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建“四川省柔力球之乡” 武胜群众体育运动有了“新名片”
武胜县创建“四川省柔力球之乡”暨2017年柔力球决赛展演活动现场。
老年队比赛场景。
学生队比赛场景。
□王刚武胜记者站姚毅/文夏俊林赵倩/图
时而凌空飞舞,时而翻转腾挪……12月5日下午,武胜县印山公园内,列队整齐的柔力球运动员们正伴随着悠扬的乐曲,迈着轻盈的步伐,娴熟地抛接着柔力球,场面蔚为壮观。
柔力球,这项与武胜县这座嘉陵江畔城市“既不沾亲又不带故”的体育运动,缘何会成为众多武胜居民喜爱的健身运动呢?武胜为何具有创建“四川省柔力球之乡”的底气,又是如何创建的?对此,记者于近日前往武胜县进行了采访。
历时10余年推广,具备广泛群众基础,成果突出
11月20日一大早,武胜县老体协副主席、业余体校退休教练张笑天来到印山公园,他专程来查看队员们练习柔力球的情况。近一段时间,张笑天在成都带孙子,只要一抽出身来,他便回到武胜,与队员们交流柔力球技艺。
张笑天是武胜柔力球运动的推广人之一。2003年,张笑天的妻子远赴山西学会了柔力球这项体育运动,作为武胜县体校教练的张笑天,看到柔力球运动不仅融合了太极、武术、音乐和舞蹈,而且运动量适中,对场地要求低,资金投入少,具有健身性、娱乐性、趣味性、竞技性、优美性等特点,并且简单易学,很适合作为一项群众体育运动项目在武胜推广。
于是,张笑天向妻子学习起了柔力球。从此,在学校的操场上、公园内,便多了张笑天夫妇舞动柔力球的翩然身姿。渐渐地,他们身边的好友、同事也纷纷加入进来。2004年,武胜县第一支柔力球队伍应运而生,同时,也担负起了推广柔力球运动的重任。
此后,这支队伍不断“裂变”壮大,由最初的10余人,发展到如今仅在册柔力球队伍就有203支、骨干教练员1000余人、骨干裁判员64人、队员1万余名,全县参与柔力球运动的人数超过10万人。
不仅如此,武胜县柔力球队员自2005年以来,代表广安市参加四川省柔力球比赛,屡获佳绩。在2009年举行的四川省第一届全民健身运动会柔力球比赛中,更是一举夺得第二套规定套路第一名;不久前,圆满落幕的广安市第二届老年人运动会,柔力球各项目冠军由武胜柔力球队伍包揽。
积极承办、举办赛事,推动柔力球运动在武胜乃至全市范围内“多点开花”。自2009年起,武胜县每年都会举办柔力球比赛,并把柔力球纳入县老运会比赛项目;先后4次承办广安市柔力球年度比赛和老运会,吸引了来自全市各区市县的众多队伍参赛。
“近年来,国家大力推广柔力球运动,而在县委县政府的强力领导和省市有关部门的指导帮助下,武胜的柔力球运动已深受全县群众喜爱,成为一项群众体育运动项目。”在武胜县相关负责人看来,柔力球培训交流活动也在全县范围内如火如荼开展,柔力球骨干队伍在各级各类比赛中再创佳绩,“武胜,已具备创建‘四川省柔力球之乡\’的条件。”
坚持政府主导,借鉴他山之石,创新方式共创共享
今年初,武胜县创建“四川省柔力球之乡”工作正式拉开帷幕。
“在创建工作中,我们坚持政府主导,部门合力尽责。”为此,武胜县将柔力球运动纳入全民健身计划的重要内容,并要求各级各部门将其作为重要民生工程来抓;成立创建“四川省柔力球之乡”领导小组,统一安排部署创建活动,下设办公室,负责日常工作;各乡镇各部门明确分管领导,细化工作职责。
在此基础上,武胜县教科体、民政、财政、老体协等部门相互配合,在组织建设、队伍培训、活
动开展、场地建设经费保障等方面充分发挥职能作用;健全工作机制,强化县乡两级创建工作领导责任制,“政府主导,部门尽责,分工明确,齐抓共管”的良好格局很快形成,创建工作全面铺开。
借鉴他山之石,探寻创建工作突破点。今年初,武胜县组织相关人员前往省内的“全国柔力球之乡”广元市昭化区考察学习,参观硬件设施建设,观看柔力球队伍表演,听取其成功创建的经验做法,对可吸纳、可推广的举措进行梳理总结,用以推进实际工作。
强化专兼结合,创新队伍建设。武胜通过加强柔力球骨干队伍培训和柔力球运动教练员、裁判员、运动员队伍建设,建立人才信息库,整合利用人才资源,实现“发展有骨干,推广有专才,普及有人员”目标;以省市柔力球项目赛事为契机,强化队员培训,以参赛选手为技术骨干,将中小
学生、中老年人作为发展普及对象,不断壮大队伍;将柔力球运动与全民健身、群众日常文体活动、节庆活动相结合,鼓励柔力球套路大胆融合民俗文化,彰显武胜地域文化特色。
开展“六进”活动,进一步推广普及、发动更多群众积极参与柔力球运动。今年以来,武胜在全县范围内广泛开展柔力球进学校、进乡镇(社区)、进农村、进机关、进企业、进景区“六进”活动。目前,该县各乡镇(社区)、机关、学校等已各组建1支以上柔力球队伍,校园大课间活动也引入了柔力球运动项目。
今年10月,一场以柔力球运动为主题的体育盛会在武胜精彩启幕。此次柔力球比赛是该县创建“四川省柔力球之乡”的内容之一。1个多月时间里,该县各乡镇(社区)、机关、学校的数支队伍1000余名运动员,在赛场上大展身手,迎、引、
拉、抛之间,展示出大美武胜形象,也展示出群众节节攀高的幸福指数。
成功创建之后,怎么做?
“对于武胜成功创建‘四川省柔力球之乡\’后,要如何巩固创建成果,这早在部署创建工作之时,就已进行全盘考虑。”近日,武胜县委相关负责人对记者说,创建成为“四川省柔力球之乡”并不是最终目的,而是要以创建带动全县更多群众积极参与柔力球运动,享受柔力球运动带来的健康与快乐。
“我们将进一步强化组织领导,提升管理水平,创新发展思路,发挥政府和市场作用,积极探索柔力球运动事业、产业并举,互促互进的有效模式,推动柔力球运动持续、健康、快速发展。”该负责人说,还要进一步强化推广力度,力争全县今年内实现100%的学校有柔力球代表队,在80%以上的晨晚练点开展柔力球运动,3年内实现80%以上的单位有1支柔力球队伍、60%以上的规模企业有柔力球代表队、60%以上的行政村有1支柔力球队伍。
“队伍建设仍是重点。”该负责人说,武胜将持续注重教练员、裁判员、运动员3支队伍建设,创编更多体现武胜地域文化特色、动作优美大方、适合不同年龄不同水平的柔力球套路,创编竞技性、健身性、表演性系列套路。同时,加强与其他柔力球运动事业发达地区的交流,逐步使武胜柔力球运动成为省市一流,乃至全国知名的特色体育文化品牌,推动全国柔力球运动蓬勃发展。
武胜柔力球运动背后的故事秦贵英:“夏穿棉衣”只为给创建出份力
在11月6日至7日举行的川渝友好区市县柔力球邀请赛中,武胜县柔力球教练组组长秦贵英带领该县柔力球骨干队员,凭借柔力球创编套路《美丽武胜》,在11支参赛队伍中位列前茅。
秦贵英最初练习柔力球时,是在2008年。“我之所以要学习柔力球运动,就是被它优美的动作所吸引。”近日,秦贵英对记者说,一次偶然的机会,她首次在印山公园里见到有人练习柔力球,她静静地在一旁欣赏后,待散场时,赶紧上前询问如何才能加入柔力球队伍。
一个塑料球、一副球拍,是练习柔力球的必要“装备”。“简单易学,也不费体力。”秦贵英说。跟着练习了几天后,秦贵英便轻松掌握了规定套路,从那以后,她一天不落坚持练习柔力球。
今年初,武胜县启动创建“四川省柔力球之乡”工作后,作为该县柔力球教练组组长的秦贵英丝毫不敢懈怠。按照创建工作安排,夏天时,教练组成员要督导全县31个乡镇柔力球队伍的组建情况。然而,酷暑时节,秦贵英却穿起了棉衣。
“车里开着空调,车内外温差大,才走了几个乡镇就得了重感冒。为了不影响创建工作进度,也为了不让自己感冒,在随后的一个多星期里,我一进到车里、空调房,就只好穿上棉衣。”秦贵英笑着对记者说,她在夏天穿棉衣这件事,被队员们打趣了好长时间,“为了创建工作,大家付出了很多,我也想尽自己所能,为武胜创建‘四川省柔力球之乡\’出一份力。”
新闻推荐
□武胜记者站赵倩初冬,走进武胜县中心镇大通村,成片移栽的晚熟柑桔基地焕发出勃勃生机,新修成的便民路延伸至各个院落。大通村第一书记余静,心里乐滋滋的。11月20日一大早,他便来到村里,准备对几家重点...
武胜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武胜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