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一个千万富翁弃商当农民的梦想 让丘区农业生产全程机械化

广安日报 2017-07-04 02:10 大字

□本报记者胡佐斌

今年64岁的罗凯盛,在广安区崇望乡马蹲村常年种植水稻820余亩。但人们很难想到,他曾是一名特殊钢材销售商,拥有资产数千万元,是什么原因让他弃商从农?在他坚守的农业战线上,他又创造着怎样的奇迹?7月3日,记者怀揣这些问题前往采访。

罗凯盛是武胜飞龙人,早年当过乡镇供销社主任、企业负责人,后转入武胜电力公司。2000年前后,企业合并,40多岁的罗凯盛根据企业人员分流政策,选择了保留公职下海经商。

在商海摸爬滚打仅两年时间,罗凯盛便盯准了一个冷门商机——代理销售圆棒特殊钢材。他从被动销售逐渐发展到主动下单,并掌握价格主动权,不久便独资在重庆成立了物资公司,年销售额5000万元以上。到2008年时,罗凯盛的个人资产已达数千万元。

2008年也是罗凯盛人生的转折点。这一年,金融危机蔓延全球,他想到了产业转型。

当时,国内不少行业不景气,罗凯盛便想到了农业:“随着新型城镇化战略的实施,农村涌入城市的人口将越来越多,农村产业发展必将面临改革。”

此时,岳池县一片面积达650亩的土地在网上对外招租,获此信息,罗凯盛赓即到岳池考察,并很快签下了租赁合同。罗凯盛坚信,未来的农业一定大有可为。从一开始,他就定位于机械化农业,购买大型农机具,高薪聘请农机手,并带着农机手前往江浙一带学习先进理念和技术。

“搞农业,没有科技含量,是没有出路的。”仅两年时间,罗凯盛便在岳池县实现了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不过,在技术上不断取得重大进步,则是在2012年以后。

2012年,罗凯盛又在广安区崇望乡大面积租地种植水稻,这里成为他的第二战场。有了在岳池积累的经验,他决定进一步大胆创新。

他在全市乃至全省独创了水泥地坝育秧苗技术,大大节约了成本,也引起了全省农业界广泛关注,各地农业部门多次组织当农技人才前来考察学习。正当别人积极学习他这一技术时,他又探索成功旱田托盘育秧,连日常的人工浇水都不需要了,育秧成本仅是水泥地坝育秧的三分之一。

在旱田托盘育秧技术的基础上,罗凯盛又摸索出拖拉机田间起盘技术,可直接从育秧田里将大量育秧托盘转运至栽秧所在田块,大大节约了转运秧盘的人工成本。

罗凯盛还引进乘坐式插秧机,并有效解决了秧盘与新型插秧机的融合问题,成功创下了一机一天8小时插秧60亩的纪录。他还花巨资购买了一台大型烘干机,大型联合收割机收回的稻谷直接进入烘干机,按设定参数烘干后,便立即销售给签约收购户。

种稻谷,罗凯盛还坚持一个原则:水稻在生长过程中,没有出现大的虫害,就不用杀虫。他说,生物对虫害本身就有一定的免疫能力。“必须坚持生态种植,这样生产出来的粮食才更安全。”罗凯盛说。

如今,受国际国内钢铁市场行情的影响,罗凯盛已彻底退出钢铁行业,原本在重庆开有10余家美容院的妻子,也转让了部分美容院,仅留下3家托人管理。罗凯盛说,他将继续探索丘陵地区的现代农业之路,推广丘区农业生产全程机械化。

新闻推荐

武胜县国税局“七一”座谈促发展

6月27日,武胜县国税局举行“学精神、谈感悟、话税收、促发展”七一座谈会,县局老、中、青党员及入党积极分子参加了此次座谈。座谈会上,县局党组书记、局长甘伟同志组织大家学习了省第十一次党代会...

武胜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武胜县这个家。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