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广土清风自有源

广安日报 2015-07-31 04:51 大字

□邱秋

(五)

读广安史志,除前面的介绍外,还有一特殊的史志值得一读,这就是我们前面提到的武胜县真静乡书岩村燕子岩西的“真静书岩”。真静书岩又名燕子岩摩崖石刻,此处距武胜县城约20公里,在这处东、西、南三面的悬崖石壁上,分布着长约210余米,高3至6米的大大小小摩崖石刻。镌有唐至清代的篆、隶、楷、行、草书和造像21幅,另有一处洞穴遗址。整个书岩刻有文字600余个,面积约76平方米。书岩内容多为游记、题记和诗作等。真静书岩历时虽千余年,其石刻至今保存仍相对完好,展示了从唐至清代期间我国书法和石刻艺术的水平。众多石刻中有关清廉、为善的内容不少,反映出当年刻石者对修身养德的重视与教化。

在面积6平方米的一号龛内,刻有隶书“进德、修业、惩忿、窒欲”八个大字,每字径约80厘米,苍劲有力,圆润流畅,十分醒目。这八个字均出自《周易》一书。“进德修业”四字最早见于《周易·乾》:“君子进德修业。”意为“君子应提高道德修养,扩大功业建树”,意在勉励人们进步;而“惩忿窒欲”则出自《周易》的《损》篇:“损,君子以惩忿窒欲。”意即克制愤怒,杜塞情欲。

在物欲横流的时代,人们对于忿怒与贪欲似乎习以为常,甚至认为理所当然,如谈及“惩忿窒欲”,多为人所不解。看来刻石者的目的非常明确,就是要通过石刻来宣传教化民众,以正世风。

书岩的16号龛,面积2.25平方米的石壁上用隶书刻有宋朝大丞相温国文正公司马光的手迹:“思无邪,公生明”,字径35厘米×50厘米,为李元庚于南宋嘉泰三年(公元1203年)所刻。碑文并不陌生,“思无邪”三字语出《论语》第二章《为政》篇:“子曰: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意为:孔子说,《诗经》三百篇,用一句话来概括它的精神,可以说是,“所思所想没有邪念”。“公生明”则语出荀子《不苟》篇:“公生明,偏生暗”。意为“公正使你明察,偏私使你愚闇”,曾有人称这六字为“万世之导引”。这让我想到在《清碑·官箴》中,就有:“吏不畏吾严而畏吾廉,民不服吾能而服吾公。公则民不敢慢,廉则吏不敢欺。公生明,廉生威。”宋太祖赵匡胤提倡廉洁,曾对五代十国蜀主孟昶的《戒石箴》删繁就简,摘出四句十六字颁行于天下,即“尔俸尔禄,民膏民脂。下民易虐,上天难欺”。著名书法家黄庭坚亲书这十六字,勒石成碑,题为《戒石铭》,而这石碑背面就特意刻上了“公生明”三字。以示官吏,要其知晓“公生明,廉生威”乃最基本的为官之道,必须清廉从政,躬身事民。古人将“公生明,思无邪”勒石为碑,其目的就在于教化民众,更是警示官员。

在这片书岩上,还刻有“忠孝慈爱”、“竹鹤”、“福寿康宁”等内容,这些石刻虽然时间有先有后,但是如果仔细研究,我们可以看出,它们都与前面的“进德、修业、惩忿、窒欲”、“思无邪,公生明”等内容有着必然的内在逻辑,从理论和实践上构成了一个不可分割的关系。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在广安这块有着清廉传统的土地上,如何才能将这传统继承下去十分重要。预防腐败需要广泛地改善土壤条件,历史的经验也是优化这种土壤的重要举措之一,回顾历史,让廉洁成为我们这个社会广泛的价值认同和共同的价值遵循,培育崇廉尚洁、风清气正的氛围,让廉洁渗透到我们社会的每一个细胞,延伸到每一处神经末梢,成为人们的一种生活方式,成为社会发展的科学理念,意义重大。

“广土筑廉,安辑为民”,这是今天的广安随处可见的一条标语。它让我感到了一种欣慰,有了一种信心。广土清风自有源,拂动心扉万家欢。清廉,是历史赐予广安的一笔宝贵财富,是广安长治久安、和谐幸福的重要条件。珍惜历史馈赠给我们的这笔财富吧,让清风之源永不枯竭,廉洁之情永驻心间。   (完)

新闻推荐

把实事办到群众心坎上

□武胜记者站文伟江琪今年以来,武胜县始终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践行为民宗旨的最有效载体,紧盯省市惠民帮扶目标任务,济困帮扶、生产扶持、智力扶助、助力解困等八大帮扶任务目前均完成过半,其中4项...

武胜新闻,故乡情,家乡事!不思量,自难忘,梦里不知身是客,魂牵梦萦故乡情。武胜县,是陪我们行走一生的行李。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

热门评论 广土清风自有源