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职业农民成乡村振兴重要力量

广安日报 2018-02-13 03:28 大字

□武胜记者站张建斌本报记者胡苗

1月28日,持续雨雪冰冻天气暂告一段落,武胜县鸣钟乡中华村春龙水果种植专业合作社负责人彭周沿着产业便道,查看基地里晚熟柑橘的长势情况。

“90后”彭周是中华村人,幼年时便跟随外出打工的父亲到广东生活,大学毕业后在武胜县城找了一份稳定的工作。去年,他辞掉工作回到中华村,并且回归到父辈极力想要摆脱的身份——农民。不同的是,农民成了他的新职业,更承载着他创业致富的梦想。

包含彭周在内,截至2017年底,武胜县已培育新型职业农民1156名。透过他们,不仅可以看到近三年来武胜县农业产业的发展脉络,更能窥见其要迈向的未来。近日,记者走访了该县几名新型职业农民,并对相关工作进行了采访。

新型职业农民有想法也要肯实干

当天,武胜县猛山乡万民村协丰桑蚕养殖专业合作社负责人冯涛,正忙着联系购置种植桑枝菌设备的相关事宜。

冯涛去年参加武胜县农业部门组织的培训后,经过考核认定成为新型职业农民。“我从事桑蚕养殖已有三年多时间。”冯涛告诉记者,2015年,在一次出差途中,他看到当地连片发展的桑蚕养殖基地很是壮观,心生憧憬。回来后,他便着手考察桑蚕养殖的经济效益、市场前景以及武胜县的产业政策等。

“当时,武胜县正大力发展桑蚕产业,出台了不少扶持政策,而产品可就近被当地企业消化。”掌握相关信息后,冯涛并没有急于投资。因为,对在外打拼多年的他而言,许多农民都会的养蚕技能却是一大难题。

为此,冯涛“自费学艺”,在一处桑蚕养殖基地养了一季蚕。同年9月,协丰桑蚕养殖专业合作社成立,冯涛在万民村建成标准化桑园320亩,建设标准化养蚕大棚4000余平方米,走标准化规模化产业化的农业发展之路。“次年,我们试养了两季蚕,目前合作社已步入了正轨。”冯涛介绍说,2017年,尽管桑树还处于生长期,合作社就养殖了5季、310张蚕,销售额达62万元。

在冯涛的带领下,记者参观了标准化桑园,整齐排列的桑树间种着中药材黄精。“2019年,桑园进入成熟期,可供养1200张蚕,那时黄精也将上市,合作社就能回本盈利。”冯涛说。

为实现更加多元化的发展,今年,冯涛还打算投资建设3000平方米的立体种菌棚,种植桑枝菌。“技术问题以及所需设备等,我已经通过‘云上智农\’APP咨询了相关专家。”

从农家子弟到“城里人”,再到新型职业农民,在冯涛看来,转变的不止是身份,更凸显出当前农业生产条件的变化,让农民这种职业变得有干头了。而作为新型职业农民,有想法也要肯实干。

身份转变挑战与机遇并存

彭周回归农村还不到一年时间。但就在这短短的时间里,他不但从大学生转变为农民,还成了新型职业农民。

“身份转变对我来说既是挑战又是机遇。”彭周告诉记者,去年,武胜县大力发展晚熟柑橘产业,很早就有回乡创业想法的他,寻找了两名在外的乡友当“合伙人”,成立春龙水果种植专业合作社,种植晚熟柑橘和养殖小龙虾。

“读了大学回来种地,我的家人还是比较支持。”彭周说,这与现在倡导的“大众创

业万众创新”分不开,人们的观念有了很大进步。其次,两名“合伙人”在创业启动资金上给予了很大支持。“这笔资金可以用来支付土地流转租金和购买虾苗,我则负责合作社的日常运营管理。”

而得益于武胜县发展晚熟柑橘产业的扶持政策,彭周发展的300亩晚熟柑橘基地不仅使用了免费的苗子,而且还有一定补贴;引导村里的劳动力到基地务工,则有效弥补了他在耕种技术上的不足。

“最让我为难的,也是一名新型职业农民必须具备的能力——经营。”彭周告诉记者,去年秋天,一批小龙虾即将上市,销路问题却让他犯了难。几经周折,经当地一家小龙虾养殖户介绍,他才把小龙虾卖出去。“去年参加了新型职业农民培训,经专家们指导,我打算组织认识的小龙虾养殖户成立武胜小龙虾养殖协会,抱团闯市场。”

“搞农业前期投入大、周期长,资金问题是许多返乡人士要面对的。”彭周说,去年,他争取到一笔创业贷款,但是为了找一个合适的担保人,他几乎问遍了身边的亲戚朋友。“担保要承担一定风险,许多人都不愿意,希望这一方面的政策能更加灵活。”

制度试点政策送“春风”

“自2014年起,武胜就围绕农业产业发展积极培育新型职业农民,截至去年底,已培育1156名。”武胜县农业局科教站站长冯潇介绍说,当前推动乡村振兴,有文化、懂技术、善经营的新型职业农民队伍是重要力量。

作为全省承担新型职业农民制度试点任务之一的武胜县,将在今明两年,严格按照《武胜县新型职业农民制度试点实施方案》,推动该项工作,促进武胜县现代农业健康快速发展。

“具体而言,试点涉及的是初级新型职业农民的培养、认证。”冯潇说,新型职业农民分为经营型新型职业农民和从业型新型职业农民,前者是从事农业经营的家庭农场主、专业大户和农民合作社的带头人,后者为在农业领域从业的专业技术人员。

武胜县将主要围绕“一基两主四特”产业和“7+2”产业,培育新型职业农民。“重点围绕晚熟柑橘和优质蚕桑产业。”冯潇说,每年认定新型职业农民不超过50名。“不求多,我们对职业农民要求高,要让其产生‘培养一个、带动一批\’的示范效应。”

“让农民职业化,相应的也要提高他们的社会保障。”冯潇介绍说,试点期间,武胜县将支持符合条件的新型职业农民参加城镇职工养老、医疗等社会保障制度等,县财政给予一定补贴。

同时,对返乡创业农民工、大专毕业生等取得新型职业农民证书,首次领办、合办或创办农民合作社、农业企业、家庭农场超过一年,且经营规模达到适度规模经营标准以上的,一次性奖励1万元。

金融扶持政策方面,该县将为新型职业农民提供不超过200万元的信贷支持,由县银财公司给予贷款担保支持,减免担保费用,县财政按照贷款年利率1%的标准给予贷款贴息补助。此外,该县在就业、科技、培训等方面也有相关扶持政策。

新闻推荐

武胜剪纸作品亮相四川首届乡村艺术大展

本报讯(黄晓芸武胜记者站夏俊林)近日,四川首届乡村艺术大展在成都开幕,来自武胜的两幅剪纸作品在展览中亮相,分别是曹红的《四下乡活动之送法律下乡》和谭志君的《猴戏》。武胜剪纸是省级非物质文化遗...

武胜新闻,有家乡事,还有故乡情!连家乡都没有了,我们跟野人也没什么区别。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武胜县一直在这里为你守候。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