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激活脱贫的活力“因子”

广安日报 2016-11-01 00:00 大字

□武胜记者站 文伟 闫金强 本报记者 胡苗

以前,阴雨连绵的天,最让武胜县中心镇狮子口村村民犯愁。“村里一条像样的路都没有,一到下雨天出门就是一身泥,家里的粮食运不出去,外面的东西也拉不进来。”一提起村里从前的道路条件,村民胡均云不由地皱起了眉头。去年以来,该村不但新修了水泥路,一条条平坦宽敞的水泥路还连通了村社,“晴天一身土,雨天一身泥”的日子,一去不复返了。

更为可喜的是,随着一条条“血脉”的贯通,该村脱贫的活力“因子”不断释放——连片发展的晚熟柑橘,为村民带来增收致富的新希望;自在觅食的剑阁土鸡,长势喜人,不久后就将上市;改院落、住“新房”,贫困村民脱贫致富的底气更足了……而这点点滴滴的可喜变化,都与该村驻村工作组3位成员的努力分不开。

活用资金兴富民产业

种植果树,可以带动贫困村民持续增收,但果树的生长周期长、见效较慢,短期内并不能让贫困村民受益。脱贫攻坚的“冲锋号”已经吹响,狮子口村自然不能“掉队”,如何让产业扶贫立竿见影,成为该村驻村工作组成员及相关帮扶部门思考的问题。

“可别小看这些树苗,一下地就能给村民带来收入。”10月28日上午,该村驻村工作组组长、“第一书记”王丹正跟农技人员一起,在地里指导村民管护柑橘幼苗,他说,今年依托县上发展晚熟柑橘产业的扶持资金,村里发展了500亩“大雅”晚熟柑橘。

“通过该产业扶持资金,不但有效带动村民种植晚熟柑橘的积极性,也直接增加了他们的收入。”王丹告诉记者,对于种植柑橘面积达3亩以上的贫困户,一次性补助1000元/亩,非贫困户一次性补助500元/亩,前3年每亩地再补助300元,直到果树正式挂果。“这个品种的柑橘个头大、口感好,成熟期在2月份左右,可以错峰上市卖个好价钱。”

今年10月初,在现有地势的基础上,该村村民主动清理了地里的杂草,在农技人员的指导下开箱、打窝,在短短半个多月时间里,500亩柑橘幼苗就下地了。

正是瞧见了政策利好,该村贫困户胡均云主动将自家的地都种上了晚熟柑橘,今年仅该项补助就能领到几千元。“再加上地里种植玉米、水稻的收成,今年脱贫大有希望。”胡均云说,柑橘成熟了,还能持续增收。

通过活用帮扶资金,狮子口村不但种下了“致富树”,还养起了“脱贫鸡”“增收猪”。今年,经驻村工作组成员与帮扶部门多次协商、考察,为贫困户量身定制了入户产业。“我们为44户贫困户专门修建了鸡舍,引进剑阁土鸡4500只,同时为28户贫困户新修或改修了猪圈,引进生态黑猪200头。”驻村工作组成员吴玉刚告诉记者,对于土鸡的销路问题,村民们大可放心,“在订购鸡苗时,我们与厂家签订了回购合同,将以保底价统一回购土鸡。”

扶贫帮困提振精气神

铺上平坦的水泥地面、贴上一块块白色的瓷砖……村民罗开义看着自家前庭后院一点点“改头换面”,“以后,家里就见得人了。”罗开义一边帮师傅打下手,一边高兴地说道。

今年7月以来,狮子口村加快推进贫困户“三建四改”建设,目前,全村已有40多户贫困户完成了改厨、改圈、改厕、改水等工程,居住环境明显改善。“去年5月,作为驻村工作组成员,我第一次来到狮子口村。”当时,村里的贫困面貌让驻村工作组成员杨勇明十分动容,“村里没有一条水泥路,除了零星的几栋旧楼房,村民们住的是清一色的竹片夹壁墙小青瓦房,根本没有脱贫的底气。”

“老胡,今天这卫生搞得可以。”看着打扫得干干净净的房屋,杨勇明中肯地说。“住进了‘新房\’,家里可不能再跟以前一样乱七八糟了。”胡均友笑呵呵地答道。

在走村入户时,驻村工作组成员发现胡均友家的房屋十分破败,今年7月底,通过危房改造政策,胡均友住上了结实的砖瓦房,家里还进行了“三建四改”,厨房和猪圈分隔开来,用上了干净、舒适的蹲厕。“搬‘新房\’那天,在外打工多年未回的儿子也回了家,我心里甭提有多高兴了。”胡均友欣慰地说,“今年,我还养了50只鸡、两头羊和两头猪,脱贫不成问题。”

“扶贫帮困是一方面,更为重要的是要提振贫困村民的精气神,让他们积极主动脱贫。”驻村工作组成员积极协调帮扶单位及村组干部与贫困户结成帮扶对子59对,为其制定帮扶规划,帮助他们按时脱贫,同时积极引导他们通过自己的双手脱贫致富。

新闻推荐

儿子赖账不还父亲求援司法

本报讯10月24日,武胜县猛山乡石盆村村民廖某拿到法院判决书时热泪盈眶,他握住司法所工作人员的手说:“感谢你们的帮助,我现在可以去找这个不孝子还钱给他妈妈治病了……”今年9月3日,廖某在其女儿的搀...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