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誓将日寇赶进洋

广安日报 2016-08-28 21:13 大字

□侯立新

东洋鬼子太猖狂,烧杀抢掠辱亲娘。新仇旧恨一起涌,抽刀杀向古战场。还我河山还我娘,愿向战袍洒血浆。金猴奋力降妖魔,誓将日寇赶进洋。——蒋可然

蒋可然(1915—1949),四川武胜县人。193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先后担任中共重庆南岸区委书记、巴县支部书记、巴县工委书记等。1948年,在华蓥山武装起义中,担任西南民主联军川东纵队第八支队军事负责人、西南民主联军联合支队突击队指导员。

1937年,卢沟桥事变爆发,中国大地的抗日烽火点燃了众多热血青年的爱国热情,蒋可然也积极投身到抗日救亡的洪流中,先后参加了业余读书会、抗日救亡队等进步团体。目睹日寇的野蛮行径,蒋可然义愤填膺,奋笔写下了这首充满激情的抗日诗歌。

整首诗情感由悲愤到仇恨,最后升华到发愤。“东洋鬼子太猖狂,烧杀抢掠辱亲娘”,是对日寇入侵犯下滔天罪行的控诉。这里,“亲娘”指生我养我的祖国,这一感情色彩十分浓厚的比喻,表达了赤子对祖国的深情。母子连心,东洋鬼子肆无忌惮,烧杀抢掠,无恶不作,甚至丧尽天良、灭绝人性,这是对主权、尊严和正义的践踏,这一切发生在“亲娘”身上,每一道伤口都戳到了做儿女的痛处,所以,心中充满悲愤。

侵略者的铁蹄踏碎了中华大地的宁静,这片土地的主人无家可归,到处流浪,有的家破人亡。倭寇屡犯中华,血债累累,割地赔款,国家更加积弱积贫,任人宰割。所以“新仇旧恨一起涌”,这种仇恨之情激发了热血男儿“抽刀杀向古战场”的豪迈斗志。1937年9月,22岁的蒋可然毅然辞去在重庆川江航务管理处的工作,回到家乡武胜,与爱国青年一起,自筹资金组建民众抗日宣传队,在县城及乡镇演出抗战话剧、街头剧以及救亡歌曲。

“还我河山还我娘,愿向战袍洒血浆”和上一句“抽刀杀向古战场”都是因愤怒而集聚的如火山般的力量,大有李白《白马赋》中“发愤去函谷,从军向临洮”的壮士情怀。要实现“还我河山还我娘”的愿望,就必须汇聚热情,凝聚力量。1938年夏,蒋可然带着筹集的资金到重庆南岸玄坛庙,开办战时民众补习学校,宣传抗日救亡道理,激发进步青年的抗日救亡热情。1938年秋,蒋可然担任重庆南岸区委书记,23岁的蒋可然成为职业革命者。他和他的同志们在南岸区成立抗日救亡工作团,宣传中国共产党的抗日政策,开展抗日救亡运动。

“金猴奋力降妖魔,誓将日寇赶进洋”,表达了正义的力量必定战胜邪恶的坚定信心。“金猴”就是一切抗日的正义力量。为了让正义的力量更加强大,为了奋力降妖魔,为了把日寇赶回大洋,蒋可然把更多的热情投入到抗战中,深入南岸和巴县的工矿、农村、学校,组织党员办工人夜校、农民识字班和青年文化补习班,发动工农群众支援抗日战争。他靠着一双铁脚板,不分昼夜、不知疲惫地为抗日救亡运动奔波,同志们都称他为“铁脚板书记”。夜校一位学员写诗夸赞他:“巴县有个小老蒋,日夜操劳工作忙。教导穷人学文化,甩掉文盲心里亮。号召群众救祖国,神州吐沫汇海洋。同仇敌忾御外辱,鬼子绝没好下场。”

蒋可然对祖国、对革命事业始终充满激情。1940年,任梁达(大竹)中心县委书记期间,与18岁的刘文涛假扮夫妻,从事地下革命工作。在那个艰苦而危险的环境下,革命这条纽带把两个年轻人的心越拉越近。1941年,经组织批准,两人正式结为夫妻,从此并肩作战。1948年8月17日,蒋可然参加领导武胜三溪起义。9月,华蓥山武装起义失败后,他被捕关进重庆渣滓洞监狱。在狱中,他受尽各种酷刑仍然坚贞不屈。1949年11月14日深夜,蒋可然与江竹筠等30名优秀共产党员牺牲于重庆歌乐山电台岚垭,为新中国解放事业献出了宝贵的生命。蒋可然牺牲后,刘文涛独自一人将烈士孩子拉扯大,始终坚守着对英雄丈夫的感情。在她的一次生日宴会上,孙子蒋珂特意为奶奶弹唱了罗大佑的《闪亮的日子》:“你我为了理想,历尽了艰苦。我们曾经哭泣,也曾共同欢笑。但愿你会记得,永远地记着,我们曾经拥有闪亮的日子……”听着歌声,刘文涛的眼角闪动着泪花,她一定想起了与丈夫一起并肩作战的青春岁月,一定想起了满怀激情留下抗战诗歌的丈夫蒋可然。

新闻推荐

真静乡位于武胜县南部清光绪末年设乡距县城公里和清平

真静乡位于武胜县南部,清光绪末年设乡,距县城17公里,和清平镇隔江相望,与中心镇、重庆合川的金子镇、钱塘镇接壤。真静是一个红色乡镇,上世纪四十年代末发生的华蓥山联合大起义,此处也是爆发地之一。起...

武胜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武胜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

热门评论 誓将日寇赶进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