镇至少都有两个主导农业产业。

除此之外,武胜县还依托现代农业产业基地,建起农产品产业粗加工中心,发展乡村旅游,以此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以乡村振兴为统揽,激活农业发展要素,打造标准化、规模化、科学化绿色高效农业,促进武胜县从农业大县到农业强县的转变。

精准定位

开展“四好村”创建

4月20日,三溪镇观音桥村村民张素梅早早就在自己的小卖部里忙起来,“周末、节假日来玩的人很多,停车场根本不够用。”

漫步在观音桥村朝门院子,一条条水泥路蜿蜒伸向院子深处,青石、木屋、灰瓦……浓郁的乡村气息扑面而来,这些“旧物”在时光的打磨中变得极具温润感。

近年来,武胜县政府围绕“民国风情文化院落”定位,对朝门院子深入挖掘和精心打造,对该院落原有的房屋修旧如旧,增设院落门头,各家各户都设置了前庭后院,打造了民国粮仓、民国民俗馆、民国风情大院等景点,既保留了院落原始风貌,又凸显了院落文化特色,极具旧时光韵味的的观音桥村成为人们追忆“乡愁”的好去处。

2016年,观音桥村荣获“四川十大幸福美丽新村”称号,并入选第四批中国传统村落名录。2017年,观音桥村成功入选2017年中国美丽休闲乡村。一项项荣誉见证了观音桥村从“脏乱差”到洁净美的完美转型。

近年来,武胜县按照“建、改、保”相结合的建设方式,推进农村院落民居的行政村建设,以“业兴、家富、人和、村美”为目标,以“十佳最美村庄”创评和文明村镇创建为抓手,深入实施扶贫解困、产业提升、旧村改造、环境整治、文化传承“五大行动”,全面开展“四好村”创建活动。

农村建筑改建只是“乡村美”的一个小切面。2018年,武胜县深入实施民生工程,全县民生投入占公共财政支出75%以上。全面改善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兴修塘库堰等农田水利工程,全县电网建设全覆盖,建成乡镇综合文化站,全面实施农村广播“村村响”工程建设,推动“宽带乡村、智慧农家”建设……

一系列有力的措施,让武胜这片土地发生喜人变化。目前,该县建成幸福美丽新村277个,成功创建县级“四好村”181个,市级“四好村”128个、省级“四好村”42个。

改革创新

促进农民增收致富

近年来,武胜县通过深化农村产权制度改革,推动农村金融制度创新,推进农村承包土地经营权抵押融资试点工作,不断优化创新以“经营权”抵押贷款为基础的农村金融产品和服务方式。通过抵押贷款解决农村融资难题,推动农村资产激活变现,并支持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以此推动农民增收致富。

“去年,因为资金问题,完善农场基础设施的事一拖再拖。”越江聚财水果种植有限公司管理员粟金龙说,了解到可以利用土地经营权贷款后,他找到武胜县农商银行申请贷款。通过银行调研评估,他以农村土地经营权抵押贷款的方式,成功贷款130万元。如今建起水果农场,收入更加可观。

据了解,2018年,武胜县实现农村产权抵押融资贷款4000万元,累计实现农村承包土地的经营权抵押贷款3亿元。

为解决农村土地无人耕种的问题,武胜县农业局创新提出“新型职业农民”概念,将高学历人才吸纳进来,培养了一批爱农业、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善管理的新型职业农民,以此带动周边村民致富。

武胜县红树林晚熟柑桔种植基地业主舒龙就是其中一位。

“羊粪可作为树苗的肥料,基地里的草料可喂羊,新挖的池塘可养鱼,池水可浇树……”4年前,大学毕业的舒龙放弃大城市的管理岗位,毅然返乡,踏上创业路。

“正是有了政府的大力支持,我们职业农民的创业路才能越走越宽。”舒龙说,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险只是其中一部分,还有创业、财政扶持。

“取得职业农民证书,首次创办农业合作社等可获得1万元的一次性专项奖励,财政支持的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和农机补贴政策还将予以倾斜支持。同时,县政府还给予贷款担保支持政策,减免担保费用。”武胜县农业局副局长戈凯说,新型职业农民还可以享受到专业化的农业、农技、农经免费咨询,免费参加县级相关部门组织的农业生产经营管理培训,将技术牢牢握在手中。

新闻推荐

“神秘礼物”接踵而至消防队暖心收惊喜

本报讯(陈森贺小芹武胜记者站陈本刚)连日来,武胜县应急救援消防大队陆续收到市民悄悄送来的礼物,大家用这样的方式表达对消防...

武胜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武胜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