领跑在医学前沿的使命———南充市中心医院建院80周年巡礼之三(技术篇)
上世纪七八十年代, 不少患者得了大病只能到重庆、成都、北京、上海等地大医院辗转求医, 这是当时南充人看病难的一个真实写照。
给患者“看好病”,让病人少“走弯路”。这既是每一个病人厚重的托付和最终的愿望, 也是市中心医院领跑在医学前沿的使命。
———采访札记
日落月起又一天,冬去春来又一年。转眼之间,市中心医院即将迎来建院80周年。
时间匆匆,岁月如歌。
据市中心医院院志载:1952年11月,周应仪实施首例剖腹取胎术,成为当时南充的一大新闻。1959年9月,吴新陆施行首例食管癌根治术,成为全院胸外手术之始,引起新闻媒体的高度关注。1971年2月,陈大经成功实施首例颅骨清创成形术,无不让南充同行刮目相看。1983年4月,曾崇方、邹嗣祯实施首例“常温下无血肝切除术”成功,又一次开创川东北手术之先河,给患者家属留下了难以抺去的记忆。
成长是艰难的,也是美丽的。在老一代医护工作者的青春记忆中,这无数个“首例”的背后不仅创造了一个又一个生命的奇迹,而且凝聚着他们年复一年的艰辛与追求。
站在建院80周年的时间节点,走进灯火辉煌的现代化门诊住院大楼,迈进由高端医学人才领军的科室,看到一间间现代化的病房,以及病人康复出院时的一张张笑脸,一行行热泪,人们无不从内心深处对市中心医院感到由衷的敬佩。
今天的南充市中心医院,已犹如一棵枝繁叶茂、浓荫匝地的参天大树,承载着无数暖巢,呵护着柔弱的生命。
集医疗、急救、科研教学、康复保健为一体,医疗服务辐射南充、广安、遂宁、巴中、达州、广元等周边地区3000多万人口。患者纷至沓来,年门诊量已超百万人次。
国家卫计委临床药师培训基地、全国脑卒中筛查基地、国际爱婴医院、中国航天员救治医院,全国抗震救灾英雄集体、全国百姓放心百佳示范医院、全国医院文化建设先进单位、四川省先进基层党组织、南充市最佳诚信单位。这些头衔和显赫的荣誉,赋予了市中心医院人更多的使命和责任。
对于武胜县的孙先生一家来说,一提起那次食物中毒,至今还胆战心惊。孙先生表示,他们一家三代的第二次生命都是南充市中心医院给的。
说来的确让人揪心:2012年10月10日,家住广安市武胜县八一乡九村的孙先生一家三代5口人,因误食曼陀罗植物包的“芝麻肉馅水饺”,30分钟后全家人相继出现胡言乱语、神志恍惚、口干舌燥等症状。亲戚和邻居发现后,急忙将他们送往当地医院治疗。住院治疗数小时后,一家人的病情逐渐加重,并出现烦躁不安等症状,情况十分危险。亲属们见状心急如焚,连夜将这一家人转到南充市中心医院,并很快被收治入院。
人民群众的生命高于一切。孙先生一家中毒入院后,引起了市中心医院领导的高度重视,并立即指示医护人员尽快查明原因,及时准确地拿出治疗方案,竭尽全力抢救中毒病人。经中西药剂专家对患者家属提供的食用物进行鉴别、分析,原来孙先生一家食用的“芝麻”,实为一种名叫“曼陀罗”的植物。这种植物全株有剧毒,成人食果三枚,儿童食3至4粒即可中毒。
中毒原因查明后,各科室迅速制定出抢救方案,并派专车连夜赴成都购买特效解毒药。经快速而精准的抢救,孙先生一家全部获救。
衡量一家医院的技术水平,最重要的一点就是看能否诊治各种疑难杂症。近年来,市中心医院不断向疑难顽症宣战,让无数疑难重症患者获得了第二次生命。
这是一个十分复杂的特殊病例:患者为男性,家住南部县,双小腿肿胀,色素沉着3年,后发展为中下腹壁、双下肢严重水肿,伴右小腿局部皮肤发红、溃烂,一天比一天严重,生活无法自理。家人认为他得了一种“怪病”,曾辗转南充、成都多家医院求医,诊断为“复杂型布加氏综合症”,治愈渺茫。此结论,无疑给该男子的心灵造成沉重的打击。
2012年8月,在几乎陷入绝望之际,这名男子和家人来到市中心医院住院治疗。经检查:因大量腹水,腹胀犹如怀孕五六个月的孕妇,阴囊肿大如足球,呼吸急促,无法行走,坐卧困难,寝食难安。后经超声、磁共抺、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检查,发现下腔静脉肝段长5﹒7厘米的闭塞,肝左、中、右静脉闭塞伴副肝静脉、腰升静脉、奇静脉等侧肢循环建立不全。实验室检查提示:肝肾功能损害、低蛋白血症、血糖高,最终诊断为“慢性复杂型布加氏综合症急性发作并伴有肝硬化和肝肾综合症”。
由介入放射科主任游箭博士领军的介入放射团队,曾利用介入新技术治愈过20多例布加氏综合症。可面对这例罕见、疑难、危重的“复杂型布加氏综合症”,游箭博士也深感治愈难度大。经多学科专家会诊,一致决定实施微创的介入手术治疗。局部麻醉后,游箭博士率领介入放射科的专家历时3个多小时,成功为该患者行下腔静脉闭塞开通术、下腔静脉球囊扩张术。经过16天的精心治疗,患者呼吸急促和全身水肿逐渐消失,阴囊肿大小恢复正常,肝肾功能明显改善,行走自如,爬层楼不累。该男子出院回家后,逢人便说:“市中心医院的专家真行,要不是他们,我这条命也许早就没了!”
医生的核心价值在哪里?如何处理自我保护和敬畏生命的关系?尤其是面对“三无病人”,如何体现公立医院的公益性和救死扶伤的内涵?市中心医院人的回答是:始终不渝地坚守救死扶伤的阵地,把生命的希望送给病人,把风险和困难留给自己。
这是一个真实而感人的故事:2013年8月15日23时许,一辆救护车载着一位脑部重伤的老大爷,驶入市中心医院急诊科。经检查,患者深度昏迷,四肢僵直,瞳孔散大,对光无任何反应,其头部有瘀血,左耳道出血不止,且独自一人,年龄、姓名、籍贯均不详。这是一位“三无病人”。
病情万分危急!该院领导获悉老大爷的伤情后,立即指示尽全力救治病人。在未交任何费用、无家属在场的情况下,医院立即启动“三无病人”应急救治预案。急诊科做完应急处理后,迅速将患者送往重症监护室展开急救。经进一步检查,伤者大面积挫裂伤并血肿,左侧颞骨骨折,脑脊液耳痿,闭合性腹部外伤,全身多处软组织挫擦伤,酒精中毒。经过4个多小时的手术后,老大爷虽昏迷不醒,但生命体征平稳。
经过医护人员的精心治疗和护理,昏迷长达18天的老大爷终于苏醒了。老大爷醒后,很快恢复了记忆。原来,老大爷姓帅,是西充县金源乡人,他无儿无女,长期在南充打工。8月15日那天,因一些琐事心中郁闷,晚上饮酒过多,不慎从楼梯上摔下。后不知被谁发现并拨打了“120”急救电话,被救护车送到市中心医院治疗。
当年9月9日,帅大爷康复出院时,医院还安排专车将他送到车站,并给他捐赠了500元路费和生活费。帅大爷入院治疗时,市中心医院先后开支治疗费、生活费、日杂费等2.5万余元。临别时,年过6旬的帅大爷热泪盈眶,紧紧拉住医护人员的手深情地说:“要不是你们,我这条命就没了。感谢医院,感谢你们这些好心人!”
只有“看好病”,才能得到患者的认可和信任。这是一个十分简单的道理,也是市中心医院人不曾断裂的思维和理念。
还有一个发生在泌尿外科的故事:65岁的岳池人张某,于2014年1月在重庆某大型医院接受了肾肿瘤切除手术,在术后康复过程中,因护理不到位,插引流管伤口发生多次感染,令张某痛苦不已,且高昂的治疗费用也让其感到难以支撑。张某随后转回家乡医院治疗,但伤口不仅不见好转,反而有恶化的迹象,张某几乎失去了继续治疗的信心。后在朋友介绍下,张某转到市中心医院泌尿外科治疗。医生检查发现,张某手术侧肾窝内感染形成较大脓疡,并波及同侧腰大肌,在胸腔内产生大量积液,并伴有高热、发抖等症状,严重危及生命。
泌尿外科医疗团队很快为张某制定了一套治疗方案。经治疗,张某的伤情很快得到有效控制,病情明显好转。考虑到张某伤口较深,年龄偏大,一次性拔管易形成窦道,可能会再次发生感染,泌尿外科主任张宗平提出采用分次退管的治疗方案。为保证治疗方案的顺利实施,全科医护人员通力协作,各尽其责,精心实施治疗方案。张某伤口基本痊愈出院时,激动得热泪盈眶,紧紧地握着主管医生的手并深情地说:“以后,我就是你们医院的义务宣传员了!”
“挑战自己、挑战难题。”今年41岁的市中心医院肝胆外科副主任彭勇博士时常这样告诫自己,并不断挑战高难度手术。
曾师从重庆医科大学著名肝胆外科专家、博士生导师龚建平教授和日本京都大学上本伸二教授的彭勇博士,擅长普通外科各种常见病、多发病的诊断、治疗和手术,尤其在解剖性肝叶切除术、胰十二指肠切除术、肝门胆管癌手术、腹腔镜胆囊和胆道手术、保胆手术、门脉高压等肝胆胰外科领域有特别造诣。由他开展的精准肝叶切除术、规范化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和淋巴结清扫、规范化肝门胆管癌根治性切除术等高难度切除手术,挽救了众多疑难肝胆患者的生命。
2011年9月,一位谷姓患者在广东CT诊断为肝炎后肝硬化、原发性肝癌,肿瘤位于左右门静脉分叉处。考虑到肿瘤位置特殊,省内外多家三甲医院医生均告知患者手术风险高,术中大出血可能性极大。患者的叔叔在重庆某知名大型医院肿瘤科工作,建议他到本院进行介入治疗。从2012年4月至11月,患者进行了3次介入治疗,总费用近20万元。可实施介入治疗后,原发肿瘤坏死,又出现了新发肿瘤,再次尝试介入效果极差。此时患者已是身心疲惫,钱财几近耗尽,不得不从重庆返回老家南充。
天无绝人之路,该患者绝望中有幸被人推荐认识了彭勇博士。彭勇在认真分析病情和研究CT后,认为尽管肿瘤紧邻门静脉大血管,但只要术中进行仔细的解剖和分离,就可以达到根治性切除效果。2012年12月,彭勇博士及其治疗团队在麻醉科的精诚协作下,成功为该患者进行了精准右半肝切除术,术中一并解决了原发和新发肝癌两大难题。术后该患者恢复顺利,无任何并发症,2周后痊愈出院。这位复杂肝癌患者的成功手术表明,彭勇博士根治性切除复杂肝癌的技术已达到国内先进水平。
在分级诊疗中,三甲医院的定位主要是提供急危重症和疑难复杂疾病的诊疗服务。2016年7月,新上任的市中心医院党委书记、院长彭海涛,审时度势地提出了临床“核心技术攻坚工程”,并很快在全院吹响了向疑难顽症宣战的号角。目前,首批42个核心技术攻坚项目已全面启动。
最先响应院党委号召的骨科,大胆挑战疑难病例,成功完成一例巨大神经鞘膜瘤切除手术,再次填补川东北地区的技术空白。
2016年9月8日,家住高坪区洪家堰村的张大妈,因左上臂内侧及肩背部有巨大包块来到市中心医院骨科就诊。这个包块已经伴随张大妈18年之久,轻微触碰便有明显的手指麻木疼痛症状。她曾四处求医,跑了不少的医院。由于包块巨大并且与神经血管连接紧密,手术切除难度非常大,风险极高,没有一家医院敢轻易手术。近乎绝望的张大妈,抱着最后一丝希望来到市中心医院骨科门诊,副主任医师张兵在详细了解患者病情之后,诊断为“巨大神经鞘膜瘤、间叶组织肿瘤。”于是,张兵决定挑战这一疑难病例,为张大妈解除病痛。
张大妈入院后,经张兵反复与患者沟通后,决定行巨大神经鞘膜瘤切除手术。术中发现,臂丛神经在与肿瘤结合的部位严重水肿变性,并从肿瘤组织中穿过,连接紧密,手术难度巨大。经3个小时的艰苦奋战,仔细剥离,张兵终于将重达700克左右肿瘤组织完整切除。术后张大妈的左上肢功能完全恢复,麻木症状明显减轻。张大妈康复出院时,对市中心医院骨科的医护人员感激不尽。
陕西大姐患“怪病”,跨省“问药”遇良医。
去年9月,家住陕西的刘兴琼身上开始长皮疹,渐觉四肢无力,连行走、抬头、吞咽都很困难,她曾在当地多家医院治疗了半年多时间,病情不仅没有好转反而日益加重,连生活都无法自理,家人为她操碎了心。今年3月,刘兴琼和丈夫慕名来到市中心医院风湿免疫科求医。医生李天红详细了解刘兴琼的病症后,根据多年的临床经验判断,她患上了较为罕见的“皮肌炎”。对症下药,经过十多天治疗,原本连翻身都困难的刘兴琼竟然可以单独行走,转氨酶、肌酶等指标都已接近正常。
但“皮肌炎”属慢性病,每月需要复查,彻底治愈则要历经几年时间。因刘兴琼家住陕西,若每月跨省赶赴南充,耗费的时间、精力、金钱成本都较高。刘兴琼出院时,李天红特地为她作了详细的治疗方案,让她到当地医院复查和治疗,并留下自己的电话号码,以便她随时咨询。对此,刘兴琼和家人十分感激。
“顽症巧治为百姓,技高一筹战病魔。”这是一位外地患者对市中心医院呼吸内科的赞美。去年12月,52岁的苟大叔,系食管癌术后9个月复发。行支气管镜检查可见左主支气管狭窄且并发瘘口,有气泡从瘘口逸出,结合CT重建考虑患者存在“食管左主支气管瘘”,且已并发肺部感染,恶病质,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呼吸内科医护团队迎难而上,攻坚克难,为患者的左主支气管成功植入覆膜支架。该手术为四川省第一例美国波士顿Ultraflex覆膜支架植入术。术中可见支架位置良好,将瘘口堵住,为防治感染以及后续的营养支持争取了机会。该手术的成功,表明呼吸内科已完全掌握气管内覆膜支架植入这一核心技术。
传统的心脏直视手术需要在其胸部正中做一长约20cm的切口,纵行劈开胸骨完成手术。该手术方式有创伤大,手术时间长,出血多,并发症多,住院时间长,费用高,影响美观等缺陷。而采用胸腔镜心脏微创手术最大的优越性是皮肤切口小,不需要切断胸部肌肉,更不需要开胸,并且术后疼痛少、出血少,恢复时间短,且手术费用低、用血少,符合美容要求。目前,微创手术是心脏血管外科的发展趋势。可是,无论在市中心医院,还在川东北同行业中都是一项技术空白。去年10月,市中心医院曾将这一手术列为胸心外科“核心技术攻坚工程”项目之一。
去年10月,市中心医院启动“高端人才护航工程”后,很快通过网上招聘平台引进了留美学者,省级学术技术带头人、胸心外科专家邢万红博士。原来,邢万红博士曾在山西医科大学第二医院胸心外科和天津市胸科医院心血管外科工作多年,具有丰富的胸心外科临床诊断和治疗经验,已成功开展上千例各种微创心脏外科手术,包括乳缘下斜切口,右腋下小切口,胸骨下段小切口,胸腔镜下心脏手术等微创心脏手术。
今年5月,一位来自蓬安县的病人,患有先天性心脏病。邢万红博士在胸心外科医护人员及相关科室的配合下,率领医生吴明乐成功为这名年轻患者实施了川东北第一例全胸腔镜下先天性心脏病房间隔缺损(下腔型)修补和三尖瓣成型手术。目前,患者恢复良好,已顺利出院。
据邢万红介绍,完全胸腔镜下微创心脏手术可以治疗多种心脏疾病,包括房间隔缺损修补,室间隔缺损修补,三房心矫治术,二尖瓣置换或成型手术,三尖瓣置换或成型手术和心脏良性肿瘤切除等手术。这种微创手术更符合美学要求,特别适合年轻人。
脑深部刺激(DBS),俗称“脑起搏器”,是将刺激电极置入颅内神经核团,通过对相应核团进行适当参数的电刺激达到控制患者临床症状的目的,是目前全世界治疗帕金森病最好的方法,且终生受用。由于这是一项复杂的高难度手术,已被市中心医院列为“核心技术攻坚工程”重大攻坚项目之一。为攻克这一技术难题,神经外科A区主任何家全博士带领团队积极探索相关核心技术并取得了重大突破。
今年4月,一位中年男子带着71岁高龄的父亲来到市中心医院神经外科求医,老人已患帕金森病10年。5月15,经过充分准备,何家全博士率领手术医生任海波、陈兵,在局部麻醉立体定向引导下,成功将刺激电极置入这位71岁高龄的患者颅内特定靶点。手术中,临时刺激发现患者症状明显改善。
医疗市场的竞争,是技术的竞争。技术需要创新,才能攻克未知的疑难顽症。市中心医院人以“功成不必在我”的精神境界,不断挑战技术难题,已成功实施冠脉搭桥手术、复杂先心病手术,Ⅱ型糖尿病手术等高难度手术30多项,其中不少技术已达到国内先进水平。一项又一项诊疗技术日渐成熟,一项又一项高难度手术被攻克,让众多的疑难重症病人有了较好的就医“获得感”。
80年的传承,80年的沉淀,让市中心医院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巨变。2014年9月28日上午,原国家卫生部党组副书记、副部长,中国工程院院士王陇德来到市中心医院考察,看到现代化的诊室、病房、手术间,脸上露出了会心的笑容。临别时,他欣然挥毫题词:“大医精诚”。这既是吴老的心愿,也是对市中心医院人寄予的厚望。
新闻推荐
本报讯(武胜记者站闫金强记者杨雪莲)5月19日上午10时25分,《红岩》作者之一杨益言在重庆逝世,享年92岁。得知这一消息,广安的家乡人民深感悲痛,纷纷怀念和追忆这位老人。杨益言,武胜县人,中共党员,中国作...
武胜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武胜县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