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为守住教育的“根”
□武胜记者站 江琪 本报记者 刘夏
在20多年的时间里,她无数次披星戴月去家访,循循善诱来谈心,只为倾情守望乡村教育;她一直执著地坚守着“一个都不放弃”的教育理念,在三尺讲台默默耕耘,书写着她的无私大爱。她,就是武胜县赛马镇茶盘小学的教育工作者——周颖。
带着理想炼成多功能“女汉子”
1992年,带着梦想和对教育的憧憬,周颖如愿考上师范学校。毕业后,她更是带着满腔热情扎根农村,到金牛镇小学任教,开始她的教学生涯。
从任课老师到班主任再到副校长,周颖用她的努力和汗水赢得了大家的认可,同事们都称她为“女汉子”。
2011年8月27日,周颖被调到茶盘小学任副校长。当天,她从武胜县城出发坐车颠簸一个小时到达目的地,只见这所小学掩映在偏僻村落的小山坳上,全校教职工13人,从幼儿园到六年级一共7个班,学生172名。
“虽然条件比较艰苦,但我在心里对自己说,一定要把工作做好!”周颖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
上到负责学校教学管理,下到负责食堂买菜讲价,周颖一直扮演着多功能角色。“她每天都辗转奔波于乡镇菜市场,为学生们的饮食提供保障。既要考虑营养搭配,又要保证新鲜卫生。”“不仅为学生操心,为老师们也想得周到。冬天为了我们能有热水喝,还专门添置了保温瓶……”周围同事提起周颖,纷纷伸出大拇指。
点燃希望爱心助力脑瘫男孩
“有爱才有教育!”周颖的教学观念是,对学生永不放弃,每个“桃李”都有独特价值,决不让一个孩子失学。
从事教育工作以来,周颖用真情温暖着每一个柔弱的心灵。在她无数个资助帮扶对象中,刘博涛这位特殊学生最让她牵挂。
2011年,在下村家访检查工作中,周颖发现15岁的刘博涛刚上小学一年级。“在走访打听中才知道,刘博涛是位脑瘫儿,自打生下来被父母抛弃,12岁才学会走路,唯一没放弃他的人只有刘博涛的奶奶。”提起刘博涛,周颖潸然泪下。
从那以后,周颖把刘博涛纳入资助对象,买学习用品、衣服、辅导功课……从生活上和学习上竭尽全力给予关爱和帮助,这让相依为命的婆孙俩看到希望。
“要是没有周老师对我们婆孙俩的关爱,这日子怕是难捱。”刘博涛的奶奶看到刘博涛如今生活、学习都在渐渐好转,对周颖满是感激。
自我提升乐为师生引路人
“优秀教育管理者”、“先进教师”、“省级优秀教育工作者”……在20多年的教学工作中,周颖所得的荣誉多不胜数。
周颖说,她有个习惯,就是身上随时背着笔记本,走到哪,记到哪,晚上睡觉想到什么问题,立刻翻身起床记下来。这样日复一日,年复一年,让她累积了不少经验。
在自我提升时,它也不忘提携青年教师。如今,周颖指导培养过的青年教师多数已成长为学校领导,市、县骨干教师。
而在全面推行素质教育中,她潜心钻研,组织教师积极参与课改,探研课改新模式,主持研究的课题10余个,编写校本教材20余种,撰写论文10余篇,其中《班主任要善于控制自己的情绪》、《如何打造高效课堂》、《浅谈语文教学的情感激发》等在全国范围内发表并获一等奖。
20年的沧桑岁月,20年的寒来暑往,周颖用执着铸辉煌事业,用爱心育园中桃李,坚硬如磐石,守住了教育的“根”。
新闻推荐
□武胜记者站江琪本报记者刘夏在电影《黄石的孩子》中,讲述了抗日战争时期,英国记者何克、中国游击队员陈汉生与黄石60多名孤儿的故事。在武胜县石盘乡,也有一所以“黄石”命名的小学,这里90%的学生...
武胜新闻,有家乡新鲜事,还有那些熟悉的乡土气息。故乡眼中的骄子,也是恋家的人。当我们为生活不得不离开武胜县而漂泊他乡,最美不过回家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