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明灯村的美丽蜕变

广安日报 2017-01-12 00:00 大字

□武胜记者站 江琪

过去是踩着坑坑洼洼的泥巴路出行,现在是宽敞平坦的水泥路通到家门口;村民丢掉过去“庸懒散”恶习不再“等靠要”,积极争当物质精神双脱贫典型……明灯村距离武胜县城公里,年以来,在省、市、县各对口帮扶单位的倾力帮扶和干部群众的合力攻坚下,全村基础设施建设大力推进,公共文化服务设施不断完善,种养业发展红红火火,村民们的精神面貌焕然一新,顺利通过省、市、县的脱贫验收。

修桥铺路夯基础贫困山村换新颜

1月6日上午9时许,明灯村毛家河人行桥路段一派繁忙景象,施工人员和村民们正拿着铁锹、钢钎等工具抓紧时间修建人行桥。“我们都盼着桥早点修好,以后卖菜、卖猪就方便了,小孩子上学读书也能让家里人省心啦!”明灯村村民张华龙满怀期待地说。

据介绍,毛家河人行桥修建于上世纪年代,由石头堆砌而成,桥面窄,车辆无法通行,村民买卖农副产品只能靠肩挑背扛,每当雨季来临,时常被洪水淹没,村民出行极为不便。该村“第一书记”唐伟了解到这一情况后,积极协调争取资金,由四川新华发行集团出资援建,在毛家河人行桥旁动工新建一座长米、宽2.5米的水泥桥,确保村民、车辆安全通行。“还有十几天,桥就建成通行了,到时候不仅能方便明灯村村民出行,连附近驴子岩村的村民也能受益。”张华龙说。

“想致富,先修路。”交通不便长期制约着村里的发展,明灯村村民迫切要求改善交通条件。去年以来,该村在对口帮扶部门的帮助下,通过对上争取和组织村民自筹资金的方式硬化村级公路4.6公里,新建便民路4公里……

产业发展助脱贫增收致富路子多

火红的桔子挂满枝头,林下养殖的土鸡在欢快地觅食,院坝外新栽植的蔬菜长势喜人……在明灯村贫困户廖代义的家门前,一幅宜人的田园风光呈现在眼前。廖代义和老伴都已年过花甲,体弱多病,干不了重体力活。为帮助廖代义一家摆脱贫困,该村依据实际情况引导廖代义家发展庭院经济。“我家利用空闲地养起了只土鸡,还栽种了两亩优质水稻,去年我家人均纯收入余元,甩掉了‘穷帽\’。”不仅仅是廖代义家,记者在村里走访发现,很多村民都发展起了庭院经济,不少贫困户还种植了优质水稻。“去年以来,我们村种植优质水稻亩,其收益是一般稻谷的3倍。”据唐伟介绍,该村积极引导群众发展家畜家禽养殖业,在县畜牧局、三溪镇政府的支持下,设立了明灯村畜禽养殖技术服务点,为农户提供畜禽饲养技术指导,对建档立卡的贫困户免费送预防药、治疗药、消毒药,贫困户的家畜家禽养殖量提高了%。同时,该村不断拓宽产业增收路子,加大对村里现有株冰糖梨和株甜橙产业的管理力度,传授农户对果树鸟虫害防治方法,促进既有果林产业的保产增效;引导外出打工村民回家创业,牵手贫困户发展起晚熟柑橘产业亩,共谋致富路。“群众增收致富的路子多了,钱袋子自然就鼓起来了,年全村脱贫户人。”

生活环境大改善引领文明新风尚

当天,记者在贫困户陈帮均家看到,门前的院坝平坦整洁,客厅卧室内家具摆放得整齐有序,新建的卫生间干干净净,没有任何污迹。“在危房改造政策的支持下,我们住上了好房子。”陈帮均说,如今村里制定了文明村规民约,倡导大家爱护环境,提高生活质量,村民们积极参与,做好家内外的清洁卫生,让自己生活得更加舒心。

明灯村在实施危房改造的同时,同步推进文明新风建设,整治村容村貌,实现村庄大变样。如今的明灯村,呈现出一派新气象,过去“脏、乱、差”的状况已成为历史,讲究卫生、爱护环境已在广大村民中尉然成风。该村还利用原废弃的老学校资源地,建起文化室、文化广场,增设阅报栏、健身器材等,让村民在劳作闲暇之余看书、读报、跳广场舞等,丰富村民的文化生活。

新闻推荐

让人大代表成为群众的贴心人

□本报记者徐瑜“自从有了公交车,上班更方便了。”月日上午7点过,在前锋区上班的李承鹏坐上了广安主城区开往前锋的K路公交车。方便的背后,汇聚了市、区两级人大代表的心血。年初,市人大代表唐宗兵在...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