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蒋中宪:带领村民种好“摇钱树”

广安日报 2016-05-24 00:35 大字

□武胜记者站 张建斌 闫金强 本报记者 胡苗

5月17日,趁着午休时间,武胜县金光乡茶山村村委会主任蒋中宪又来给村里新修的通村水泥路做养护。“盼了这么多年,我们村终于通了水泥路,以后再也不用为花椒的运输问题发愁了。”蒋中宪对记者说,以前村里没有水泥路,花椒收获时,一遇到下雨天,村民们就得背着花椒走半个多小时的稀泥路才能到村外。“现在村里已经种植了500余亩花椒,今年将有100多亩花椒投产,要是还没有一条水泥路真要把人愁死。”

蒋中宪,土生土长的茶山村人,早年在外务工,2003年返乡担任村干部后,带领村民种植九叶青花椒,并成立武胜逸天青花椒种植专业合作社,发展社员40余户,绿了山梁子,更鼓起了乡亲们的“钱袋子”。

荒坡地种出“摇钱树”

一株株花椒树迎风摇曳,绿油油的果实挂满枝头。当天,记者在该村看到,几位村民正在花椒基地里除草,精心呵护着这一株株有滋有味的“摇钱树”。

采访中,蒋中宪向记者讲述了他的创业故事。2003年,在重庆做百货生意的蒋中宪回乡后被选为村文书,村子里的贫困面貌对他触动很大——坡地多,耕地少,种粮食产量低,道路又不通,青壮年劳动力相继外出务工,村里的撂荒地越来越多。

就在这时,村民段自发将自家的半亩坡地种上了九叶青花椒,还因此赚了不少钱。2010年,蒋中宪当选为该村村委会主任,时值武胜县林业局大力实施经果林项目,鼓励农民们种植花椒树。“何不将坡地利用起来,种植花椒带动村民增收致富。”蒋中宪认为这是一条致富的好门道,于是他将自家的几亩地都种上了花椒,还自费跑到江津、眉山及岳池等地学习种植技术。

“上门时,有的业主闭门不见,有的虽然热情接待,却只字不提种植花椒的核心技术。”事情并没有蒋中宪想象中那么容易,村里生出不少闲言碎语,他的妻子也大力反对,“你一天搞得起劲,赚不到钱看你怎么收场……”

决定了要做的事,蒋中宪不会轻言放弃,为此,他跑到地里向干活的工人“偷师学艺”。在学技术的同时,蒋中宪还不断扩大花椒种植规模。2013年,他以一亩地每年230元的价格,从村民那流转了几十亩土地种植花椒。

2014年,最初种植的几亩花椒树挂果了,每亩收入3000多元。渐渐地,村民们的闲言碎语少了,还主动跟着蒋中宪种起了花椒树。2014年,茶山村的花椒种植面积已达200余亩;2015年,再次新增200余亩。“去年,已有60余亩花椒投产,产出10多万元,今年将有120多亩花椒挂果,产值将翻番。”蒋中宪信心十足地说。

带领村民走上“致富路”

通过几年的努力,蒋中宪摸索形成了“合作社+基地+农户”的花椒产、供、销生产发展模式,走出了一条花椒生产与椒农脱贫致富的好路子。目前,合作社已吸纳社员40余户,带动了100余名村民增收致富。

蒋中宪说,种花椒是劳动密集型产业,除草、施肥、修枝、采摘都需要大量劳动力,他为社员及村民提供了不少就业岗位。去年采摘期间,基地每天用工在100人以上,平时也有几十人进行管护。为了带动村民致富,蒋中宪优先保障村民们所需的花椒苗。“去年,基地育了10万株花椒苗,其中7万株供应给了村民。”

村民蒋中文因常年患病缺乏劳力,是该村建档立卡的贫困户。蒋中宪鼓励蒋中文种植花椒,积极为其提供花椒苗,并毫无保留地教他种植技术。如今,蒋中文家的5亩地全都种上了花椒,去年已有2亩地挂果。“非常感谢老蒋的帮助,去年我家的收入增加了好几千元。”蒋中文充满感激地说。

“今年已有好几批外地客商来与我谈收购合作。”蒋中文告诉记者,以前因为产量较小,他们直接将生椒售卖到武胜及南充等地的餐馆,今年将由合作社统一向村民收购花椒,烘烤后再统一售卖。

为何要不遗余力地带动村民发展致富产业?蒋中宪回答说,“作为一名村干部,我要做群众致富的带头人,积极为他们创造条件,带领群众致富增收。”

金光乡党委副书记陈晓琼告诉记者,2014年,茶山村被列为省定贫困村,今年,通过整合扶贫项目与资金将硬化5.2公里水泥路。下一步,他们将继续争取项目、资金支持,新修山平塘、产业便道等,推进该村花椒产业连片发展。

新闻推荐

严春风调研重大项目建设工作

本报讯(武胜记者站江琪)6月1日,市委常委、副市长严春风一行赴武胜县调研重大项目建设工作。严春风一行先后来到四川昊农农业发展有限公司、节能环保企业孵化园、宝箴塞镇民俗客栈等地,实地查看项目推...

武胜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武胜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