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金光说化石

广安日报 2017-07-23 01:26 大字

乌龟化石

鱼化石

□陈天宁文/图

1999年,我在武胜县政府工作,是分管教科文卫系统的副县长。这年夏天的一个傍晚,金光乡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群众,用公用电话向我传递了一个信息:道班工人邓某在金光乡板桥附近的窝家沟采石场工地,花了100元钱,从采石场石匠手中买走了一个完整的乌龟化石,欲将其研磨成粉,用作治疗胃病的中药引子。接完电话后,地理专业毕业的我敏感地意识到,乌龟化石倘若为真,这将是还原武胜古地理环境、探寻武胜地质变迁的重要证据,同时也将是“武胜博物馆”未来陈列布展的重要展品。事不宜迟,我立即联系了县文体局、县文管所的相关人员,于次日清晨赶到金光,找到了邓某。通过反复协商,我们最终以邓某的原购价,购回了将要被破碎成药引子的乌龟化石。

现场收集到的乌龟化石,实际是两个不同的乌龟个体,一个长21cm、宽19cm,另一个长18.8cm、宽18cm。乌龟化石由县文管所保管,由专业技术人员拍照建档,以备日后研究和陈列布展之需。此后,我还多次陪同四川省考古研究院的专家及市文管所的专家,专程到金光乡窝家沟采石场的化石采集地踏勘,以期有更多收获,但因采石场废弃,杂草疯长,仅在采石场溪流边采集到一颗动物牙齿化石。这颗动物牙齿化石,亦交专业技术人员拍照建档,进入县文管所文物库房,以备日后研究和陈列布展之需。

化石,是指保存在地层中的地质时期的生物遗体(如动物骨骸、硬壳等)和遗迹(如动物足印、虫穴、蛋、粪便、人类石器等)。而生物是从简单到复杂、从低级向高级发展的,生物进化既具有不可逆性,又具有阶段性。所以,一定种类的生物或生物群,总是埋藏在一定时代的地层里,而相同地质年代的地层里必定保存着相同或近似种属的化石或化石群。由此,就有可能根据化石确定地层的地质年代,换言之,化石是鉴定地层年代的重要依据。

窝家沟采石场发现的乌龟化石,一个有头部和四肢,尾部隐藏在化石标本之中;另一个缺失头及左、右肩部,后足及尾部亦隐藏在化石标本之中,均属体型较大的龟类。而那颗动物牙齿化石,长7cm、宽4.5cm,为三齿一组之大型动物牙齿化石,初步判断或许是熊猫的牙齿化石。再结合县内胜利镇天生桥桥面出现的数量众多的水磨石孔,以及2001年在县内鸣钟乡大石坝村观音岩采石场采集到的鱼化石群(其中最大的长约50cm、宽约25cm,属体型较大的鱼化石),它们的保存地层均为侏罗纪(J)中统(J2)上沙溪庙组中断(J2S2),距今大约一亿七千万年。由此可以推断,武胜金光乡乃至武胜全域,当时均处在三叠纪末(距今一亿九千五百万年)的印支运动造就的“巴蜀湖”中,湖盆几乎占据着现今的四川盆地全境,面积约20万平方公里。从早侏罗纪开始,川西及各湖盆边缘山地的广大地域遭受流水侵蚀,盆地接受了陆相碎屑岩沉积。此期气候属热带、亚热带炎热干燥气候环境,“巴蜀湖”湖盆沉积了高达4700余米的紫红色碎屑岩层,金光窝家沟乌龟、金光窝家沟动物(可能是熊猫)、鸣钟大石坝观音岩鱼群,就在此期间被保存在了地层之中,为我们了解武胜金光乃至武胜全境的古地理环境的变迁提供了珍贵的证据。

侏罗纪末(距今约一亿四千万年),燕山运动兴起,川东南及盆地中部地区逐渐隆起,侏罗纪时期的“巴蜀湖”面积大量缩减,最终成为“蜀湖”,其面积仅为“巴蜀湖”面积的十分之一,约2万平方公里,武胜金光乃至武胜全域成为陆地。此后,武胜大地又经历了漫长的地质历史时期,在燕山运动和喜马拉雅运动的作用下,同时接受风、雨、流水、温度变化等外力作用的侵蚀、切割,逐渐形成了今天我们看到的地貌状况和地理环境。

新闻推荐

追寻红色足迹 传承红岩精神

本报讯“这是我第一次去重庆参加红色夏令营,好开心!”日前,在武胜县会展中心,五年级学生曹磊激动地对记者说。据了解,此次红色夏令营主题为“绿色发展·健康成长”,历时两天,共有来自全县各乡镇中小学校...

武胜新闻,故乡情,家乡事!不思量,自难忘,梦里不知身是客,魂牵梦萦故乡情。武胜县,是陪我们行走一生的行李。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