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瓜惨遭“滑铁卢”瓜农损失惨重
图为冬瓜大面积烂在地里。
□本报记者 胡苗 刘婧 文/图
“相比去年同期,今年冬瓜价格至少便宜了一半,每斤5角到两元不等!”连日来,在多个农贸市场,不少菜贩向记者透露,去年冬瓜行情较好,每斤零售价至少1元,今年春季时,单价更飙升至7元左右。
那么,短短数月,风光无限的冬瓜为何惨遭“滑铁卢”?为此,记者进行了调查。
现场:
冬瓜烂地里瓜农愁断肠
11月18日,记者在武胜县飞龙镇观音阁村果蔬套种基地里看到,看着成片生机勃勃的柠檬树下,密密麻麻地“躺”着已霉烂的冬瓜,小的约有30斤,大的约有70斤。业主罗延树点燃一根烟,眼里满是痛惜,“现在几千亩冬瓜烂了三分之二,烂在地里只能当肥料!”。
考虑到去年冬瓜行情“俏”,今年初罗延树便雄心勃勃投入数百万元种了3000亩冬瓜,岂料今年冬瓜滞销,从7月冬瓜上市至今,只卖出了200吨,收入8万元,批发价也从去年每斤0.8元跌至0.2元,从今年10月初他就眼睁睁地看着冬瓜烂在地里,“越到后面,冬瓜烂得越快。”
“今年亏惨了!卖不出去,只收回了种子钱。”谈及损失,罗延树心痛不已,他说今年用于冬瓜种植花的人工、肥料、农药费用全部打水漂了,仅人工费就花了70多万元。今年冬瓜亩产两吨左右,总产量约6000吨,如今有4000吨烂在地里,损失惨重。
为什么宁愿烂掉也不贱卖?罗延树给记者算了一笔账,他种冬瓜的成本每斤约0.3元,而人工搬运冬瓜的费用为每斤0.03元,现在冬瓜每斤0.2元都无人问津,若压低价格贱卖,卖得越多亏损越大。
“剩下的冬瓜我不准备卖了,至于明年种什么我心里还没有底。”罗延树说,“只希望我种的儿菜、柠檬能大卖,以此填补冬瓜的亏损。”
原因:供过于求全国冬瓜行情萧条
“全国各地一个行情,今年种冬瓜的基本都亏。”奔走各地的收购商廖志龙告诉记者,去年各地冬瓜供不应求,批发价更是创下历史最高记录达每斤5.8元,今年各地冬瓜“菜贱伤农”,批发价在每斤0.1元左右。
康宏农业有限公司负责人汤其力也印证了此说法。他说去年冬瓜格外抢手,批发价每吨800元很快就被抢购一空,而今年每吨低至200元还滞销。正是因为去年尝到甜头,今年汤其力在广安区龙安乡将冬瓜种植规模扩大了近10倍,约有400亩。
“好在我有稳定的销路,基地里的冬瓜已卖了大半。”面对今年低迷的市场行情,汤其力说,基地的冬瓜在精心管护下,产量高,亩产5吨左右,加上不用承担土地流转费,他投入的成本较其他业主少,批发价为每斤0.1元,“我亏损的部分主要是地里烂掉的、没有产生价值的冬瓜。”
汤其力分析说,今年冬瓜行情惨淡的原因主要是供过于求,许多业主跟风种冬瓜或者扩大种植规模,导致产量过大,市场过于饱和。其次是业主不了解市场行情,打不开销路。最后,受反常天气影响,冬瓜低于10℃或高于33℃都会坏掉,国庆前持续的低温及国庆后连日的高温让冬瓜“病”了,烂在地里,加之冬瓜水分多,不耐贮运。
尽管今年冬瓜价格大跌,汤其力却没有灰心。“选择创业就要勇于接受失败。”汤其力表示,他会坚持搞农业,相信总会迎来发展的最好时机。
在采访中,许多业主都表示,他们无法提前预测市场行情,加之建冻库、深加工厂,走深加工路子需要较大的投入,而其资金有限,所以他们从事农业的风险较大。
支招:调整产品结构降低市场风险
今年冬瓜滞销,业主一败涂地。那么如何才能使业主规避农业市场风险呢?对此,记者采访了市农业部门相关专家。
该专家分析称,农产品的价格随市场供求关系的变化而变化。业主在做决策确定具体农作物品种时,一定要结合市场信息分析,不要盲目跟风,避免一哄而上,破坏市场平衡,影响供求关系;要合理调整农产品结构,改良品种,提高竞争力,降低市场风险,切忌农产品结构单一;要拓宽市场销售渠道,建立稳定的客源,实行订单生产。
“当业主出现销售难题时,可及时向农业部门反映,农业部门会根据已掌握的市场信息,积极帮其联系收购商,努力保证业主利益。”市农业局相关负责人表示。
新闻推荐
本报记者胡佐斌采访党代表胡佐斌。□本报记者胡佐斌/文詹高军/图在市第五次党代会的采访中,记者巧遇与记者姓名一字不差的市党代表——武胜县农业局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主任胡佐斌。为方便称呼,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