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东:用诗歌打开心灵的“缺口”

广安日报 2018-10-07 01:01 大字

□本报记者 陈玲

日前,第九届四川文学奖获奖作品出炉,武胜诗人曹东的诗集《少数诗篇》获得诗歌奖。当喜讯传来时,广安文学界一片欢腾,作为广安建地设市以来首个获得此殊荣的广安作家,曹东无疑为广安本土作家走出广安、走向全国吹响了冲锋号。曹东,1971年1月生,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上世纪80年代开始文学创作,作品散见于《人民文学》《诗选刊》《诗刊》《星星》《诗潮》等刊物。出版诗集《许多灯》《少数诗篇》(包含《说出·短诗卷》和《大风·长诗卷》),先后获得第十六届“冰心儿童文学”新作奖、第十二届《四川日报》文学奖,2013年被评为四川省十大优秀青年诗人。本期“周末说吧”,让我们走近曹东,走进他的诗歌世界。

——编者的话

不久前,第九届四川文学奖获奖作品出炉,武胜县诗人曹东以诗集《少数诗篇》获得诗歌奖。这当一喜讯传来,周围的人似乎比曹东本人还兴奋。

“获奖是意料之外的。”曹东笑言,“本无心参评,是朋友陈宇觉得《少数诗篇》获奖几率大,极力劝说我去参评,最后还是他帮我填写报名表寄出去的。”

这是广安1993年成立地区、1998年撤地设市以来首个获得四川文学奖的作家。收获这一殊荣,曹东由衷高兴。但写诗多年,除了用诗歌“敲打”现实,曹东的心境也更加成熟,早已不会因为一份荣誉而欢呼雀跃。这次获奖带给他的,更多的是一种内心的坦然和宁静。9月27日,记者面对面与曹东交流,试图走进他的诗歌世界。

《文学故事报》成就他的写作梦

曹东爱上写作,是在武胜县烈面中学上初二时,他无意间读到了知名女作家谌容的全国优秀中篇小说《人到中年》,被生动的故事情节和独特的表现力深深震撼,从此走上文学创作的道路。

从1985年起,曹东广泛阅读,并开始创作散文。1987年在烈面中学读高中时,在学校的阅报栏看到《文学故事报》招聘学员的消息后,他就通过书信报名,并寄出两篇散文,经过编辑部筛选,成为其中一名学员。

“每月都坚持寄几篇散文过去,编辑部的老师都会非常认真地帮我修改,并教我写作的方法,鼓励我坚持写作。”曹东说,在老师的指导下,他的写作水平提升很快。

1989年,曹东的散文《小村心事》在《文学故事报》发表,他被评为优秀学员,编辑部还给他寄来了奖品。

“这是发表的处女作,对我写作是一个很大的鼓舞。”谈起这段往事,曹东的言语间满是感激。

而后,曹东创作的散文逐步得到认可。1990年至2003年,曹东以散文创作为主,偶尔写作散文诗、儿童诗和小说,先后在《儿童文学》《中华散文》《散文诗世界》《四川文学》《散文·海外版》等报刊发表。2002年,曹东获《四川日报》文学奖,并出版散文集《送你一轮明月》。

寻找诗歌独特的视角

曹东沉稳冷静,内敛含蓄,低调从容,对生活充满了独特的思考。

现代诗歌,形式自由,内涵开放,有高度的概括性、鲜明的形象性、浓烈的抒情性以及和谐的音乐性。

对性格内敛的曹东来说,现代诗能用不可代替的语言反映生活、表达情感,似乎更契合他的心灵。

曹东开始写诗,是在1991年,但创作的数量非常少,也没有形成自己独特的风格。

2003年,当时在《重庆日报》工作的武胜籍诗人李元胜看到了老乡曹东的投稿,品读后觉得他的诗歌很有灵性,于是多次打电话邀请曹东加入界限诗歌网(李元胜于1999年创办的中国现代诗歌网站)。

加入界限诗歌网,是曹东写诗的一个转折点。在那里,曹东与国内一些有知名度的诗人分享创作心得,一起评诗交流。

“那是诗人们交流的平台,我每天都会去逛逛看看,一边学习一边写诗。”曹东说,那几年对现代诗的认识越来越独到,也从中找到了自己写诗的方式。

工作多年的曹东,体验到现代人与人之间的距离感、孤独感。“繁忙的工作,人的心理是怎样的?”曹东开始思索这个问题。

“写诗一定要有创新意识,要有敏锐的观察力。”曹东说,所有的文学功底和阅历,都成为他写诗的底气和动力。

于是,从那一年开始,曹东的诗歌十分注重独创性。

曹东不写一些蓄意讨好而又流行的时尚诗,不写一些朗朗上口的快餐式口语诗,更不写一些风花雪月的言情诗,他甚至不怎么写乡土诗人的抒情诗。

曹东将笔头对准人的心灵,通过敏锐的观察力,审视人在繁忙的城市生活中所产生的内心阴影、孤寂、彷徨,用诗歌反映这个时代人的心理活动和心理感受。

许多时候,读者对曹东的诗歌都给予这样的评论:“荒诞、压抑、苦闷、另类、极端、朦胧(但不晦涩),读了令人痛苦、反省。”

很多读者说,读曹东的诗歌,可能没有酣畅淋漓的快感,感受不到美丽的风景,体会不到美好的爱情,但深思之后会发现,曹东的诗竟与自己的内心如此契合。

用诗歌打开心灵的“缺口”

从发表第一首小诗至今,曹东已坚持诗歌创作20多年。其间,他从未放弃对诗学的思考,理论上也颇有建树。

曹东认为,诗歌不断创新的源泉来自于诗人对生活、对世界独到的发现与体悟。诗人应当成为一个不断“敲打”现实的艺人,将自己独特的思想、情感深深地敲入时代和发现到的周围世界。

所以,曹东不粉饰现实,不遐想美好,不虚情浪漫,而是把自己“变成人类精神的器官”,是“病”就是“病”,是“痛”就是“痛”。在他的诗歌体系中,“疼痛”是一个很重要的关键词。

正如他在《散场》中写道:“一个人走在大街上/走着走着就哭了/那么多人/闹麻麻/那么多人还是孤独的/人越多越孤独/眼泪越少越悲伤”,面对这个庞杂纷繁的世界,他只对一些锋利的细节感兴趣。它们很轻易地进入曹东的内心,成为他的一种深度体验。

这首诗歌得到了许多读者的认同,因为它直击心灵。

“当我看见大街上的人群,在黄昏到来之前,表情陈旧,被速度涂上一层虚幻的药

粉,我就想拿起笔,记下那真实又虚幻的一幕。”曹东说,通过诗歌他打开了人心灵的“缺口”,看到了里面的真实景象。

对于曹东来说,面对这个不断加速的时代,写诗是一条释放的通道。

曹东在《许多灯》里诉说着自己的情感。“许多灯,在我身体的房间/亮着。我轻轻走动/它们就摇晃/影子松软,啮咬一些痛觉/我上班下班,挤公交车/陪领导笑谈。十年了/竟无人发现/只在一人时,我才小心地打开/并一一清点,哪些灯已经熄灭。”

释放了内心的负重感,才能更加从容地生活。曹东将对诗歌的爱和责任感,带到了工作中,对一些带有专业性的工作,他能从不同的角度提出指导性的意见。

有耕耘,就有收获。近年来,曹东在《人民文学》《星星》诗刊等国内外权威刊物发表了大量的作品,先后获得第十六届“冰心儿童文学”新作奖、第十二届《四川日报》文学奖,2013年被评为四川省十大优秀青年诗人。

今年,更是获得了四川文艺界最高荣誉:第九届四川文学奖诗歌奖,是广安市建地设市以来首个获得四川文学奖的作家。

曹东,用他的诗歌对现实存在作诗性发言。

记者感言

四川文学奖是代表全省最高荣誉的文学奖,曹东作为广安建地设市以来首个获此殊荣的诗人,让广安在四川文化界着实火了一把,在广安文学发展的里程碑上刻下了重要的篇章,必将成为广安青年作家的标杆。

采访中,曹东反复强调写诗要“创新”,正是因为如此,曹东才能跳出惯性思维,从不同寻常的角度去反映生活、表达感情。现代诗形式自由,但不少青年诗人往往停留于简单的有感而发,写的诗歌大多是闻风而动、随波逐流,而忽视了用心领悟的过程,如果能够按照心灵指引,写出打动自己的诗歌,我相信,广安会有越来越多的“曹东”。

新闻推荐

告慰革命先烈 英雄精神照亮征程

□武胜记者站夏俊林本报记者张飞蒋师帅初秋的武胜革命烈士陵园内,草木葱茏、松柏常青,“革命烈士永垂不朽”八个鎏金大字熠...

武胜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武胜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