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培育新型业态 促进农民增收

广安日报 2016-04-28 01:26 大字

□武胜记者站  闫金强

近年来,武胜县积极应对经济下行新常态,不断培育农民增收新型业态,致力发展乡村旅游、农产品产地初加工、农村电子商务、农村养老服务、农村文化创意五大新兴新型产业,促进农民持续增收,该县连续3年荣获全省农民增收先进县,连续2年荣获全省“三农”工作先进县。

转型:由农业生产转向农业旅游

“我的养猪场办了五年,效益不是很好,现在转型开办农家乐之后,这两年的效益非常可观,收入翻了几番。”近日,飞龙镇卢山村乡村居农家乐老板陈太平告诉记者。

陈太平是土生土长的卢山村人,五年前开办了养猪场,经过不断的发展,养猪场规模在扩大,收益也在增加。近年来,不少农民依托白坪—飞龙乡村旅游度假区,告别传统农业,吃上乡村生态旅游饭。见此情景,陈太平毅然关闭了养猪场,转而开办起了乡村居农家乐。现在,乡村居农家乐已有2000余平方米的规模,可为游客提供餐饮、住宿、棋牌和垂钓等多个乡村生态游项目。优越的地理位置和良好的服务环境,让他的农家乐生意越来越火爆,陈太平也尝到了转型发展的甜头。

“十二五”期间,武胜县牢固树立“一三互动,农旅结合”的发展理念,积极培育新的农民增收业态,在白坪—飞龙乡村旅游度假区大力发展乡村旅游及相关产业。通过近几年的发展壮大,现在的白坪—飞龙乡村旅游度假区不仅基础设施日渐完善,各个景点日益成熟,相关产业蓬勃发展,生活在旅游区的农民告别了传统单一的农业生产模式,走上了一条集约高产高效的新兴新型农业发展道路。2015年,该县共实现旅游收入10.26亿元,白坪—飞龙乡村旅游度假区和宝箴塞旅游景区周边农民通过发展观光农业、休闲农业等乡村旅游相关农业产业,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高出全县平均数33.4%。

抱团:从单干走进合作社

在发展旅游及相关产业的同时,武胜县还大力发展农产品产地初加工业。

“我们承包了400余亩土地,建有农产品初加工中心,平时有80余名村民在这里干活,每人月收入在1500元左右。”四川菜根农业专业合作社负责人杨顺航对记者说。

四川菜根农业专业合作社是武胜县一家从事蔬菜种植、畜牧养殖的农业合作社,在相关政策的扶持和资助下,该合作社创建了武胜菜根农业初加工中心。该中心于2014年底正式建成投入使用后,单日可进行蔬菜清洗、分拣、消毒和包装的初加工量可达1万吨,冷库可储藏蔬菜6000余吨,不但满足了该合作社自己生产蔬菜的初加工需要,还能为周边其他蔬菜种植业主提供初加工服务。与此同时,专业合作社还为周边农民提供了近百个就业岗位,为附近农民的增收致富提供了良好平台,实现了合作社和农民共赢发展。

“以前我们都是将自己种的菜背到街上去卖,由于卖相不好,卖不起好价钱。现在交到合作社不仅方便,还不愁销路,价格也不错。”村民张玉莲告诉记者。

扶持:推动多业态融合发展

近年来,武胜县立足该县农村农业发展形势,加快农业“接二连三”的产业融合,实现相互促进,共赢发展,围绕特色优势农业,支持主产区发展农产品深加工,延伸农业产业链条。促进农业与旅游业融合发展,打造形式多样、特色鲜明的休闲农业、体验农业和乡村旅游业,提高农业综合效益。通过新型业态的培育,农民收入持续稳步增长,全县农业农村工作不断迈上新台阶。2015年,全县从事现代农业产业人数达到36350人,其中农村居民从业人数达22460人、占61.8%;实现农业增加值36.5亿元、同比增长3.8%;实现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1286元、增长12.5%。

新闻推荐

“泥鳅三剑客”:在泥巴里翻出“大动静”

□武胜记者站闫金强本报记者刘婧近日,在武胜县鸣钟乡玉皇楼村7组200亩水塘田坎边,刘先明、谢刚兵、张精鲜三人正忙着往水塘里投放刚孵化出的泥鳅苗,豆大的汗珠顺着草帽流了下来。“这些天,我们在水塘...

武胜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武胜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