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道并存的插旗山摩崖造像
2号龛造像保存相对完好。唐明 摄
3号龛为土地神龛。刘敏 摄
□刘敏
插旗山摩崖造像,是武胜县在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中发现的重要的不可移文物之一,现为
href="https://m.yybnet.net/sichuan/"target="_blank">四川省文物保护单位。月日,“两江行”采访组一行驱车来到华封镇代沟村,由于到插旗山无公路可行,在村支书的引领下,大家步行约半小时,穿过一片斑竹林,便到达摩崖造像龛前。
临江岩壁凿有龛窟3个
插旗山不高,是突兀在嘉陵江边的一道山岩。摩崖造像就位于插旗山山腰宽不足两米的崖坎岩壁上,计为3个龛窟,呈“一”字并排。
按照龛窟右向左行排序,1号龛高约1.8米,宽约两米许,半项方形龛制,龛内左侧已自然崩毁,造像无存。从龛内造像仔细考察,这龛造像题材应为“一佛二弟子四菩萨二力士及八部众”。“一佛”乃释迦牟尼佛,称为本师佛,是娑婆世界的教主。“二弟子”是迦叶尊者和阿难尊者。迦叶尊者是大弟子,被认为是佛陀渡灭后僧团的主要领导人物,佛经第一次集结就是由迦叶尊者主持的;阿难尊者是“多闻第一”,第一次经典集结的时候,是由阿难尊者诵出“经”藏的。“四菩萨”指的是文殊、观音、普贤、地藏四位法力高深的菩萨。主尊造像较龛内其他造像时代有差异,显而易见为后期所改塑。力士造像奇特,头戴冠,右手叉腰,左手上举,着菩萨装,脚踏狮座,与其说是力士,还不如说是四大菩萨之一的文殊师利。由于左侧造像已毁,故不能确证。
2号龛龛制为拱形,穹顶,造像题材为“一佛二弟子六菩萨二力士及八部众”。主像为佛,居中,坐高1米,头饰螺结,身躯厚重,着广袖褒衣,斜尖领,衣褶简洁朴素;面部略平,颐颊饱满,双手按膝,面部表情似在说法;静穆安详,善跏结坐于平台金刚座上,赤足踏于两朵盛开的仰莲之上。佛左右为摩诃迦叶、阿难陀二弟子,均作袈裟,面向主佛,合掌而立。迦叶高鼻梁,深眼窝,络腮,卷胡须,眉脊、颧骨突起,形态严谨持重;阿难秃头、胖脸,形态虔诚温顺。弟子左右为六菩萨。六菩萨,即指文殊、普贤、日光、月光、观世音、大势至菩萨。菩萨脸庞丰满圆润,体态丰腴健美,头绾高髻,上饰花蔓。菩萨两侧为金刚力士,头盔脚靴,鼻高目深,神态严肃。
3号龛为土地神龛,龛制为平顶方形。内置土地公及土地婆,按男左女右并排分坐。土地神是道教神话传说中知名度最高的神之一,是商人崇拜的财神,每个月的初二、十六都要祭拜,称为“做迓”。农历二月初二的祭拜叫“头迓”,十二月十六的祭拜叫“尾迓”。尤其是“尾迓”,商家为了答谢员工一年的辛苦,往往要请吃“尾迓宴”。
民间有一个有关土地公、土地婆的传说,说玉皇大帝委派土地公下凡时,问他有什么抱负,土地公希望世人个个都变得有钱、人人过得快乐。土地婆却反对,她认为世间的人应该有富有贫,才能分工合作,发挥社会功能。土地公说:“那么,贫穷的人不
是太可怜了吗?”土地婆反驳说:“如果大家都变有钱人了,以后我们女儿出嫁时,谁来帮忙抬轿子呢?”土地公无话可说,也因此打消了这个原可皆大欢喜的念头,于是世间才有了贫富悬殊的差别。世人觉得土地婆自私自利,不肯供奉她,却对土地公推崇备至。土地婆说,善由心中起,财由正处取。3号龛外尚存有对联,上联为“倘若敬我二神”,下联为“定然赐他三多”,联额“吾土地也”。“三多”,即多福、多寿、多子,传统纹样一般多以佛手、桃子和石榴组成。
造像为隋和明两代开凿
关于插旗山摩崖造像的开凿年代,地方文献无稽。全国第三次文物普查资料是这样记载的:“插旗山摩崖造像,始凿于唐,后有续刻。凿于一长约米、高约—米东西走向的岩壁上,面北开龛,共3龛。均为方形敞口平顶,现存佛、弟子、菩萨、天王、力士及土地等造像共计尊,2号龛楣残存部分彩绘图案。该摩崖造像雕刻细腻,技法娴熟,形态逼真,生动传神,佛、道并存,表现出高超的艺术风格和丰富的思想内涵,极具历史、艺术和科学价值。”
通过此次对插旗山摩崖造像的实地考察,笔者认为,这处造像不是唐代所为,其时代应该为两个时期所开凿,即隋代和明代。
1、2号龛应为隋代开凿。隋代上承南北朝下接唐朝,是一个风格的过渡时期,因此常常被忽略。插旗山摩崖造像的佛像延续了北周佛像的主要风格,头大,头顶肉髻,螺发;脸型长圆,丰颐足额,面相丰满圆润,眉毛纤细,双眼微睁下观,略显笑意,温和慈祥,鼻梁挺直,唇线分明。此处造像的鼻子已改北朝直上直下的风格,向饱满写实转变,尤其是鼻子、下颚较之前更加丰满,嘴变小了,身体略短,体态丰满,衣纹流畅简洁。造像虽没有唐代佛像健美的体格、圆润如玉的肌肤,但椭圆形已成为人体结构的基本单位,人体结构向更为立体的方向发展。
插旗山摩崖造像中的菩萨像,姿势较为僵硬,造型稍显呆板,缺少飘逸的动态美;戴花冠,璎珞粗大下垂至膝部,束冠缯带和帔帛向两侧低垂。服饰显得富丽华美,璎珞璧珰变化多样,足以见得隋代雕造技术细腻精致,刀锋锐利,雕刻技艺纯熟如唐代。
插旗山摩崖造像中的力士塑像均头部硕大,上体丰厚敦实,健壮彪悍,下体略显细小,表现出一种凌空而下的威势。
3号龛应为明代所开凿。其龛窟形制已没有唐宋时期穹窿、舟形的特征,而且造像人体比例失调,服饰及雕刻技艺也没有早期造像细腻精致的特色,石刻工艺也非常粗糙。这些都是明代以后,石刻造像由兴盛走向没落的显著特征。
新闻推荐
href="https://m.yybnet.net/guangan/wusheng/201612/5772074.html">《川东周末》是我起跳的最佳平台
□胡佐斌(特稿类一等奖获得者)今天参会的很多人想必都认识我,但我觉得还是有必要再自我介绍一下:我是胡佐斌,从年起,在广安日报社重点从事《川东周末》文化新闻稿件的采写工作。是的,就是因为《川东周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