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兴水治水“热”冬春

广安日报 2017-02-27 11:20 大字

□本报记者 刘莉华

农业要发展,水源是基础,更是关键。粮食增产、农民增收,与农田水利建设分不开。近年来,广安市通过观念转变、项目统筹、产业转型、机制创新,强力推进农田水利基本建设,有力助推现代农业发展。

利用冬春时节抢时建设民心工程

近日,前锋区观塘镇白云村的万家大堰塘整治工程全面完工。万家大堰塘年久失修,坝体溃决,失去蓄水功能。2016年冬季以来,前锋区在“小农水”项目建设中,将万家大堰塘纳入整治范围。经过综合整治后,万家大堰塘蓄水能力达到9000余立方米,可确保300亩耕地的灌溉用水,并为附近养殖场、农户提供畜禽饮用水。

去年以来,广安市抓住冬春有利时节,把农田水利基本建设作为改善农业生产和水环境条件、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促进农民增收的根本措施来抓,组织和凝聚社会各方力量,持之以恒地开展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去冬今春,全市农田水利基本建设计划完成总投资9.95亿元,修复水毁灾损工程297处,新修渠道308.51公里,疏浚河道14.10公里,清淤沟渠74.5公里,除险加固水库19座,新建、维护小型水源工程1092处,巩固提升村镇集中供水工程106处。

致力管护机制创新水利工程收益长久

“近年来,我的170亩蔬菜地多了4口山平塘和5公里排水沟,用水排涝再也不用发愁。”2月16日,武胜县三溪镇练山坝村3组蔬菜种植大户范小林说起小农水建设为他家带来的好处时,赞不绝口。范小林告诉记者,每年光灌溉、排涝这一项,比以前一亩地节省了1000元。现在,我的蔬菜卖到了成都和重庆,以前投入的成本也基本收回来了。今年政府再搞水利建设,我一定会尽力支持。

范小林只是广安市在全力推动小农水建设过程中广大受益群众的普通一员。近年来,广安市致力小农水工程的管护机制创新,彻底改变了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好后,服务功能减弱现状,让群众在水利工程中长效受益。

怎样才能更好地发挥水利工程的长效作用呢?广安市通过创新经营管护机制,保障农田水利等基础设施的管理。按照“公益性工程政府保障、经营性工程推向市场、准公益性工程民办公助”原则,差异化落实政府、业主、群众的管护责任,并大力推广协会、服务队等农民互助式农田水利基本建设设施管理服务组织建设。目前,已落实村级管理员5000余人,管护服务能力覆盖全市90%以上的耕地面积。

新闻推荐

冯明书:用扫帚书写人生

2月20日清晨4点半,天还没亮,环卫工人冯明书就身着橘黄色工作服,手拿扫帚和撮箕,来到她的工作区域——武胜县人民南路与东街交汇处。离上班时间还有半小时,冯明书赶紧到附近的店铺买了馒头和豆浆,匆匆忙...

武胜新闻,有家乡事,还有故乡情!连家乡都没有了,我们跟野人也没什么区别。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武胜县一直在这里为你守候。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