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家户户种蜜梨 生活过得甜如蜜
□特约通讯员 胡佐斌 文伟
这里的梨树连成片,但不是业主种植,也没有项目补助,而是家家户户自己种的,而且种植面积还在不断扩大。
这里的梨又脆又甜又化渣,即便满口无牙的八旬老太也能慢慢咽下,是果商们的抢手货。种植户几乎不出门,几天时间就能把树上的梨全部销完。
这里的梨是致富梨,两三亩梨树一年可净收2万多元。数着钞票,一个个留守老人们,觉得自己比在外面打工的儿女们都要强。
这梨就是武胜县街子镇的翠冠梨,目前全镇种植面积已超过1000亩。6月12日,笔者走进街子镇,与种植户面对面分享他们的喜悦。
政府垫支梨苗款引导打造核心示范片
最早种植翠冠梨的是甘霖村六组,这里也是街子镇党委、政府为大力发展翠冠梨产业而引导打造的核心示范片。
今年63岁的六组村民高正云回忆,地里栽苗是2008年,栽苗前,村上召开了几次动员会,最终,家里有人的都把地里栽上了,家里没人的,若能联系得上,也都栽了苗。梨苗是从苍溪引进的,苗款3.5元/株,全由镇政府垫支。同时,镇政府还把苍溪的技术员安住在镇上达三年之久,技术员隔三差五就要到村上来指导,村上也及时挂牌成立了翠冠梨种植专业合作社。
镇干部唐君勇介绍,镇党委、政府为了保证技术员指导到位,苗款分作几期支付,直到第三年梨子正式上市时,才把苗款支付完毕。
高正云家共有3亩多地,除极少量的自留地种点小菜外,原来的田和土都变作了梨园,共栽苗1000多株,第二年几乎全部成活,而且还开始挂了少量果子。在第三个年头,地里的翠冠梨便正式上市了。
在6组,几乎家家户户的村民都和高正云一样,把地里能栽上梨苗的都栽上了,占地100余亩的翠冠梨核心示范片也就形成了。
梨甜价高不愁销
留守老人轻松数钞票
2010年7月中旬左右,翠冠梨正式上市了,比常规品种的梨要早1个月左右。
品种好不好,最终都得拿到市场上去检验。当年由于没有买主上门,村民们便用背篓背着梨子,去街子场镇、武胜县城卖。一背篓的梨子很快卖空,翠冠梨的名声也渐渐传开。“翠冠梨吃起来很脆,也很甜,还很化渣,就是那些没得牙的80多岁老太婆,一瓣一瓣放进嘴里,也能慢慢地嚼下去。”高正云说。
到了第四个年头,高正云和村民们再不会上街或进城卖梨了,要么就是水果商上门来大量地收,要么就是一些城里人自驾车来,带着一家子人到地里采摘。相对来讲,村民们更喜欢城里人自己来采摘,“一是我们自己也节省了劳力,只管称秤收钱就行。二是价格也高些,有了他们,水果商想压价也难。”
此后每年翠冠梨成熟时节,村民们都是在家门口就把梨卖光了。高正云告诉笔者,去年最低价是10元/公斤,高的时候卖到14元/公斤,他家去年总共卖了2万多元,“而且我们老两口在家也不累,梨树管理除了套袋和采摘,其他活都很少。平时接送孙孙读书,老两口就这样耍耍哒哒地过,一年有2万多元的收入,够意思了。”
“现在根本就不够卖,我们这一片种的翠冠梨几天就卖完了。”今年73岁的李德明老人说,他家也种了3亩翠冠梨,去年卖了2.3万元,“比在外面打工的儿子、媳妇还要强,而且还很自由。”李德明透露,挨着六组的一、三、五组的村民,见六组种梨卖到钱了,便纷纷跟了上来,而相邻的九湾村也跟着大面积栽种,这几年都在卖钱了。
镇干部唐君勇介绍,目前,除甘霖村外,九湾、王家庵、字库等村也相继发展起翠冠梨,除甘霖村六组的核心示范片是政府补贴苗款外,其他都是村民自发种植起来的,“粗略估计,现在全镇翠冠梨种植面积少说也有1000把亩,而且还在不断增加。”
新闻推荐
乐善中学全校师生聆听“我有一个梦想”励志演讲本报讯近日,“我有一个梦想”全国巡回公益励志演讲在广安市武胜县乐善中学举行,全校师生1200余人参加了励志演讲活动。本次演讲特邀全国巡回公益励志...
武胜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武胜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